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座中山四路上的百年书院迎来新生曾家岩书 [复制链接]

1#

曾家岩书院和“周公馆”仅一墙之隔。

修缮后的曾家岩书院大门。

和著名的“周公馆”仅一墙之隔,转过墙头眼前就豁然开朗:嘉陵江景近在眼前,屋内的木楼梯踩上去还和多年前那样空空作响……这里是渝中区中山四路曾家岩19号。这个一百多年前就是本地望族书院地方迎来新生——28日上午,曾家岩书院正式宣布开门迎客。

来自民生公司的第一手卢作孚文献、民国抗战的原版出版物陈列,以及超过册藏书,让这里成为了市内又一家民营免费公益图书馆。同时,这也让曾家岩书院成为了重庆图书馆的分馆。

书院藏书超过册

穿过门楣上挂着“从善如流”石匾的大门,进入现在的曾家岩书院依然能感受到它散发出来的浓浓书香。说它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并不夸张。据书院运营方重庆靶点影视文化传媒的负责人吕真介绍,刚开业的书院老建筑部分是渝中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清末,为本地望族书院。这从前述的一走进书院就能看到的石匾、大门、二门的石朝门形制的浓郁、纯正中式传统就能看出。

书院门楣上“从善如流”的石匾。

年前后,书院被当时附近天主教加尔默罗女修院改建为新式学堂。大家现在去书院可以看到的临江里面双层14拱青砖柱廊就是那时建的。进入民国时期,这里又成了陪都警察署第六分局曾家岩分驻所,年开始为重庆公安局曾家岩派出所。后来又变成过大杂院和老茶馆。去年,这里经过修缮成了现在的样子。

开门迎客后,书院内景致已经吸引了不少来访读者留影。

“我们现在一共有藏书多册。”据吕真介绍,这其中主要有三部分来源:重庆图书馆、渝中区图书馆、红岩联线、民生公司卢作孚研究会等机构的赠予,书院的自购以及部分友人的捐赠。

也正因如此,昨天上午的开院仪式上,书院院长从重庆图书馆馆长任竞手中接过了重庆图书馆分管的牌匾。“同时,也是因为这些赠予让我们这里有了全市乃至全国都可以说是最全的卢作孚研究文献。”

据介绍,整个面积为平方米的曾家岩书院藏书的特色就是民国主题。收藏、展出并借阅的包括“红色文献”等,同时还展出民国时期的抗战文化,中共中央南方局以及民间生活等方面的出版物、文创产品等。

书院内的重庆图书馆馆藏善本展柜。

当年新华日报馆印行的《论持久战》。

抗战期间出版的周恩来等著的《怎样进行持久抗战》。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在书院内看到,还有一个特色陈列区不得不提:重庆图书馆馆藏善本(多为民国出版物)展柜。“我们固定是每次展出30本,每月一换。”吕真介绍,刚开馆这一个月展柜展出的主题是红色经典。记者也留意观察了一下,现在大家去可以看到年代中国西北局宣传部编印的《土改与整党文件》,年3月出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及中共七大文献等。

重庆图书馆馆长任竞向曾家岩书院授牌重庆图书馆分馆。

“作为民营的公益图书馆,我们希望所有来的人,看江景、聊天、发呆的同时都能随手拿起一本书,静下来好好读一读。”吕真这样说道。

开院展览讲述重庆人坚韧的故事

作为曾家岩书院开院系列活动之一,28日同时揭幕的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88个重庆人”系列纪录片人物影像展》。据吕真介绍,这些纪录片由靶点影视耗时三年拍摄,截至目前已经在全国超过30个平台播出,全网点击量突破六亿次。去年,这部现在仍在坚持每周两次更新的纪录片获得了百度视频“全国年度最具影响力”大奖的第一名。

开院现场同时开展的《“88个重庆人”系列纪录片人物影像展》。

拍摄展现重庆人坚韧的纪录片,这个想法吕真在年之前就有了。“我们最初设定的标准是60岁以上,在重庆生活了30年以上,干一行超过20年。”吕真解释,自己主要是想这样的人物通常是对行业有相当的思考和沉淀了。

截至目前,靶点视频拍摄、记录过的重庆人已经超过人。而昨天开展的影像展主要展出的是“88个重庆人”的肖像。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其中既有六神磊磊这样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