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回归”可以说是年中国现当代艺术市场的关键词。
据统计,在年共有30余位中国现当代艺术家刷新了个人拍卖纪录。无论行情如何变幻,艺术家的顶尖作品永远是硬通货。其中翘楚如曾梵志、张晓刚、周春芽和刘小东的最高价已经和国际一线在世艺术家持平;王兴伟、毛焰等中生代艺术家迎来补涨,而像贾蔼力、郝量和黄宇兴等“70、80后”艺术家也开始站上市场中心位置。
越来越多的本地藏家开始从自己民族的审美和历史进程角度,思考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什么样的作品值得去收藏。我们选取了再过去一年中30位刷新艺术家拍卖纪录的作品,无论你是否在质疑天价的背后是价值逻辑还是资本游戏,都不妨再重温一下年的拍卖市场里的“震惊时刻”,找到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
TOP1
曾梵志《面具系列NO.6》
布面油画.6cm年作
1.61亿元
前奏永乐夏季拍卖会
曾梵志的“天价面具”是二级市场上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年,《最后的晚餐》曾以1.42亿元创造了中国当代艺术拍卖的最高成交价;而在年8月的永乐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中,曾梵志再次刷屏,凭借1.61亿元的《面具系列NO.6》打破中国当代艺术的最高价记录。
TOP2
朱德群《自然颂》
布面油画(五联屏)xcm-84年作
1.亿港元
香港苏富比春拍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朱德群的绘画迈向宏篇巨制:在他拥有足够宽敞的工作室之前,创作空间和作品运输的问题,驱使他在不同画屏上创作,然后再组合它们——最大的《自然颂》尺幅达到六米以上——把五幅画屏联接起来,而且要将每幅画布的独立空间数倍增大。对于艺术家而言,其难度丝毫不亚于单幅巨型画布。
这些多联屏作品有著特殊意义:它们著镜子般反映艺术家的动势,韵律和色彩从一联延展到另一联,或对称、或律动;其笔触解放了体积的轮廓,分析了光源,时而奔流不息、时而渊渟岳峙,有如流水淙淙,倾泻而去。
TOP3
周春芽《春天来了》
布面油画.5cm年
万元
中国嘉德春拍
周春芽一系列关于藏族生活的作品,都表现出了当时的中国艺术家们所认同的一种精神倾向。这种倾向最突出的特点在于,艺术家主动地将自己的艺术或内心需要同一种富于人情味和人道理想的题材结合起来……艺术家们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和运用各种新的、带主观色彩的描绘对象的方式。
在周春芽心目中,这幅画也见证了一段值得纪念的历史,“也是中国当代艺术非常重要的历史。”《春天来了》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这场转型带来的影响,无论是对于当时风华正茂的艺术家本人,还是对于当时的社会,那都是一个伟大的春天。
TOP6
严培明《上海儿童(双面画)》
铜板丙烯cm21(正反面共42张)年作
万元
永乐全球首拍
年,严培明带着巨大的黑白蒙娜丽莎肖像画走入卢浮宫;年,严培明又带着库尔贝(Courbet)肖像画走入巴黎的小皇宫。他画名人,画亲友,画自己,一件件单色巨幅肖像画笔触明显,纹理细腻,充满力量。
TOP7
王兴伟《八五后标准表情》
布面油画cm年作
3.5万元
北京保利15周年庆典拍卖
创作这件《八五后标准表情》的年,王兴伟开始运用“挪用”概念,并以复杂多变的情感和狡黠逐渐闻名于当代艺术界。自由挪用不同传统中的内容和风格,用它们塑造极富创意和戏剧性的场景——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一种“现成品”的创作方式。在他风格成熟后的二十余年来,王兴伟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艺术宇宙,图像的碰撞、重复和延续以一系列丰富灵活的方式被不断阐释,令他成为当下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