中国人物画自古以来就不注重人体的准确性。一直到了清朝这一现象也没有大的改变。
问题是你想要把人物动态画得准确,人体是必须要学习和研究的,不然达芬奇忍着腐败的臭气解剖ST干嘛?
在中国有一个熊孩子,他在学习画人物画的时候也遇到了上面的问题,于是他也尝试着把藏在衣服下面的人体画出来。
——这放到现在是常规操作,但在当时那可是伤风败俗、大逆不道啊!
这熊孩子这么干成功地惹毛了他的老师,老师发现后就把他给开除了。于是,这位熊孩子只能离开家乡,到异地去卖画为生。
我说的这个熊孩子不是贬他,人家真名就叫任熊。
你还别说,当时这个“熊”字还挺火,上海三位出名的画家“沪上三熊”就是任熊、朱熊、张熊。
不是这三熊
还是说回任熊。
任熊,字渭长,一字湘浦,号不舍,浙江萧山人。
任熊离开家乡后,先后到过宁波、杭州、苏州、上海一带。
其中在杭州他得到了同乡陆冶山的帮助,在西湖边住下,不但结识了许多画友,还去了孤山圣音寺,昼夜不停的临摹五代贯休的十六尊者石刻画像,体会到了唐人的画法,使得他的人物画技艺更进一步。
后来,任熊画了一套《十六应真(应真就是指罗汉)图册》,我把贯休的拓本和任熊的图放在一起,大家一看就知道传承了。
贯休十六尊者石刻画像拓本部分任熊《十六应真图册》之一任熊《十六应真图册》之二任熊《十六应真图册》之三
从这套《十六应真图册》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陈洪绶的影子。
陈洪绶是出了名的“变形金刚派”啊!他的画注重衣纹的勾勒排列,而且线条以硬瘦刚劲为主,压根就不考虑衣服下的人体结构。
陈洪绶《麻姑献寿图》任熊《麻姑献寿图》陈洪绶《西厢记》插图任熊《瑶宫秋扇图》
任熊估计是没有接触到来华的外国传教士,一直没学习到人体知识,所以干脆转投陈洪绶门下,学习这种装饰性极强、主观性极大的人物画法。
唉,多好的苗子,就这样走上了变形诡异的路。
要知道任熊是很有天赋的,而且也舍得下苦功夫。
晚清画家周闲曾邀请任熊到自己家临摹古画。任熊如获至宝,废寝忘食临摹,稍微有不满意就要再临一遍,一定要达到和原作一模一样才肯罢手。
后来任熊还得到了名士姚燮(就是点评《红楼梦》的“大某山民”)的帮助。他在姚家“大梅山馆”看书临画,深得宋人笔法。
他和姚燮还成了莫逆之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组了CP)。任熊说:“余爱复庄(姚燮,字梅伯,号复庄)诗,与复庄之爱余画,若水乳之交融也。”
任熊根据姚燮的诗句,两个月内画了《姚大梅诗意图》帧——任画家与姚诗人的的审美情趣、艺术思想珠联璧合,成为任熊生平杰作之一,被故宫博物院收藏,现为一级文物。
在一笑看来,任熊最大的成就还是画了N多的插画,例如《剑侠传》、《高士传》、《于越先贤传》、《列仙酒牌》等,对传统文化的普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毕竟老百姓看画比看字更明白,绘画更有利于传播)。
其中《剑侠传》本是唐宋时期的三十三篇剑侠小说,被任熊画成《三十三剑客图》,金庸曾依据《三十三剑客图》的第一图“赵处女”写成短篇小说《越女剑》,还为三十三幅图画作了小传,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
《三十三剑客图》画于年,同年任熊还创作了一幅《自画像》。
任熊自画像
这幅自画像相当写实,形体和结构还是挺准确的。
有人认为任熊这时候已经学习了西方的明暗画法,也有人认为这种写实是来自于中国肖像画的波臣派(有关波臣派的介绍可参看拙文《中国古代人物画画得不像?那是你没见过这些作品》),而非西方美术。
更值得称道的是:以前画家的自画像,大多呈现的是看书、赏菊、弹琴、宴饮等文人的生活场景,而任熊的自画像比他本人还要魁伟,如怒目金刚、绿林豪侠,突破了传统肖像画的程式化,是中国历代画家画像及自画像中独树一帜的代表作,可谓前无古人。
在这一年,任熊还创作了80幅《于越先贤传》图、《十万图册》等名作。
没想到这些竟是任熊艺术生涯最后的辉煌。
第二年,也就是年10月,任熊病逝于家中,年仅35岁。
他过世的时候,《高士传》还有披衣、颜子两图未完,仅得26幅,后来出版时由他的弟子沙子春补完。
任熊的一生短暂而璀璨,他虽然以人物画著称,但实际上他是绘画的全才,人物、花卉、山水、翎毛、虫鱼、走兽,无一不精。
他的《十万图册》被誉为“故宫典藏之殿堂级瑰宝”,甚至有人说他在这幅画中运用了西方绘画透视的原理,在设色上也融合了西画中层次丰富的复色。
如果真是这样,那任熊之死就太可惜了。以他的天分和勤奋,假以时日,必将成为中西合璧的一代大家。
即便如此,任熊也是海上画派的领袖人物,“三熊”“四任(任渭长、任阜长、任伯年、任预)”的中心人物,将明清绘画推进到近代阶段。
只能说造化弄人,天妒英才啊!
本文是《趣谈中国汉字/书法史》姊妹篇,《笑画中国美术史》(暂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钟,收获受用一生的知识,你值得拥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