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该疾病病理过程复杂,发病后很难逆转,具有强致残性,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王建忠带领研究生团队从事股骨头坏死发病风险的基因多态性研究,有助于早期发现易感人群,及时干预,积极预防。该项科研成果走在自治区乃至全国前沿。
王建忠博士(中)和他的团队在做实验。
“不同基因决定了不同疾病的遗传易感人群。从基因入手,早发现、早干预,是我们项目研究的意义所在。”
在股骨头坏死临床与科研方面都有突出贡献的内蒙古医院创伤一科业务主任、医学博士王建忠这样告诉记者。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该疾病病理过程复杂,多发于20岁-50岁人群中。由于其有效治疗方法较少,一旦发生股骨头坏死,很难逆转,具有强致残性,因而又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在中国,大约有万至万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需要医治,每年新增病例接近20万。仅内蒙古医院每年就接诊股骨头坏死患者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最终需要关节置换。虽然人工关节置换可以解决患者的行走问题,但由此带来的手术并发症也日渐增多,并且手术费用昂贵,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将治疗模式从病后手术转移到病前预防
年,31岁的王建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骨外科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我国关节外科权威王坤正教授,系统学习了关节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期间,王建忠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