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中,笔者尝试梳理17世纪到20世纪初欧美各国植物猎人在中国的活动,以植物传播为媒介,打开晚期封建帝国与全球殖民资本帝国、现代与传统、地方-国家-全球等诸多层面在文明与权力相遇和冲突的历史背景下,知识、文化、象征和情感的碰撞、渗透与隔阂。联系当前气候危机和激烈世界转变,思考重建与自然生态的亲密关系实践,并重新审视我们在地球-世界中的认识和位置就更加具有紧迫性。
异托邦(heterotopias)出自福柯的的著作《词与物》和文章“其他空间”(Foucault,)。“异托邦”即是真实的也是神秘的,一切文化都是异托邦,它包含神圣和禁忌的空间,以及不对特定规范妥协的空间。本文借用这个概念来隐喻、探讨不同文化中植物知识如何变成抽象的、普遍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我们如何挑战既有的知识系统,重构植物知识与人、地方、历史、文化新的联系。
考虑到年间植物猎取历史的纷繁复杂和笔者希望普及相关知识的初衷,这个系列的介绍以串联的小故事和插曲(vignette)的形式撰写,希望富有趣味的历史简述能够丰富读者对世界的想象和视野。
01
中国和欧洲早期植物想像和描绘的形态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这是孔子教诲弟子学习《诗经》时说的,它是传统汉文化一个奠基性的说法。它的意思是说,认识植物是“诗教”的一部分,也就是修身而符合世界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楚辞》里也有对花草的描述,它是象征和抒情的。中国文化早期对植物的描绘,往往带有道德、道义、和集体情感象征的表达。
*居寀《花卉写生图册》20幅
:*居寀字伯鸾,蜀人也。筌之季子。筌以画得名,居寀遂能世其家,作花竹翎毛,妙得天真。写怪石山景,往往过其父远甚。见者皆争售之唯恐后。故居寀之画,得之者尤富。初事西蜀伪主孟昶,为翰林待诏,遂图画墙壁屏幛,不可胜纪。既随伪主归阙下,艺祖知其名,寻赐真命。太宗尤加眷遇,仍委之搜访名画,诠定品目,一时等辈,莫不敛衽筌。居、寀画法,自祖宗以来,图画院为一时之标准,较艺者视*氏体製为优劣去取……
上面两图是五代后蜀*居寀的花草植物绘画(“花卉写生”是现在人给的名字,当时没有这样的名称。)*居寀画植物不算太早,在他之前也有很多描述花草植物的作品。在五代南朝时期,绘画植物的作品比较突出。*居寀之外,还有徐熙、徐崇嗣等人。
中国古人看植物常常不是象征就是仙*,并不单纯是草药和植物。比如清代李汝珍想像了一个百花仙子的奇异女儿国度(《镜花缘》)。西方也是如此,奥维德的《变形记》和《聊斋》中的动植物,都会因爱而变形。
罗马利维亚别墅“画中花园”
PaintedGarden,VillaofLivia,fresco,30-20B.C.E.MuseoNazionaleRomano,Rome
上图是“画中花园”壁画的局部。年考古发现了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妻子丽维亚(Livia)的别墅中夏季卧躺餐厅(summertriclinium)墙壁上的壁画。这个花园被老普林尼称作adGallinasAlbas,意思是“母鸡的月桂丛”。这个名字背后有一个传说:丽维亚和奥古斯都结婚时,一只鹰叼着一只嘴里衔着月桂枝的白母鸡飞过,它把白母鸡丢到丽维亚怀中,母鸡毫发无损。肠卜师(haruspices)建议把母鸡和月桂作为宗教职责保护。母鸡生了很多小鸡,月桂长成了一片树林,丽维亚的花园就建在这个征兆发生的地方。从日常层面,它是纳暑、会客、休闲的优美场所。从权力与象征的角度,它是古希腊-罗马用征兆(portent)象征权威合法性和权力在其家族延续不衰的意识形态共谋:以象征事件说服大众,获得大众信服,宣示天赋权力的合法性。这是“母鸡的月桂丛”故事和“画中花园”存在的原因。中国古代的“玄鸟生商”、“玄鸟陨卵”和各种祥瑞故事,也是类似的道理(Stiles,;Ripat)。
波提切利:春s-s;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上面左图是波提切利的《春》,右图是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卢梭说过:古希腊人看树不是树,看到的是宁芙-林仙(dryads)(Rousseau,);瓦尔堡说宁芙在现代的表现就是马奈画中的妓女(Warburg,;Warburg,A.;Frankfort,H.;Wedepohl,C.)。
西方文化根源中不止有古希腊、古罗马,还有《圣经》和基督教的传统。下图是纽伦堡出版最著名的一部——两卷本德语彩印木刻插图圣经,是丢勒的教父安东·科伯格(AntonKoberger,–)年印制出版的。科伯格拥有15世纪最成功的印刷作坊,丢勒在这个作坊工作过,这对他早期作品有很大影响。《圣经》中的伊甸园(乐园)里有很多花草植物,有苹果树。“乐园和罪恶”,是西方文化里面根源的两个信念和象征要素。
《德语圣经》BibliaGermanica
02
早期西方植物学知识和著作
泰奥弗拉斯托斯(Theophrastus,约前年-约前年)被称为“西方植物学之父”。他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在亚里士多德死后,他继承和管理亚里士多德的学院。亚里士多德研究动物,著有《动物志》、《动物史》等;泰奥弗拉斯托斯研究植物,他有两部著作:《植物志》(HistoriaPlantarum),描绘了种植物;《植物之生成》(OntheCausesofPlants),谈论植物外形和植物的环境影响。他根据植物的部分进行分类:根、茎、干、芽;也根据大小和统一性分类:树、灌木、作物和草。他记录了亚历山大大帝远征亚洲(印度)带回希腊的植物:棉花、榕树、胡椒、桂皮、没药、乳香、檀木等(Theophrastus,;Lartius,;Burckhardt,)。
在他之后,古罗马时期出现了一位希腊医生和药理学家迪奥斯科里德斯(PedaniusDioscorides,约40年-90年),其代表作是希腊文写的《药物论》,或译《药材志》(DeMateriaMedica)。《药物论》在之后的多年中是药理学的主要教材,并成为现代植物术语的重要来源。迪奥斯科里德斯曾随罗马君主尼禄四处征战,在不同地方研究植物学和药理学。《药物论》中对约种药用植物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提取鸦片作为外科麻醉药的观点。下面两幅画分别出自两个版本的《药物论》插图。插图中的植物都是曼德拉草(Mandrake,希腊文:ΜΑΝΔΡΑΓΟΡΑ),这种草长得像人形,有迷幻作用,在欧洲被认为是神奇的植物。左图中画着林仙、创造和发明的守护女神Heuresis,她手持一株曼德拉草正递给迪奥斯科里德斯(Janick,et.al.;)。
03
植物猎人概述
植物猎人的历史要从大航海时代说起。伴随大航海和全球殖民探险,植物随着探险者、贸易商、殖民者、传教士、自然史学者、绘图家、艺术家、工程师等来到了中国。这是一条可见与不可见的“植物之路”(thePlantRoute)。加拿大艺术家罗恩·本纳(RonBenner)认为这条联系美洲大陆、亚洲、非洲和欧洲的植物全球流通之路,将植物、种植文化、知识、思想、生态环境和依赖于这些的地理经济*治全球整合,彻底改变了世界(Benner,)。18世纪末在美洲探险,最早具有生态意识思想的划时代自然史学者洪堡在当时也有同样的认识。著名的植物猎人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ErnestHenryWilson)说:“海上力量(*事)、贸易和宗教,是造成这伟大而持续的世界征服的三个力量,这在植物引进的故事中充分体现(Wilson,,p.)。”
植物随同植物猎人的流动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度、网络化的全球流通。法国海**官和探险家让·弗朗索瓦·德·盖拉普、拉佩鲁斯公爵(JeanFrancoisdeGala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