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人不如鸟中国古代人物画落后的原因就在于
TUhjnbcbe - 2023/3/15 19:42:00

一直以来,我国古代对于人体是存在敬畏感的。

所以我国的解剖学发展得很慢。

到了宋代,人体解剖终于有了更大的发展,还出现了专门检验尸体的仵作。

大家熟悉的法医宋慈,就对人体有深入的研究。

宋代还出现了专门的解剖图著,如《欧希范五脏图》、杨介所著的《存真图》等。

另外由于宋代战乱频仍,路边经常可以见到无人收殓的尸骨。

这些都给画家们提供了进一步认识人体结构的素材。

前面我在《胆小不要看,看也看不懂——中国美术史上最诡异的一幅画》一文中介绍过的《骷髅幻戏图》,就画出了完整的人体骨骼。

《骷髅幻戏图》

虽然我们不知道当时的画家有没有把骨骼肌肉和人的表象结合起来,但一笑相信宋代人像写实的发展和当时人体解剖的发展应该是有密切关系的。

不然,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从宋代以后人物画“画得像”的人越来越多了。

而且世界美术史上也有一个反面案例:

古希腊古罗马的人像有多写实大家都知道,但基督教统治欧洲后,禁止解剖,西方的人像写实水平就直线下降。

别跟我说风格,这就是倒退

所以,要画好人物,真的得学好解剖学。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朋友学动漫画不好的原因——年龄小不合适也害怕看解剖,画动漫人物都是临摹,只知其表不知其里,自然错漏百出。但一笑还是要鼓励那些爱画动漫的小朋友,毕竟有这种爱好是好事,专业的东西咱们可以后面再学。

回到中国美术史,首先要提出来表扬的是李公麟同学,看看他的名作《五马图》,尽管是以画马为主,但他顺带的画的那些牵马的人就非常不错,至少已经跳出了吴道子画人的那种脸谱化的表现手法。

《五马图》局部01《五马图》局部02

他的《维摩演教图》更是写实,几乎和现代画家画的一样了。

《维摩演教图》局部

还有一位苏汉臣,画婴幼儿在当时是一绝。他画的小孩子再也不是大人脸的圆润版了,而是符合小孩子的五官的比例特征。

秋庭戏婴图

可惜的是,这两位一到画成年女性就怂了,变成当时的网红脸了。

苏汉臣《妆靓仕女图》局部李公麟《维摩演教图》局部

这估计和宋代封建礼教严格,画家对女性观察、写生太少有关。

宋代的花鸟、山水为什么能有那么大的进步?

还不是观察得细、写生得多?

相比之下,北宋人物画在写实上进步的程度是远远不够的。

你看看宋徽宗的《听琴图》,这三个人物简直就是三胞胎。

《听琴图》局部01《听琴图》局部02《听琴图》局部03

实际上,弹琴的是宋徽宗,听琴的青衣人是宰相王黼,红衣人是蔡京。

你再看看同样是宋徽宗的画,《瑞鹤图》,二十只白色的鹤,惟妙惟肖,而且没有一只是雷同的。

《瑞鹤图》

唉,人不如鸟啊!

好在到了南宋,高度写实的人物绘画形象变多了。

尤其是两位民间画家周季常、林庭珪——这两人在画史上没有什么名气,如果是写《中国美术简史》,基本上他们的名字都不会被提到。但他们留下了一套《五百罗汉图》,让世界见识到在我国民间,居然还有这样的画家,用毛笔和线条也能画出相当写实的人物肖像。

《五百罗汉图》局部《五百罗汉图》局部2

而这时候那些有名的画家在干什么呢?

他们忙着把写实转为写意。

他们认为,单纯的写实是工匠画的表现。作为知识分子,他们应该引导绘画往表达精神领域的方向去走,哪怕在技巧上也应该更多的注重怎么样把书法的用笔融入到绘画当中来。

——是的,他们不屑于在写实道路上做进一步的研究了。

但民间画家不一样啊,他们要靠给人画像为生,画的不像人家不给钱呐。

所以民间画家就涌现出了这么几位写实技巧高超的佼佼者。

我们有理由相信,除了这两位以外,应该还有很多名画家能够达到这种水平。但可惜的是他们的作品大部分都没有流传下来。

幸好还有一幅《无准师范像》。

《无准师范像》

无准是一位禅师的名号,他是宋理宗的国师,径山寺主持,南宋佛门的领袖。

当时禅门有个规矩,弟子出师后,师傅要给弟子一幅自己的画像,用来证明师承,所以“画得像”最重要,起到“面部识别”的作用。

《无准师范像》就是无准禅师送给弟子、日本僧人圆尔辨圆的,在面部的刻画就相当精彩逼真。光看脸,你说他是现代人的画的我也信。

但你继续往下看,禅师的手就露馅了——典型的传统宗教画手的画法。

这幅画像现在保存在日本京都东福寺,被称为“存在日本的中国十大国宝之一”。

可惜,像这么写实的绘画,并不能够成为当时画坛的主流。

那什么时候人像写实才能被主流画坛重视起来呢?

这就得等到元朝了。

为什么?咱们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本文是《趣谈中国汉字/书法史》姊妹篇,《笑画中国美术史》(暂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钟,收获受用一生的知识,你值得拥有!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不如鸟中国古代人物画落后的原因就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