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大家走进的是江苏省美术馆主办的追影写像——明清人物肖像画展。
人物画历史悠久,画法门类至多,而传神写照由来最古。
隋唐前期中国古代人物画,主要是用浓烈的色彩进行墨笔勾画,来突显人物个性,注重细节写真。
商周时期有关人物早想的意识开始萌发,如三星堆商代祭祀坑出土青铜人像。春秋战国时期楚墓出土《龙凤仕女图》。西汉出现了在宫殿墙壁上绘制已故的臣像,自东汉佛教传入中途之后,绘佛像也逐渐流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线条如春蚕吐丝。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佛教、道教文化成了人们的心灵寄托,道释绘画在这一时期十分盛行。
唐、元时期,中国古代人物画开始朝另一方向发展。从重视教育认识功能,转向重视审美作用;从为对象传神,转向更多地抒发作者情感。
唐朝被称为太平盛世,生活富足,出现了很多名家: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等都为后人所熟知。宋代的人物画走向成熟和完备,武宗元《朝元仙仗图》,表现了八十多位仙官、天女、侍女。元代文人崇尚隐逸,士大夫画家们醉心于山水、花鸟创作以情适性,人物画发展有所衰退。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人物画主要向民生、国事及反封建意识方向上发展。西洋画由欧洲传教士陆续传到中国,其中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对中国人物画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明代以来崇尚文人画,以山水花鸟为主,很少涉及人物画,但在民间,尤其是在江南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有很多从事人物肖像画的作者,他们虽然没有被写入美术史,但作品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记。此次展览追影写像——明清人物肖像画展当中就有所体现,有一些作者名气不大,但其描摹刻画人物的精准生动已达到很高水准。
本次展览根据画作内容分为士相见礼如花美眷作如是观三个部分。
士指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阶层,浸润了深厚的儒家文化内容。画作尺幅不大,多为像主的正面形象,如同今天的证件照,但是神韵、气度不凡,通过眼神及面部表情的生动刻画,体现其作为士独有的精神面貌。
这幅《沈度春荫调鹤图小像卷》,虽然无款,却体现了明代肖像画师的高超技艺。这幅作品把仙鹤、树石都放到了主人公的情景里。仔细看对主人公的描绘,形象写实、逼真,用笔工整严谨,以细线勾勒五官。呈现出人物神情自然的状态,还略带笑意,身着官服头戴官帽,画面色彩也以红色和黑色形成鲜明对比。
画中的主角沈度是明代初期重要的书家,字民则,号自乐。以长于台阁体见长,颇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被其誉为我朝的王羲之,名重一时。有墨迹《教斋箴》、《四箴铭》等传世。与其弟皆擅长书法,并称二沈先生大小学士,为明代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
这组图画《太仓王氏像图册》,非常有现代气息,此册画的是王时敏家族画像,王锡爵、王鼎爵、王衡、王时敏四人,人物都是半身的正面像,头戴官帽,身着官服,画家以工整细腻的笔触勾画人物轮廓和五官,再以赭石色或粉白色层层渲染,用大面积的浓丽的色彩平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显示出人物高贵的身份。
太仓王氏是在南朝琅琊王氏的余脉,是太原王氏的支属。自西晋永嘉年间王导率族南渡后,世居江东。太仓王氏发展成横跨明清两朝,风流相承数百载的衣冠诗书望族。家族之中人才辈出,著名人物有名臣王忬、文坛盟主王世贞、文学家王世懋、画苑领袖王时敏、王鉴、王原祁,诗人王昊等。
如花美眷以明清仕女画为主,这一部分画作色彩清妍,意境幽深,美人们或临窗抚琴,或持扇观花,人物与周遭环境和谐相融,宋代女词人朱淑贞的一幅小像仰首眺望,自信的姿态中透露出独立的女性价值取向。
朱淑贞,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朱淑贞生于一个仕宦家庭,从小有机会识字,受到良好教育。朱淑贞,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道出她失恋的伤感之情。然而,她的父亲本是官场上的人,母亲也很势利。她无法敌过顽固的封建势力的压制,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一个市井商人为妻。婚后,她与丈夫没有共同语言,精神生活十分贫乏,苦闷不堪。
这幅作品《柳如是小像卷》反映了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的容貌,柳如是通诗书,晓韵律,非名士不交。曾与晚明名士陈子龙交往,后来嫁给了钱谦益,明亡后,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被钱谦益拉住了。后长期与钱从事抗清活动。在丈夫去世后,被钱氏族人以家产之事纠缠不休,自缢身亡,年仅46岁。
作如是观表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场景,会客、访友、坐禅、听泉、夜游,精致的审美贯穿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
这次展览中看到禹之鼎画了很多的乔莱,《乔莱花雨坐禅图》、《乔莱书画娱情图》、《乔莱竹林偶聚小像》、《乔莱平芜独立小像》、《乔莱濯足小像图轴》等,也是让小编非常喜爱的一些肖像画,也对这位画家颇有欣赏。
禹之鼎(~)中国清代画家。字尚吉,一字尚基,一作尚稽,号慎斋。江苏兴化人,后寄籍江都。擅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尤精肖像。初师蓝瑛,后取法宋元诸家,转益各师,精于临摹,功底扎实。肖像画名重一时,有白描、设色两种面貌,皆能曲尽其妙。形象逼真,生动传神。
乔莱是康熙六年进士,自幼英敏绝伦,少从王士祯游,王士祯称其诗奇秀峭拔。入仕后授内阁中书,举应博学鸿儒一等,授翰林院编修。康熙帝褒以学问优长,文章古雅。乔莱晚治废圃名纵棹园,研究经学,潜心读易。这几幅作品表现了乔莱坐禅、绘画、独立、濯足等形象,均是文人风雅之事。此种场景肖像类似于雍正帝抚琴、猎虎、修道、带西洋假发等多种形象的摆拍,十分有趣,也可以一窥当时文人的生活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