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愈辉
袁士忠父亲袁士忠萌生学医的念头始于抗美援朝受伤的痛苦,坚定于目睹集中营受伤难友难忍的呻吟。归国回乡,父亲放弃了许多寻上门来的机遇,正式开始学医行医的生涯。此时,尽管上面要父亲加入兽牧站,但父亲还是没有舍弃学医这一行。父亲扩展了学医的领域,从事起合人医兽医二业为一身的职业。
父亲吸收了是中草药郎中的外祖父的医药精华,父亲在医书药籍里领略了杏林风光,悟出了祖国医学的精深博大,父亲聚集了东西南北多少民间验方,父亲爬千山涉万水熟悉了“神农”“本草”,父亲融汇了当时国内兽医学上先进的中西疗法。
父亲学以致用,学而不厌,精益求精,精湛的医术令人钦佩:治跌打损伤、痛疽肿*、股骨坏死、咽喉疼痛是特长,诊疗牲畜也很棒。父亲使多少骨折愈合,使多少溃疡生肌,使多少坏骨新生,使多少咽喉舒服。多少疑难病症在父亲手里迎刃而解,多少伤病人员在父亲手里转危为安,多少家庭因父亲而灾消免伤财。
无法统计啊,父亲使多少农友恢复健康,又使多少农家牲畜活泼健壮。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主席的教导,父亲牢牢记心间。工作三十年,父亲以站为家无私念,为民服务苦觉甜。救死扶伤,去除病痛,父亲哪管半夜三更,何惧山高路远。病人家庭困难,父亲治病冒收钱。
上世纪七十年代,高平镇洪山村家庭困难的江依民咽喉肿痛近两月,半个多月话不能说,稀饭未能咽,医院有医生怀疑是癌症,父亲施妙手,病人“绝处逢生”。病愈后有一天,老江冒雨送来十多个鸡蛋和五元钱,真诚感激父亲的救命恩。
“鸡蛋可补身体,钱可买斗笠。”父亲硬是没受病人的物和钱。父亲治疗牲畜,总是尽量做到随喊随到,群众亦有口皆碑。
父亲把“乐于奉献”当作为医之道记心间。父亲培训当时颜公公社十七个大队的赤脚兽医,无不悉心指点。不管是高平区兽医还是外地兽医来信来人请教,父亲都从不让同行“扫兴而回”,畅谈见解是那样恳切。
父亲在高平区、隆回县、邵阳地区、湖南省中兽医会上,总是献方慷慨。父亲在被邵阳地区农校聘为兼职教师期间,从不保守自己的诊疗经验。父亲传徒带弟,既教之以医药医术,又教之以医德。
父亲总是教徒弟“医德为本,为医之人当淡泊钱财。”父亲被邵阳农校聘教讲解中草药三届,所得资金一分不少交给颜公公社畜牧站,单位同志无不钦佩。父亲兼管站里财务二十多年,领导、同志评价“毫厘不爽,一尘不染”。
年桂花飘香时节,父亲两袖清风退休回故园。退休后,父亲虽然体质逐渐衰退,但对前来求医的病人热情如前;退休后,父亲虽然工资微薄长期未添,但奉献的精神未变,井旁石板上捣药逐渐扩大的锅底型坑坑,记下了病人几多欢欣,又载下了父亲多少奉献!
在市场经济物欲横流的今天,有人遗憾父亲有成大富翁的本领却与富裕无缘,面对好心人的叹息、提示、规劝,父亲要么笑而不言,要么坦诚相见:“医生有医生的德行,何必那么看重金钱!”不,不,听听人民的心曲,又有谁能说父亲不富得很。
“郎中公公,治病如林,好事多如星星,谁能数得清,我给一万银。”这近乎顺口溜的话语,这饱含敬意的称谓,是用金钱能买得到的么?这是怎样的一种赞叹与感激,这是怎样的一种深情和尊敬,普通平凡的父亲又是怎样的一种德高望重!
是的,父亲的德深深地烙着一个时代的印迹,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思想光芒,父亲与其同时代的许多在群众中德高望重的前辈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与实践伟大领袖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富翁!
父亲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八十七个春秋于二0一0年辞世,父亲辞世后,人们谈论得最多的是父亲生前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真的,父亲与他同时代的许多前辈拥有许多,富裕极了……父亲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工作态度等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必将启迪、激励后代的人生。
来源:罗洪人网编辑:阿新
作者简介:袁愈辉,高平镇铜钟村人,住高平步步升,教学之余写过新闻稿,业余还常解人疾苦,行医镇内外,治疗骨折、肿*、咽喉痛、皮肤病、股骨头坏死、癌症(能减轻痛苦,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等常见病与疑难症常显奇效,以父袁士忠为榜样,医德高尚,淡泊钱财,广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