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现象。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事实上,如果反复崴脚,往往会导致距骨骨软骨出现损伤。距骨骨软骨损伤,是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一种类型(踝关节软骨损伤除了距骨骨软骨损伤外,胫骨也可能发生软骨损伤),临床上十分常见。主要表现为部分关节软骨剥脱,并影响到更深的软骨下骨。(软骨下骨是一个重要的“减震器”,同时也是影响关节软骨代谢的重要组织。(踝关节的韧带和软骨)值得注意的是,距骨骨软骨损伤并不等同于骨性关节炎。因为骨性关节炎一般会发生大面积、弥漫、多处的损伤。而距骨骨软骨软骨损伤一般是单一病灶,损伤范围相对比较局限。此外,对于距骨骨软骨损伤会导致距骨坏死的说法,也存在一定偏颇,原因有两点:1.严格意义上讲,距骨坏死与股骨头坏死类似,都是由于血液供应不足等原因造成的。而距骨骨软骨损伤,又称经软骨距骨骨折、隐匿性骨软骨骨折等。多数患者因为外伤导致疾病,如严重踝关节创伤、骨折、长期的踝关节扭伤病史等。二者的病因不同,而距骨骨软骨损伤也不是导致距骨坏死的原因。2.距骨坏死一般会造成大面积坏死。而距骨骨软骨损伤是一种局部坏死,病灶直径大约为1厘米。即便病灶继续扩大,绝大多数也不会发展为大面积、广泛的距骨坏死。当距骨骨软骨损伤发生后,患者往往会感到脚踝疼痛、肿胀,尤其是走路时间比较久了,疼痛会更明显。在疾病早期,休息后疼痛感可以缓解,等到疾病发展到后期,连休息时患者也会感到疼痛。这种疼痛并不是让人难以忍受的剧痛,而是以酸痛为主。此外,有些患者在脚踝转动时,偶尔会觉得有摩擦感。因为软骨受到损伤后,表面变得粗糙不平,摩擦力变大。随着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发展,时间久了还会出现囊变。“囊变”是一种慢性病变,是指软骨下骨中,部分骨质被慢慢吸收,骨组织减少,里面逐渐变成一个空腔。距骨骨软骨损伤后之所以会发生囊变,一方面是因为距骨表面的软骨损伤后,关节液就会渗入到软骨下骨中。软骨下骨中的“积水”越来越多,最后内部就形成了空腔。另一方面,当软骨损伤后,关节少了“减震器”,软骨下骨承受的压力就会变大,时间久了,内部的骨质可能出现微小的骨折、坏死,慢慢萎缩,最后形成空腔。诊断距骨骨软骨损伤并不困难,X线是最简便的检查。但由于X线漏诊率很高,因此,诊断时除了需要拍X线片,还要做MRI检查。那么,为什么不是做CT检查呢?因为在CT片上只能看骨头,看不了软骨。而MRI可以更准确地显示出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纤维软骨,关节液和肉芽组织,通过核磁可以准确判断损伤的范围和程度,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核磁显示距骨骨软骨损伤(黑色部分)此外,有些脚踝肿胀的患者在做MRI检查时,担心肿胀影响诊断结果,想等到消肿后再做,这种顾虑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MRI检查能够透过肿胀的“外表”,看到软骨损伤的“本质”,进而精准地做出判断。如果您是一名基层医生,请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