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聊一聊舒伯特和克里姆特。舒伯特在维也纳留有两所故居,一个故居是他的出生地故居,另一个是他去世的故居。舒伯特对于古典乐迷来说都很熟悉,他这一辈子人生很短暂,而且在他生前没有出版过任何作品,所以他在去世的时候也是贫困潦倒。
弗朗茨、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他既是维也纳古典音乐传统的继承者,又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年他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的创作灵感的闸门。
仅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同年创作了《魔王》《降B大调第二交响曲》《D大调第三交响曲》等著名的作品。年3月26日举办了其生前仅有的一次正式音乐会,同年11月19日舒伯特病逝,终年仅31岁。
要知道舒伯特和梵高很相似,两个人生前都很穷,一个没人委约作曲,一个卖不出画,但是在去世之后,两个人都变得非常有名。舒伯特在去世之后,他的艺术歌曲传唱度越来越高,以及他的作品被演奏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而舒伯特和克里姆特究竟有什么渊源呢?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奥地利知名象征主义画家,创办了维也纳分离派,早期的作品基本上采用传统的表现方法,以严谨的造型和浓厚的色彩为其特征,成立分离派之后,便探索装饰性和象征性相结合的表现风格。其代表作有《吻》《朱迪斯一号》、壁画《贝多芬横饰带》《舒伯特在钢琴前》等。
年拥有希腊血统,热衷于赞助艺术和音乐的奥地利实业家尼古拉斯·敦巴男爵委约克里姆特装饰他豪华公寓中的音乐沙龙室的任务。为了契合房间的功能性,他决定在两个门楣上方用两幅音乐主题的绘画作品来装点,作品《音乐II》和《舒伯特在钢琴前》就此诞生。
男爵本人藏有件舒伯特作品的原始手稿,并在他的遗嘱中将这批手稿捐赠给了维也纳市,而这份慷慨的馈赠,也让维也纳图书馆成为现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最丰富乐谱手稿收藏机构的基石。足见男爵本人对舒伯特艺术的推崇。
无独有偶,舒伯特也恰好是初出茅庐的克里姆特颇为欣赏的音乐家,买家和画家就此一拍即合,也就成为了这幅作品诞生的初衷。
让我们来看这幅作品,这幅作品其实很小,也就这么大,它是一幅习作,钢琴前正在演奏的就是我们的主人公舒伯特,而在他的身后旁边围着四名女子正在认真地听他演奏,其中有一位仿佛还在跟着他唱,画面的光线非常地朦胧,很显然它是一个夜晚的音乐沙龙。
说完了习作,我们来对比一下习作和最终成品的一个区别。
大家来看,首先舒伯特的外貌就不太一样,在习作当中舒伯特看起来是消瘦的,而在最终的成品当中,这个侧面的轮廓其实是我们最具辨识度的一个舒伯特的轮廓。而且他还带着他的标志性的眼镜,在他逝世的故居当中,他的眼镜专门以一个玻璃展柜就摆在那幅肖像画的下边,对比习作和最终的成品背后的观众也发生了变化,克里姆特对于背后人物也进行了微调,虽然背后还是四个人,但布局变了,原作当中画中的舒伯特正在弹奏,而他钢琴上面的蜡烛映射着他右手边那位女子的面部表情,这位女孩子非常专注地正在聆听舒伯特的演奏,舒伯特身后的人物也发生了变化,习作上的四位女子变成了三女一男,其中他身后的还多了一位身着正装的男子。
而且如果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舒伯特侧脸就顺着钢琴,你往后看,那个门缝的后面好像还有一个人正在探头看着舒伯特的演出,也体现了一个画面的纵深感,克里姆特的这幅成品在肖像上更为写实,而对于夜晚沙龙当中的烛光也加以了非常准确的刻画。
可以看出克里姆特在描绘《舒伯特在钢琴前》这幅作品的时候,他已经朝着写实主义向印象派画风的转型,距离他最辉煌的我们所熟悉的他那幅最著名的《吻》,那是他的金色时期,距离那个时期已经接近了。说了半天习作和原作的对比,习作我也看到了真迹,但是很遗憾的原作我们现在已经不可能再看到了。
当敦巴男爵于年去世之后,《音乐II》和《舒伯特在钢琴前》这两幅画落入了莱德勒夫妇手中。
遗憾的是在年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纳粹新*府从莱德勒夫妇手中没收了包括《音乐II》和《舒伯特在钢琴前》在内的十余幅克里姆特油画和近幅他的素描。年,这批画作以为了安全妥善保管的名义,被纳粹*运往奥地利东北部的伊蒙多夫宫集中存放。年5月,随着俄*的逼近,撤退中的*卫*部队气急败坏地点燃了伊蒙多夫宫,所有存放在此的艺术品均在大火中毁于一旦。克里姆特所描绘的《舒伯特在钢琴前》的原作,就这样在熊熊烈火中灰飞烟灭。
对于电视机前的朋友们来说,想要了解这段二战尾声抢救艺术品的历史,大家可以找来乔治·克鲁尼、马特·达蒙和凯特·布兰切特所主演的《古迹卫士》这部影片来看一看。尽管舒伯特英年早逝,在他去世之后的一个世纪直至今天,他的乐曲始终在被大家所传唱、所演奏。而克里姆特所为他绘制的《舒伯特在钢琴前》虽然是一个出自画家想象当中的画面,但其实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两位同为奥地利的艺术大师,他们在此生未有交集的情况下,他们精神层面的那种互通与神往,我们聊了这么半天舒伯特,接下来大家来听一段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