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欣是位创作欲望旺盛的艺术家,他在涉猎到的各个艺术领域都尽情地发挥了自己的艺术天赋。在陶斯,他自行设计了一座结构独特充满土著风韵的建筑,亲手雕刻了门窗、家具。在油画、素描、水彩以及建筑设计、木雕、陶艺、印刷设计、舞台设计等应用艺术领域都建树了自己独到的艺术见地。
年,他到喀山美术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与此同时进行自己的毕业作品的创作。年画成油画《卷心菜收获的季节》,为此他获得了画家的称号和去法国和意大利出国考察的机会。大约在这同一时期,他画了《无名女士肖像》(紫衣夫人),此画在慕尼黑国际展览会上获得了金质奖章。社会主义革命以后,费申仍住在喀山,并在喀山美术学校任教。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费申年出生在俄罗斯伏尔加河畔的喀山。父亲是木雕工和镀金匠,儿童时代的费迅就跟着父亲的木雕和镀金包工队一起出发到附近和遥远的农村闯荡,替教堂装修圣像和壁画,完成那里的雕刻工作。他们都是凭良心和手艺吃饭的善良艺人。他们走遍了伏尔加河沿岸的市镇和农庄,他深深地热爱着那里的人民,那里的湖泊和森林。父亲是费欣的启蒙老师,他赞赏儿子的绘画和木雕手艺,一心想让儿子跟圣像画师学艺,当个好艺人。
年小学毕业的费欣考进了喀山美术学校,这个16岁的少年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了学业之中,他忘记了3岁的大脑炎后医生的嘱咐,忘我地学习,拚命地吸吮着知识的乳汁。不久喀山美术学校以模范的教学业绩归属了圣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现在的列宾美术学院)。年费迅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推荐到美院做旁听生。
美术学院以严格的素描教学和最新的绘画技法规范着他,列宾给予他精心的培养和特别的关照。列宾的温暖体贴给了他莫大的鼓舞,感激之情难以言表。费欣长期研究自己的老师列宾的晚期绘画和肖像作品,并被瓦兰了·谢洛夫的高超绘画技巧吸引着。在学院就读的8年里他有几十幅素描写生和小油画作品参加了展览或被杂志发表。
费申擅长肖像画和风俗题材的创作。他用笔奔放、流畅;画面时而是颜色强有力的堆积,时而是轻轻掠过留出底色;时而用刮刀和手代替笔;使画面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整个画面色彩响亮、饱和;对比鲜明,格外诱人,好像一部色彩交响曲,耐人寻味;费申在美国走完了他的艺术之路。脱离民族传统,远离故土,对他来说无疑是场悲剧,但他的艺术成就在俄罗斯美术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
尼古拉·费申留世的作品很少;在俄罗斯有关于他的评述也甚微,他的作品很多都毁于战争和移民中,或遗失在国际画展中,他后期的作品多存于私人手里;他是一个很有天赋和个性强烈的画家,从不盲目崇拜和模仿别人,也不参与任何艺术流派和组织;他在继承俄罗斯油画传统基础上,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尼古拉·费申自画像费欣在美院进入列宾画室学习,对自己的老师他有高度的肯定和评价,但在艺术追求上却有自己的主张;他在选材和构思上,喜欢从平凡生活中直接取材,追求自然与真实,纯正与鲜明;探索与当时盛行的印象主义不同的一种表现手法,着重带装饰意味的,结构独特的发挥油画特有性能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
费迅为俄罗斯培养了大批天才的艺术家、教育家。他的教认真的,上课的时候他总是穿着朴素繁洁,嘴里经常叼着一支雪茄默默地从一个画架走到另-个画架旁,特别专致地观察每个学生的习作。如果发现好的苗头,他会靠近去说:您的画,依我看,很不错。然后便拿起铅笔和画笔热情严肃地修改画面。他常常把自己的画家和学生们的画架摆在-起,与学生们-起画模特儿,这是一种直观有效的示范教学方法。晚上,他们坐在画室里,费欣就像换了个人,他与朋友和学生们热情地谈论着俄罗斯著名画家克拉姆斯克依、列宾、谢洛夫,谈起西方画家荷尔拜因、伦勃朗、法朗斯u哈尔斯……谈从他们那里获得的教益。费欣也常谈起现代派,他说:你们不要听他们的,不要离开自己正确的道路。那一套是赶时髦的东西,今天穿窄裙,过几天又要穿肥大的,你们不要学这个,这是把自己引向虚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