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大师都爱自画像,因为那是画布上的人设
TUhjnbcbe - 2023/5/5 21:39:00
中科白癜风 http://www.xxzywj.com/
01:15

年9月9日至年1月8日,东一美术馆举办“大师自画像——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珍品展”。展览由东一美术馆携手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联合主办,这也是东一美术馆与乌菲齐美术馆五年十展计划的首展,今年适逢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也赋予了展览特殊的意义。

本次展览中50件大师自画像跨越了1世纪至21世纪,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再到当代艺术,是年来自画像艺术发展史的一次集中展示。

展品由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天才画家拉斐尔领衔,提香、鲁本斯、委拉斯开兹、伦勃朗、雅克—路易·大卫、安格尔、夏加尔、莫兰迪、草间弥生、蔡国强等50位大师齐聚一堂,让人充分领略这些大师是如何面对自己、在画布上呈现自己的“人设”的。

展览现场

东一美术馆执行馆长谢定伟表示,我们与乌菲齐美术馆的五年十展计划中,原本首展是波提切利展,由于疫情影响,这个展览将延迟到明年举办,“大师自画像”展按照原定档期成为了首展。

谢定伟表示,由于这批自画像展品最早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作品,有的作品画在木板上,由于年代久远,木板材质震动稍微大一点,文物都会受影响。幸好这批自画像尺幅都不大,便于运输,可以远道而来与中国观众见面。

自画像在欧洲大约呈现在15世纪,而自画像的产生恰好与镜子的产生年代一致。在玻璃镜子出现之前,镜子材质是银和铜,映照并不清晰。背面为金属的玻璃镜子,大约出现于12至13世纪,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威尼斯是世界制镜中心,美术史上的自画像也正是诞生于这一时期,因此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自画像也被称为“镜中肖像”。

展览现场

不要小看这一变化,因为自画像是画家对自己的一种巨大肯定。在此之前,画家在社会上的地位不高,只是手工艺人,他们画的主题往往是宗教、神话和历史等宏大题材,是有功能性的。当画家在作品中以自己的个人形象为主题时,是绘画题材上的重大改变,表明个人意识的觉醒,这也是文艺复兴发出的时代之声。

从这个脉络背景再来看待“大师自画像”展,你看到的就不再是类似“四分之三”的最佳自拍角度等技术问题了,大师的自画像,等于是大师的“人设”。

我们来看看大师们是如何在画布上留下自己的人设的。

拉斐尔·圣齐奥《自画像》

—年

拉斐尔的这幅自画像是他23岁时的样子。画中人神情专注而忧郁,但是非常有范儿,这种范儿,也被后世命名为“拉斐尔”。而事实上拉斐尔是一个非常热情、好交流、也喜欢抢活儿的人,这样的画家,在任何时代都是吃得开的。

提香·韦切利奥(传)或马可·韦切利奥(传)《自画像》

年—年

提香一生精品无数,除了不朽的神话题材,还为当时的教皇、皇帝、贵妇等上流社会人物创作肖像。这幅自画像最近也被学者归为提香侄子马可·韦切利奥的作品。画中人意气风发、凝视着远处,虽然脸上布满皱纹,但依然流露出沉思和自信的神采。晚年的提香备受宫廷和贵族们的青睐,该画充分彰显了他的显赫地位。

卢多维科·卡尔迪《自画像》

—年

画作描绘了一个果敢的自我形象,彰显出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自豪。画家手持画笔和圆规,后者暗指他的建筑师身份。这位画家夜以继日地迷恋解剖学,不遗余力地学习绘画,他甚少与人交流,是具有悲观气质的艺术家和工作狂。

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开兹《自画像》

约年

该画作于画家生命最后的十年。当时他蜚声国际,获得了崇高的社会地位。此后他自称“伊达尔戈”——高贵的西班牙贵族。为了达到庄严肃穆的效果,他采用了摄影技巧,从非正面仰角,来凸显存在感,因此人物显得很有威严。画作中的黑暗背景闪烁着银光,那是贵族骑士的宝剑和一把能打开皇室大门的钥匙,暗示了国王授予艺术家尊贵无比的宫廷画师称号。

伦勃朗·哈尔曼松·范莱茵《自画像》

约18—19年

这幅画像作于画家去世前不久,当时他已无意美化自己,一张丑陋的脸还有些浮肿。但是从炯炯有神的眼睛以及裘皮斗篷和胸前的奖章中,可以看到他曾经的辉煌和奢侈美好的生活。不过他轻抿的嘴唇似乎告诉我们,昔日荣光已一去不返。

扬·弗兰斯·范杜文《自画像》

约年

为凸显重要赞助人的尊贵身份,范杜文将两位贵族加入到他的自画像背景中,王子殿下夫妇以侧面形象显示出浮雕风格的古朴庄严气质,三张亲密无间的脸交叠在空间中,超越了画家与贵族通常的依赖关系。

克里斯托福罗·穆纳里《自画像》

当时穆纳里正处于事业巅峰,在美第奇宫廷中享受着美好的生活。他穿着考究,右手举着一个雅致的玻璃杯。该玻璃杯出自当时威尼斯最好的工作室,显然是参考了穆纳里本人的创意之作,因为穆纳里以水果、花卉、东西方瓷器以及精美银器和玻璃器皿等静物杰作闻名遐迩。

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库斯托季耶夫《自画像》

自画像完成于年,次年捐赠给了乌菲齐美术馆。画中背景是位于莫斯科北部的东正教堂钟楼,是俄罗斯东正教会的精神中心之一。画家以此为自画像背景,既体现他对乌菲齐美术馆的尊崇,也强调他作为“俄罗斯民族画家”的地位。

翁贝托·布鲁内莱斯基《自画像》

布鲁内莱斯基在巴黎定居后,与多位重要画家和文化名人建立友谊,使得他收获颇丰。当时布鲁内莱斯基正处事业巅峰期,他站在巴黎工作室窗前,以画家、插画家和舞美设计师的多重身份而自豪。而以毛笔描绘肖像特征,更加彰显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

罗伯托·法贝洛《我的一部分》

法贝洛以精美插图闻名于世,他集插画家、水彩画家、油画家和雕塑家于一身,他的创作常表现迷失荒谬的场景,带有后超现实主义感,在天马行空的梦幻世界中,人类身体与鸟类、昆虫或神话生物混杂缠绕。这幅自画像是他发自内心的真诚之作,代表了画家的宣言:他总是能想出新奇好玩的点子。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师都爱自画像,因为那是画布上的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