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介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不只钟南山院士,还有李兰娟院士
TUhjnbcbe - 2023/5/31 21:15:00

夏履后街,赤脚医生,披星戴月,为百姓寻方,凭草药银针治病;

江城前线,圣手国士,善控精防,给神州把脉,赖仁心绝技驱瘟。

------至李兰娟院士

70多岁,主动请缨,亲赴武汉前线,每天只睡三个小时,与一线医务人员共同商讨诊疗方案。

目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正和她的团队在武汉忙碌在抗疫一线。

医院副院长江应安:“70多岁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昼夜,她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医院的专家、基层的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正是因为有了李兰娟这样的一线医务工作者,我们对这场战役充满信心

很多人都知道钟南山,却对李兰娟院士不太了解。但在年的“非典战疫”中,李兰娟院士也做出了卓越贡献。当我们在歌颂84岁的钟南山时,也不要忘了赞美73岁的李兰娟。他们都是国士,是我们值得学习值得敬仰的榜样!

当初的贫困女孩,她的每一步都走的很艰辛!

年9月13日,李兰娟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夏履镇夏履桥村。父亲患眼疾无法劳作,全家生活仅靠母亲卖山货维持。由于家境贫寒,她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

年品学兼优的李兰娟被保送到绍兴第一初级中学读书。天有不测风云,恰巧赶上全国三年自然灾害,

年,家里再无钱供她读书,无奈母亲把小兰娟叫到跟前,告诉了她家里的窘迫,只能让她收拾行囊回家。

尽管她求学的渴望那么强烈,但想到母亲为全家人背负的巨大生存压力,想到母亲每天挑着山货步行30多公里做的辛苦,懂事的兰娟只能选择了放弃。

当她向班主任挥泪告别的时候,老师实在不忍心看到一个专心学习的孩子无书可读,就给她出了个主意,先让她请假一个月,把行李还是放在学校,回家一边自学,一边再想想办法。

一边劳动一边坚持自学的李兰娟,一个月后重返学校参加期末考试。这一年,她的考试成绩非但没有落后反而考得很好,说明自学很有成效。

之后,靠着助学金读完了初中。

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李兰娟加倍的珍惜和努力,中考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被省重点高中——杭州第一中学(现在的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录取。

开学时,妈妈拿出了家里仅有的5元钱给她,但根本不够付学费的,报到、注册都成了问题。老师了解了她家里的情况,当即解决了问题,不仅减免了学费,还发助学金帮助李兰娟完成高中学业。

从代课老师,到赤脚医生

坎坎坷坷高中毕业的李兰娟还没有来得及参加高考,浩浩荡荡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李兰娟积极响应号召,报名去黑龙江,但没有被批准。无奈便回到老家夏履桥,到夏履中学做代课老师。

山区乡亲们因常年劳累,多数人患有腰背疼痛毛病,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李兰娟深知乡亲们看病难的问题,萌发了为他们解除病痛的想法。

听说针灸能治疗疼痛,为了能为乡亲们做点好事,李兰娟拿出仅有的生活费购买一些针灸方面的书籍,医院学起了针灸技术,把人体经络背得滚瓜烂熟。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医学,在这之前,我对医疗知识完全是个门外汉。”李兰娟说。

教了三个月书后,村里组建农村合作医疗,因为李兰娟会针灸疗法,大家都希望她来做合作医疗的“赤脚医生”。

“当时真的很矛盾。代课老师每个月的工资是24元,相当于每天能有8毛钱,而‘赤脚医生’每天只有5个工分,相当于1毛钱。收入相差甚远,家里日子又捉襟见肘。但对医学的挚爱,让我无怨无悔地选择当‘赤脚医生’。”

由于资金有限,而且设备简陋,为了节省成本,李兰娟与几位懂草药的乡亲一起上山采草药。

集结中华民族智慧的草药帮上了大忙,零成本的草药不仅节省了开支,而且效果不错,很多村民在喝了李兰娟煎服的草药后康复了。

全村多户人家,不管刮风下雨,深更半夜,只要哪家有人生病,李兰娟都会上门诊治,救死扶伤,从来都是冲在前面。

有一次,村里年轻媳妇分娩,李兰娟也硬着头皮当起了临时“产科医生”。

年,李兰娟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读书深造。每一份耕耘都会有收获,就是她这种全心为民救死扶伤的精神深受乡亲们好评,因此以“赤脚医生”的身份被推荐。

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的李兰娟被分配到浙大一院感染科工作。

在火车上度过的洞房花烛夜

年5月,李兰娟和郑树森正式结为夫妻。值得一提的是,李兰娟与丈夫都是院士,一家双院士。

他们在家中举办了简单的仪式,就在此时,突然接到电话,说郑树森父亲的身体状况不好,夫妻俩连夜往回赶。

由于当时没有直达老家龙游的火车,他们就在金华火车站中转过夜。“我们把铺盖往地上一铺,就这样在火车站度过了新婚第一夜。

”回想起来,李兰娟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条件虽然艰苦,内心却很甜蜜。”

对于丈夫郑树森,李兰娟不吝赞美之词。“他的手很巧,技术精湛,是外科的一把刀;关键时刻比较有思路,对医院的管理也很放手;他还很有爱心,因为自己出生清寒,遇到家境贫困的重病患者,他常常自掏腰包,还想尽办法为患者减免医药费……”

也有缺点:常常找不到家中的东西,炒青菜不放油只放水、下锅的时候也不等水开……虽然有时也拿这些开玩笑,但她从不真的介意。

对于妻子李兰娟,郑树森也满是赞誉:虽然称不上贤妻良母,一年只在大年三十做一顿饭,家里什么家务也不做,整天把心思扑在工作上,他却从来没有怪罪过。“我们几乎从不吵架”,郑树森说,晚上工作到再晚,他也会等妻子一起回家。“或许只有这样无数次的风雨同舟,才会有今天的相濡以沫。”

当被问到夫妻之间最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时,李兰娟不假思索地回答:“志同道合、互相关心;彼此支持、相互理解。”

在人生道路上互相扶持,彼此温暖。这就是最好的爱情!

郑树森曾任医院院长,李兰娟,也曾出任该院副院长。两人都是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树森是肝胆胰外科专家、器官移植及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开拓者,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

年,他51岁便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是中国人工肝开拓者、传染病学领域的领*人物,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年,李兰娟58岁时,也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

上世纪80年代,重型肝炎肆虐,病死率高达80%。李兰娟说,“当初,我们工作的重病室似乎是被施了魔咒一样,进去的人很少能活着出来。”

不甘心的李兰娟,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肝炎治疗这一难题中。

年,经过10余年的反复探索、实验,49岁的李兰娟及其团队终于创建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Li-ALS)”,使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从11.9%上升到78.9%,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

Li-ALS研究获年及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年中国高校科技二等奖。

此后,她还将Li-ALS应用于肝移植围手术期,为肝移植创造了时机和条件,有效减轻了术后排异反应,为肝移植前、后肝功能衰竭提供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从此,李兰娟声震全国,成为我国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

“全国有那么多病患,不可能都跑到浙江来就医,在当地得到及时的治疗,才是最好的结果。”

自年起,李兰娟每年举办一次人工肝的推广班,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治疗方法无偿教授给更多医生。

如今,人工肝技术已推广至全国31个省市,她还多次举办全国暨国际人工肝会议,被誉为“国际上最大的人工肝组织的领头人”。

此外,李兰娟还承担了手足口病、地震灾后防疫、甲型H1N1等传染病诊治研究任务。尤其在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救治研究中,首创“四抗二平衡”疗法,为中国传染病诊治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国内外高度评价。

抗击非典,守卫健康,推动数字卫生发展

年,“非典”(SARS)爆发,身为浙江省卫生厅厅长的李兰娟,马上决定向全社会通告消息,那时候浙江刚出现一例患者,很多人犹豫要不要公开信息,他们担心在社会引起恐慌。

李兰娟力排众议:只能公开信息才能有效控制,信息的封锁只能适得其反。在李兰娟的坚持下,浙江省在凌晨就向社会通报了这一消息。

面对他人的不同意见,李兰娟坚持自己的意见,她说根据传染病法,SARS这样达到甲类传染病程度的病种是可以隔离的。

由于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浙江的早期传染源得到很好的控制,该省所有区域都没有发生医务人员感染事件,也没有出现其它地方发生的二代感染病例,浙江经验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也得到国务院的表彰。

后来在对SARS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李兰娟竭力倡导,对激素、抗生素的使用要克制谨慎,只在关键时刻进行合理应用。

SARS十周年纪念时,医学跟踪发现,曾在浙江治疗的SARS病人,没有一人出现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后遗症。

年,李兰娟联合多位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学者,结合医改的实际需求,针对突出问题,提出“健康面对面”行动计划,利用计算机和新一代网络技术,构建区域数字卫生体系。

年,由李兰娟院士领衔,国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项目启动。经过多名科研人员历时三年多的努力,年项目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设计科学合理、技术先进,在国内外取得多项创造性或创新性成果,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13亿人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提供了科技支撑和应用示范。

设“树兰基金”奖励青年人才

一个民族想要健康一个国家想要跻身于世界医学之林,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才优势,必须拥有一大批医学名家大师。

因此,她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在临床、科学、教育、管理等各方面尽心竭力,对年轻人才予以提携和帮助。

年5月25日,为了推动中国医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育,李兰娟与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丈夫郑树森一起捐资,联袂社会各界力量成立了“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以奖励和提携在医学科研和临床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中国杰出科技人才。

为了确保评选的公平、公开和公正,李兰娟夫妇委托中华医学会成立评审专家库,参照国际惯例组织评审,对“树兰医学奖”的候选人进行审核、初评、终评和颁奖。

年至年11月,树兰医学奖共组织6届评奖,共有70人获得该奖,其中杰出贡献奖1人、医学奖12人、青年奖57人。

“什么是最大的快乐?我看到那么多病人得到救治,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过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未来医学任重而道远,李兰娟勉励年轻人们,要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勇攀高峰,造福人类。防治传染病的未来,祖国的未来都在年轻人的身上!

当我们在家自我隔离,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只钟南山院士,还有李兰娟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