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季,根据中苏文化协定,苏联派遣国立苏里科夫美院油画系教授、斯大林文艺奖金获得者康·麦·马克西莫夫来华执教,文化部委托中央美术学院举办“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这是全国文化单位单位系统中唯一的中苏合作项目,训练班设在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在当时,这是我国美术界的一件大事。
编辑:廿廿鹿
严苛的入学考试
在中央美院期间,马克西莫夫主持了“油画训练班”的教学,学员大都是受高等美术专业教育并取得一定创作成就的青年教师和油画家,他们毕业或就读于各种代表性的艺术院校(王德威除外),如中央美院、中央美院华东分院、中央大学、苏州美专、鲁艺、四川省立艺专等知名院校。
▲马克西莫夫肖像
关于考试过程,学员魏传义在采访中曾这样讲过:“先考油画、素描专业课,初试录取20名;复试考美术史、马列主义基础、口试后正式录取17名,还有3名试读生,半年后复试仅有18名继续深造,后来上海增补旁听生1名,最终只有19名参加学习和得以毕业。”
马训班的教学方式
马克西莫夫每天上午出现在课堂上,先对学员的画作进行点评,然后坐在画板前,在学员的“围观”下分析色彩和观察形体。他边作画边讲解如何落笔、容易出现的毛病等问题,讲授怎么用色彩和线条来表现绘画对象,强调油画的本体技法。对学生画的不足之处,他会当场修改和讲解,而这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王流秋在回忆上课的情景时说道:“我们这些‘待遇’,别说国内专业院校,就是那些‘走出去’的留学生,也未必享受得到。”
▲马克西莫夫指导写生
马训班成员在短短两年时间里紧张的学习严格的训练,不仅领略了油画艺术的微妙韵味,懂得了色彩与素描间的辩证的造型规律,绘画技巧尤其是色彩表现力有了质的飞跃,更主要的是创作思想和实践能力的丰收。就20世纪50年代油画创作整体水平看,马训班结业作品显然高出一截,令美术界深为震动和兴奋。
▲王恤珠《待渡》布面油画年
马克西莫夫虽不是当时苏联画坛最有声望的画家,但他确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绘画教师。可以说,在他之前,还没有哪个外聘教师像他那样严谨而系统地向中国学生传授绘画技法与知识,并取得那样显著的成果。在此之前,国人对欧洲绘画的了解非常有限。马克西莫夫经常在课堂上做示范,同时亲自为学生改画。他非常重视外观作业,这恰恰是过去中国油画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
深入生活的创作方式
学习油画和素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作,那么怎样才能创作好呢?这是所有油画工作者都思考过或正面临的问题。马克西莫夫认为,新社会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为一名画家,首先要了解政治情况,了解生活的主次,了解人民所关心的是什么。每位艺术家都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发掘并描绘身边自己所熟知的、人们所关心的和感兴趣的人或事物。
▲詹建俊《起家》布面油画年
艺术家必须深入生活,从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中吸取题材,这是专家十分强调的。他经常这样说:“你们不要老坐在家里空想,要到外面去看看,到工厂、农村去,平时也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艺术家。要用艺术家的眼睛来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有些人到百货大楼就只知道买东西,看不见首都新造的这样一座宏伟的建筑有什么的意义,有些什么样的人到这里来,他们有什么样的心情。你们走在路上或坐在汽车里,也只想自己的事情,这样是不能成为艺术家的。”
▲武德祖《老中医冉雪峰》布面油画年
在这种教育下,“马训班”的学员纷纷走进生活,有的进入农场,有的远赴北大荒,进行深入生活式的毕业体验。
▲年夏马训班在三峡考察
如靳尚谊在创作《登上慕士塔格峰》时,做了多种准备,先去采访了登峰归来的运动员,画了他们身穿登山运动服的素描,又请当时美院附中的混血同学做模特写生,然后再去八达岭画冬天的雪景,重点画了雪天中,天光和雪的反光生成的色彩关系在人物衣服上呈现的色彩。忙了近半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毕业创作《登上慕士塔格峰》。
▲靳尚谊《登上慕士塔格峰》布面油画年
影响了美术界的毕业作品展
经过紧张的准备,毕业创作终于完成,并得到马克西莫夫的认可。随后举行了油画训练班结业创作展览会。朱德委员长赶来出席,他到美术学院参观学员的作品展,与学员座谈,并对马克西莫夫深表感谢。朱德总理在有关人员陪同下,走进展览现场的大门,他刚一进来就与工作人员,以及每一位艺术家握手。他的到来对青年学子是莫大鼓励。在场的还有前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院长江丰、副院长吴作人。朱德与马克西莫夫、全体学员一起合影留念照的背景,就是冯法祀的毕业创作的《刘胡兰》。
▲朱德与马训班合影
年6月9日,《人民日报》对此进行了整版篇幅的报道,并刊登了詹建俊的《起家》、王流秋的《转移》、王德威的《英雄姐妹》、秦征的《家》、何孔德的《出击之前》、冯法祀的《刘胡兰》等画作,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于长拱《冼星海在陕北》布面油画年
在两年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各位学员都深刻了解和体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油画的创作方法,这次毕业创作是油画正规化教学的成果,也为之后中国油画教学和发展奠定了基本方向。马克西莫夫培训班的举办,使新中国的油画教育从此摆脱了没有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的粗放办学状态,步入正规化的发展轨道。
▲侯一民《地下工作者》布面油画年
通过“马训班”,马克西莫夫将正统的苏式绘画教育体系传入中国,之后该班学员分布全国各地,靳尚谊、詹建俊、侯一民等日渐成为中国油画界的中坚力量。马训班的作品,在一段时间内被视为有示范意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