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介绍一位对艺术抱有真挚的热爱,不断追求创新的艺术家。他就是巴洛克时期的大画家,荷兰的绘画大师伦勃朗。《夜巡》的作者。
夜巡巴洛克这个词,是“不规则的珍珠”的意思,咱们说珍珠,总是说正圆珍珠就贵,不规则的珍珠就便宜些。巴洛克这个词,一开始也是带着贬义的。在巴洛克时期之前,绘画的风格一直讲究“平衡主义”。比如你看《蒙娜丽莎》就静静坐在那里,露出神秘的微笑,整个画面很平衡。巴洛克主义就是不喜欢这种有点“端着”的均衡。那巴洛克是什么风格呢?三个要点:奢华爆棚,复杂爆棚,戏剧性爆棚。
伦勃朗作品这个时期的代表画家,有卡拉瓦乔、鲁本斯和伦勃朗。我们也说了这巴洛克本身是一种破坏均衡的风格,这三个人在打破均衡这件事上,也各有建树。伦勃朗的特点是:一心追求艺术,明暗两重天。
一心追求艺术好懂,这“明暗两重天”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也可以用我们“画什么和怎么画”来解释。一层意思是说伦勃朗的绘画手法,他是美术史上最著名光影大师之一。另一层意思是说伦勃朗的对绘画题材的选择,经历了巨大变化。实际上,这两点都和《夜巡》这幅“名画中的名画”有着紧密的关系。
夜巡具体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得从订单说起了。画家一般都是先有订单再生产,订单多了绘画艺术才能蓬勃发展。所以说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美术发展水平的高低。这就是恩格斯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美术到底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没有经济基础就无从谈起。从这一点上来说,美术和经济其实是相互关联的。
伦勃朗作品那么历史到了伦勃朗这个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绘画艺术也更加繁荣起来了。在达·芬奇那个时代,订单一般都是教会和王公贵族为主,大量作品都是宗教题材和贵族画像。等到了伦勃朗这个时期,随着普通民众的收入逐渐增加,画家也会开始收到一些老百姓的订单了。
不过,普通人的财力终究还是比较有限,所以这个时候他们会定制一些“团体肖像画”,就是大家集体出资,“众筹”一幅画,价钱平摊,人人都能在画上露脸。这有点像我们现在的“集体合影”的意思。实际上这种团体肖像画一般画出来也跟我们现在的什么会议合影、毕业合影差不多一回事,每个人都穿戴差不多一样,表情差不多一样,排排站好或者坐好,可以说画面十分乏味。
伦勃朗作品一心追求艺术的伦勃朗可不愿意用这种乏味的方式作画,他总是想办法把他们画到一个场景里去,让画面具有一定故事性。每个人都在画面中有自己独特的动作、表情,有自己的故事。
名画《夜巡》实际上就是这样一幅“团体肖像画”。这幅画的客户是一个民兵连的十几个火枪手,但画出来却一点集体照的感觉都没有,完全是民兵连在维护城市治安,在巡逻的动态场面。民兵连长前面指挥,鼓手敲鼓,火枪手们有的在擦枪,有的在装填火药,有的在吹枪上的灰尘,有的给枪上膛,男孩在奔跑,狗在叫。画中的人表情、姿势、动作,都各具姿态,呈现的效果就像是巡逻场景被伦勃朗用画笔定了格。
伦勃朗作品在《夜巡》这幅画里,伦勃朗也把他光与影的处理功夫发挥得淋漓尽致。伦勃朗对绘画技巧有一大创新,是他对光影的处理。大家看之前的画作,比如《蒙娜丽莎》,我们会感觉整个画面没有太多明暗的对比。这是让光线正面平照在画中人脸上产生的效果。我们在拍“证件照”的时候一般就是这种用光方法。伦勃朗则是改变了画面光源的布置方法,让光源从侧面上方照向画面中的人,这样画中人的脸就自然分出了“明与暗”“光与影”的区域,一下子就立体生动起来了,证件照就变成了艺术照。
伦勃朗作品伦勃朗这种布置光源的打光技巧,后来被人们称为“伦勃朗光”,到现在都还是重要的技巧,在绘画、摄像和摄影领域广泛应用。所以说《夜巡》这幅画在题材上代表了伦勃朗对艺术的的进取心,技巧上也展示了运用光影的高超技巧。
《夜巡》这幅画,也是伦勃朗人生“明暗两重天”的交界线。在这幅画之前,是伦勃朗的少年得志,在这幅画之后是伦勃朗逐渐走向潦倒。差不多就是从《夜巡》这幅作品以后,伦勃朗绘画的题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伦勃朗作品我们刚才也说了,团体肖像画,是客户众筹的订单。像伦勃朗这样把大家画在一个场景、一个故事里固然很艺术,但结果就会有的人突出,有的人就不那么起眼了。再加上伦勃朗为了让画面更生动,更“带感”,运用了光影对比的手法,画中人物自然有明有暗。那些在不起眼位置的的,几乎完全在阴影里的客户就不干了。花一样的钱,我为什么只露了半个脸,这么没有存在感。面对客户的不满,一心追求艺术的伦勃朗,却坚持不认错,这就大大影响了他未来的订单情况。而且祸不单行,在画《夜巡》的这段时间里,伦勃朗的夫人病逝了,他所在的荷兰又爆发了经济危机,经济不好就更没人找他画画了。
伦勃朗作品遭遇了家庭变故和订单萎缩的双重打击后,伦勃朗越来越潦倒,《夜巡》也成了他人生和事业“明暗两重天”的转折点。
虽然生活越来越难,但伦勃朗对艺术的炙热追求却没有被磨灭。因为没钱请模特儿,他也不再受到订单的对题材的约束,伦勃朗就开始画平民、画老人、画小孩、画他自己。伦勃朗给自己的自画像,统计下来超过一百幅,是画自画像画得最多的画家。不同于那些“商品”性质根据订单画的画作,这些自画像是完全意义上的“作品”,纯粹属于伦勃朗自主创作的画。
伦勃朗作品这段时间,伦勃朗的绘画技巧更加纯熟,作品对人物的感情和内心世界的刻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深度。跌入了人生的谷底反而让伦勃朗脱胎换骨,变成了真正的艺术家。他不再是接受私人定制的工匠,是通过作品表现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从这一点上可以说伦勃朗已经是超越时代、跨越时代的艺术家了。
伦勃朗作品伦勃朗最后一幅自画像,叫做《扮作宙克西斯的自画像》。这个宙克西斯,是古希腊的画家,相传宙克西斯的画逼真至极。有一次他在画一个很丑很滑稽的老女人时,忽然觉得那个老女人那么丑他还照实画出来,这实在太好笑了,然后就把自己给笑死了。伦勃朗人生最后的阶段,要画一个这么一个《扮作宙克西斯的自画像》,可能是觉得自己落魄到这个份儿上还没法放弃画画也挺可笑的。
扮作宙克西斯的自画像伦勃朗这种虽然说不清楚为什么要画下去,但就是停不下来的精神,我们现在有一个专门的说法,叫做“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而这正是艺术家精神的重要成分。
伦勃朗的光影绘画技巧是“明暗两重天”,人生也是“明暗两重天”,但是他一心追求艺术这一点却从来没有改变过。可以说他引领了那个时代,更超越了那个时代。后来美术史的发展,也越来越注重画家的自我表达,注重作品的深度和艺术性。
喜欢我的文章就大大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