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是肾病的典型症状,也是导致病情恶化的推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0克就要积极治疗,避免发展成肾衰竭和尿毒症。
糖皮质激素常常用于肾小球肾炎降蛋白治疗,效果立竿见影,不过长时间服用糖皮质激素会带来多种副作用,包括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血糖升高或引发糖尿病;停药或减药后可能尿蛋白再次升高,导致肾病反复发作。
糖皮质激素治疗并不是肾病患者的唯一选择,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降蛋白而且能防止反弹。
还有哪些方法能降蛋白?
1、积极治疗感染
部分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控制不理想,疾病反复发作,十有八九是存在感染,常见的有口腔感染、肛周感染以及皮肤感染,还有胃肠道感染、肺炎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也有可能出现细菌或病毒感染。不管出现哪种感染都要积极配合医生抗感染治疗,这样能促进尿蛋白降低,减少肾病复发次数。
2、正确用药
研究表明,有些药物降蛋白效果良好,不容易反弹,如普利类或沙坦类降压药、列净类降糖药、阿米洛利等利尿药以及他汀类降脂药物等,不过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
3、调整饮食
暴饮暴食特别是高脂肪和高蛋白质饮食,可能会让肾病患者尿蛋白随之升高,病情也容易复发,因为高蛋白质可增加肾脏承受的负担。没有控制饮食不仅仅造成尿蛋白升高,而且也会损害肾小球和肾小管,久而久之可导致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
因此应采取优质低蛋白饮食如蛋类、瘦肉、奶类和鱼肉等,这样能减轻肾脏负担,帮助发挥降蛋白药物疗效,减少肾病复发率。
4、单一或联合用免疫抑制剂
除了激素类药物外,免疫抑制剂也有较强的降蛋白作用,此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以前采取免疫制剂和激素类联合用,不过近几年来,单一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把两种免疫制剂联合在一起用,降蛋白的疗效并不亚于激素类药,反而能更好的降蛋白和防止病情反弹,副作用也比较小。
5、选择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已广泛应用于降蛋白治疗,这属于靶向药物。跟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类药物相比,降蛋白疗效更好且副作用小,常用于治疗微小病变肾病、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和膜性肾病以及狼疮性肾炎。
温馨提示
肾病患者不管选择哪种治疗手段,都必须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用药,不能擅自更改用药量,也不能突然停药,不然会导致肾病反弹。另外,长期服用药物期间应多留意自身症状,只要有任何不适还需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除此之外,肾病患者也要做好生活干预,适当控制蛋白质摄入,提供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保证有足够的热量,这样能减少蛋白质分解,使得低蛋白饮食的氮得到充分利用,减少蛋白质消耗。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家医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