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肉牛脱了贫
4月13日一大早,徐义丰就又开始了他忙碌的一天。笔者见到他时,他正在背运饲料,准备喂食肉牛,行动略微不便。一旁他的叔叔徐忠怀一家人正忙着修建圈舍。
徐义丰靠养牛脱了贫。(摄影:唐源)
“徐义丰小伙子人不错哟,勤劳苦干,不仅养牛脱了贫,现在还带动曾经帮助过他的叔叔一起养牛。”说起徐义丰,村民委主任张民怀竖起了大拇指,说他是一个懂得知恩图报的人。
年出生的徐义丰,家住彭水普子镇桐泉村2组,18岁就外出务工,一次感冒发烧改变了他的命运。“高烧不退,造成内风湿关节炎。”徐义丰告诉笔者,病情最严重的时候,不能活动只能卧病在床,他家也因病成了贫困户。为了治病,家里花光了钱。笔者注意到徐义丰的手指关节是弯曲的,腿脚也有些不便。
“年还查出了股骨头坏死,家里就一位老父亲,好在有叔叔帮忙,到处带着我去看病。”在*策的帮助下,徐义丰成功地做了股骨头坏死手术,身体慢慢恢复,徐义丰也开始谋求出路。
“以前是到山上去放牛,我怕他身体遭不住,就建议他修圈舍养牛,不用来回费劲还能规模化养殖。”听了叔叔徐忠怀的建议,年,徐义丰修起了圈舍,开始规模化养殖肉牛,圈舍的地用的是徐忠怀的。“我让他修在我的土地上的,没要他一分钱。”徐忠怀说。
去年,徐义丰养了20余头肉牛,卖了18万元,让他家顺利地脱了贫,日子一天天变好,今年他又养了32头牛。
“待会儿准备把牛喂完了就帮叔叔一起修圈舍,以前他们帮我,现在我有能力了,该我帮他们了。”原来,叔叔徐忠怀年前在工地上不小心受了伤,伤势严重。徐义丰便想着带动叔叔一起养殖肉牛,一起致富。眼下,徐忠怀正忙着修建圈舍,圈舍紧挨着徐义丰的。
种养结合促增收
4月8日,在彭水棣棠乡四合村5组吕显文家中,吕显文正在忙着修建猪圈,妻子肖成娅也趁着晴好天气在晒辣椒。
肖成娅在晒辣椒。(摄影:陈淋)
“现在生猪养殖行情好,我们打算继续扩大规模养殖。”吕显文说,去年,夫妻俩种植了中药材、玉米等,养殖了生猪、土鸡、土鸭、肉牛,生活虽然忙碌,但是这一年,他们家终于脱贫了。
年,吕显文家因病致贫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我身患白血病已经有10多年了,医院输血缓解病情,每年输血就要花费2万多。家里又有个老人常年生病,儿子也还在上学。一笔笔账算下来,一年的开销没敢想。”吕显文谈起之前的生活状态,心酸不禁涌上心头。
也正是因为如此,家里的生活重担一下子就压在了妻子肖成娅一个人身上。“当时就觉得天塌下来了,我们这个家庭是活不出来了。”肖成垭说,“好在*府在走访时了解到我们家里这个情况,经过我们申请,村上评议,我们家被评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上学、家里人看病分别享受到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障等*策。”
“*的*策好,我们更要努力向前跑。”吕显文跟妻子商量,决定在家里发展种植和养殖,早日脱贫致富。
去年,吕显文家靠着养殖生猪20多头、6头肉牛、多只土鸡,还种植了各类中药材5亩,收入达到了6万元左右,终于摘掉了建卡贫困户的“帽子”。
“脱贫了还要加油干。”目前,吕显文家单就生猪存栏就已经达到了51头,马上就可以出栏10多头生猪了。“按照目前的行情,一头猪就可以卖5千多元钱,10头猪就是5万元。”肖成娅算了一笔账,脸上露出了笑容。
依靠自身努力“摘帽”
4月13日一早,何志凡便在自家小院忙碌起来,忙着给自己的宝贝蜜蜂制作“别墅蜂房”。
“这个蜂房更适合我们这里养蜂需要,你看我做的那几个,蜜蜂可闹热了。”对于自己在网上淘来的技术,何志凡显得非常满意。
何志凡是彭水岩东乡屵山村8组的村民,以前,他在外搞建筑,学会了木工,凭借自己的勤劳苦干,每年的务工收入还可以,家庭日子也过得很好。
年,一场意外改变了一切,何志凡身受重伤,留下后遗症,不能再干重活。何志凡选择回到家乡,由于自己身体不好,不能务工增加收入,加上孩子读书,家里逐渐入不敷出,何志凡家被评为建卡贫困户。
被评为贫困户的何志凡心里五味杂陈。“我们不能光靠*府,自己也要努力才能摆脱贫困。”思来想去,何志凡觉得养殖中蜂不是什么重活,蜂蜜市场行情不错,自家房前屋后蜜源充足,最重要的是自己之前也养过少量蜜蜂,也算有一定的养殖经验。
养殖中蜂,说干就干。何志凡的想法得到家人的支持,年何志凡购买了6群蜜蜂开始试养。想来容易做时难,由于缺乏科学的养殖知识,除了自己常常被蜜蜂蜇得皮青脸肿,费力不讨好的是短时间内他的蜜蜂就跑了好几群,何志凡急在心头却也无可奈何。
不肯认输的何志凡买来养蜂书籍,开始深入了解蜜蜂习性。除了书本外,何志凡还参加县里组织的各种关于蜜蜂养殖的培训课程,有了理论的支撑加上自己实践的摸索,何志凡开始在养蜂这条路上逐渐有了自己的一套养蜂“秘籍”。
何志凡家的蜜蜂。(摄影:赵勇)
年,何志凡养殖的二十几箱中蜂喜获丰收,产蜜多斤。靠着货真价实的信誉,何志凡收入了4万元钱,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过上忙碌而充实的幸福生活。
现如今,何志凡对养殖中蜂可谓是十分痴迷,对养蜂的各个环节如数家珍,俨然成为了养蜂达人,他常常借鉴网上科学的养蜂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本领。他还利用自身会木工的优势为蜜蜂升级改造“住房”条件。
今年,何志凡打算把中蜂养殖发展到40多群,还将注册自己的蜂蜜商标,打造割蜜工作室。说起今后的打算,何志凡信心满满,“做好甜蜜事业,让生活更加甜美。”
勤劳是脱贫的“法宝”
4月10日,彭水龙溪镇漆树村10组,周思昌来到自家的玉米地里,揭开覆膜,察看玉米的长势。
“长得还不错,今天刚下了雨,对苗子有好处。”
周思昌是村里的贫困户,之前一直在县城的工地上做工,工地上的一次意外,让他的肩膀受伤,从此便不能干重活了。
周思昌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有年迈的母亲,身体不好的妻子,还有在上学的孩子,这次意外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年,周思昌一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但周思昌并不气馁。“在农村,只要勤劳肯干,就饿不死。”周思昌说,虽然肩膀受伤了,但是发展点种植、养殖是没问题的。
种玉米、种南瓜、种水稻、种红薯,养猪、养牛……只要能做的,周思昌都去做。年,周思昌终于脱了贫。
周思昌家收获的蜜本南瓜。(摄影:李亚*)
“村里有致富带头人建立了蜜本南瓜种植基地,我将家里的8亩地流转出去,一年能拿到元的土地流转费。”周思昌说,他还和妻子到基地去务工,70元一天的工资,一年算下来,周思昌和妻子能挣多元。
不仅如此,周思昌自己也栽种了2亩蜜本南瓜,基地以4毛钱一斤的价格收购,去年,周思昌的南瓜卖了多元。
“去年我还喂了3头猪,养了2头牛,收益都不错。”周思昌介绍,去年生猪行情好,他卖了两头猪,赚了接近一万元,还有一头牛卖了元。同时,村里还给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做公路保洁的工作,一个月有元的工资。
“现在,我们家一年能收入4万元左右。”一笔笔账算下来,周思昌乐开了花。
今年,周思昌又将家里的6亩地种上了玉米、水稻、红薯、南瓜,养了一头牛,10几只鸡,还打算再养几头猪,他相信,等靠要永远都不能脱贫致富,只有勤劳肯干,才是脱贫的“法宝”。
养蜂酿造致富“蜜”
4月6日,趁着天气晴朗,彭水太原镇花园村6组的村民文顺成正忙着水稻育苗,动作娴熟,不一会儿就忙完了。
文顺成察看蜜蜂产子情况。(摄影:陈淋)
“走,我带你们去看一下我养的蜜蜂。”在文顺成家,笔者看到近50箱蜜蜂整齐地排列在房前屋后,每个蜂箱门前,轻装的蜜蜂不断向外飞去,大腹便便或载着花粉的蜜蜂不停地回到蜂巢里。“这些王台产子都产满了,长势良好,今年应该又会是一个好收成。”文顺成一边检查王台产子情况一边高兴地说道。
今年54岁的文顺成早年凭借着木工巧手艺一直在外务工,家庭收入可观。但7年前,文顺成在工作中意外受伤留下后遗症,丧失了劳动能力,年文顺成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是脑部受伤,所以干什么都不是很顺利。”
但,文顺成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回到老家后的他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单靠传统的种植养殖肯定是不行的,自己的身体也吃不消,思来想去,文顺成决定发展中蜂养殖,既卖蜜蜂也卖蜂群。“总是要想点办法让生活好起来才行。我们这里生态环境好,很适合养殖蜜蜂,而且养蜂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劳力,所以,年我就贷了5万元的金融扶贫贷款发展起了中蜂养殖。”
经过对中蜂养殖技术的不断摸索和钻研,年,文顺成的养蜂产业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也顺利地还清贷款脱了贫。去年,文顺成卖蜂又卖蜜,收入了2万元。
“孩子们已经成家立业了,每个月还会寄钱补贴家用,我妻子也在石柱务工,每个月有0多元的收入,我在家养蜂收入也不错。”谈到目前的生活情况,文顺成很是满意,他说,他要扩大养蜂规模,把蜜蜂产业做大做强。
(作者:甘勋乐冉若兰赵秀梅)
(作者单位:彭水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