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的山林被五角枫染红了。
曾是内蒙古自治区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兴安盟,如今的脱贫攻坚成果图上,宣告脱贫、插上小红旗的地点越来越多了,全盟贫困人口从年底的45.3万人减少到年底的人,贫困发生率由41%降至0.15%,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扶贫工作中的难题。近年来,兴安盟推进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管理、重病兜底保障“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负担。
“有了好*策,住院治病自己都花不了多少钱了。”科右前旗归流河镇居力特嘎查贫困户赵玉海,患有严重的肝硬化、股骨头坏死等疾病,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医疗保障,他住院可享受费用报销90%的待遇,如今和哥哥一起在村里开磨料房,小日子越过越好。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兴安盟紧紧围绕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压实各级责任,建立起“四级书记抓”的脱贫攻坚指挥体系,聚焦重点难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兴安盟大力实施危房改造行动,仅年就改造农村牧区危房户,其中贫困户危房户。
“老周家准备要秋收了吧,咱们得常去看看,有需要协调的,咱们一定要帮忙。”“老刘家今年想试试新机械收割,咱们得帮助联系联系”……科右前旗俄体镇俄体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常利用午饭时间一起交流。
俄体村内有一条洪水冲成的河沟,多年来,居住在河沟两边的村民都要绕行一二里地才能到对岸。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经多方协调和努力,帮助修建了1座长22米、宽2米的铁桥,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出行难题。
“要是没有驻村工作队,哪有这座‘连心桥’。”建成那天,村民自发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庆祝铁桥建成。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兴安盟共选派名干部下乡驻村,下沉基层一线,实现全盟个嘎查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扶贫干部们走东家、串西家,把村里当成自己的家,倾力投入脱贫攻坚战。
“6年了,看病花了很多钱,一直没效果。现在好了,我觉得日子又充满希望了,一定会越过越美。”在北京市医院医师雷波的治疗下,科右中旗高力板镇一名冻结肩患者目前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
年,北京市通州区与科右中旗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3年来,通州区分长、中、短期开展组团式医疗帮扶,让科右中旗的群众“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让百姓就医没有后顾之忧,以全民健康助力脱贫攻坚。
年底,兴安盟被纳入北京与内蒙古对口帮扶范围。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一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帮扶项目落地开花、成效显著。此外,国家有关部委助力兴安盟脱贫攻坚,近3年来共为兴安盟5个贫困旗县市协调投入扶贫资金28.7亿元。
在兴安盟近6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各民族团结友爱,守望相助。“我们有信心和能力,让各族人民携手进入全面小康。”兴安盟盟委书记张恩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