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写实精神”?在《写实之极一元代工笔画》一文余辉老师第一次提出了这个词汇,继而在后期有学者王珍在元代肖像画的研宄中也曾引用。余辉老师在其文中提出的“写实精神”其实并没有具体的分析和解释,但在字里行间,笔者分析为一种自发性的对表达对象的写实追求。通过阅读与分析,在笔者的文章中通过对元代宫廷肖像画逐渐深入研宄和资料的大量收集,对写实精神的含义进行了扩充:在饱含时代特征背景下的中国宫廷肖像画自发且主动的对人物外观造型与精神内涵充分表达的一种绘画审美追求。
在明确写实精神的含义后,在本章节,笔者将对元代宫廷肖像画“写实精神”多个自然形成的因素进行逐个探讨,有助于丰富对元代宫廷肖像画“写实精神”的理解,从而带着历史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去欣赏和学习元代宫廷肖像画。
唐宋绘画写实机制的发展继承
特殊的时代环境下,即使统治者为少数民族,但前朝的文化依旧会以另外的方式得以生存,从而形成了新的发展。在战乱的十三世纪中,被征服的民族用自己的文明,开始了属于他们和这个新建世界的反抗和斗争。
具体到绘画艺术上,中原文化对草原文化的征服是如何体现的呢?这时我们就需要对唐宋时期的写实风格加以重视。这篇文章中笔者探讨重点放到写实机制这一点上。唐宋的绘画特点描述为“写实主义”,是学界统一认可的观点。唐宋是历史上写实主义充分发展的时期,他渗透了绘画多个类型,从人物到花鸟的作品无一例外,并且到宋徽宗时期达到了写实主义的高潮。
元代是蒙古族统治的时期,大都设在北京,而在之前,蒙古族并没有固定的地方长期生活,为了选择适宜的生存环境而经常迀徙,这就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也许是因为保存不便或者文化的落后,
蒙古族在元代之前并没有任何记载表明有绘制宫廷肖像画的制度。在元代统治者文化历史匮乏的情况下,不仅仅是“教化”的作用,想要被后人铭记的诉求更加强烈。于是继承唐宋绘制宫廷肖像画机制后,便顺理成章成为了统治阶级的*治需要。想要让后人瞻仰时记住对象,要求必须“形神兼备”,所以宫廷画家们依旧保持与实风格的追求,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提高了与实的技巧。
除了统治者的*治需要,还有不可忽视的大众力量。唐代新起的社会阶层:市民阶层,他们无法欣赏刚刚出现的文人们“得意忘形”的笔墨文人画,虽说统治者倡导写实主义,但群众的接受能力也成了推动写实主义的一大因素,拥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元代,基于本身文化落后的现状并且同样处于一个市民阶层人数巨大并且汇合了各方人民的局面,能通俗的让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肖像画作品自然承接了唐宋写实主义的这一绘画审美需要。
铁骑部落务实质朴的民族本性
蒙古族当权后,民族融合的大趋势逐渐拉开帷幕,但与生俱来的民族天性却得以在新的土壤生根。“大元气象”这个词是查洪德老师精炼概括的时代文化精神,其一不仅仅能代表疆域的辽阔,还表明了蒙古族人宽阔朴实的开放胸怀,正是因为如此,才可以宽容的接收世界各地的人才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风俗饮食方面,大草原盛产牛羊,蒙古族自然喜食牛羊肉,烹饪方式也较为原始简单,通常使用煮或者烤此类的简单方式来做熟食物。衣着服饰方面也是将实用性视为第一要求,冬天带有皮毛的帽子穿袄子,夏天带笠冠穿薄衫,这些在元代宫廷肖像画中都可以看到。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统治阶级的务实本性除了体现在*治和生活上,在对艺术上的影响也是斑驳可见。
客观世界高度发展的科技水平中古时期,阿拉伯人在科学研宄上的成果十分显著,在当时有很多阿拉伯、波斯中亚人迀往中国居住,这为广纳各方文化的元代提供了丰富的异域资源。中外交流最为密切的这几十年中,不仅在文化上有所融合,还推动了元代天文、数学、医药的快速发展。天文方面,回天文学家扎马刺丁应忽必烈之召入华,他在北京建立了观象台,制作了七中观测天文和地理的仪器。
随着蒙古西征,大量士兵在征伐过程之中受伤,对药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设大都后,每年都有各地的使者进贡神药,医院下还设立了医院和制药局。还有*事成果,当今成吉思汗博物馆里依旧藏有各式各样的先进武器,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单元中的元代部分,更像是一个世界科学博览会,里面涵盖了各式各样的新潮陈列:医学的针灸真人模型穴位图、天文探测仪等等,目不暇接,元代可谓是站在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在元代,统治阶级是以艺术性和实用性结为一体的理念为创作主旨的,这一主旨除了体现在宫廷肖像画上还有界画。对于肖像画和界画,统治者们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治需要,元代界画得到了发达的科学环境滋养,
周围地区交流密切的外来文化
随着元代海上陆上丝绸之路及全国四通八达驿站的建立,各方文化带着鲜明的异域文化在此相遇碰撞。
世纪末的文艺复兴也在意大利悄然开始,意大利高度繁荣的商业发展也促使了马可波罗跨越了欧亚来到中国寻找商机,开放的环境及元朝皇帝对外来使者的包容性,都促进了双方的文化交流。
13世纪中国吸收了大量的阿拉伯文化,在众多研宄中其他学者都略略提过,而笔者在对阿拉伯美术史的研宄中发现其对元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艺术创作特点和宗教理念。在建筑上,蒙古族走出了可移动的蒙古包开始用外国工匠建造华美精致装饰的宫殿,在元代画塑机中记载了很多此类大事记。在历史上,中国的传统写真中对帝王的形象都会神化,以此来彰显帝王的神圣,但此时的*治需要靠神化已经达不到统治阶级的要求。所以在思想上,蒙古族也不将帝王肖像进行神化处理,而是客观的写实。
在参观成吉思汗博物馆时,笔者发现博物馆中留存非常多吸纳周边地区文化的文物。表明外来文化已经成为了组成元代文化的一部分。
所以当其他地区各自审美追求和文化理念的不同与中国传统的肖相画作画理念诉求相遇时,元代宫廷肖像画自然也加入了新的美学内涵,融合了更多元素。
元代社会日益成熟的玄学相术
中国传统肖像画有别于西方古典肖像画,因结合了相术的相关知识形成了中国肖像画独特人文内涵。相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元代相术的发展也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注入了写实精神的新内涵。早在宋代就有对肖像画家牟谷的记载,并且直接表达了擅长相术可以辅助画家更好的进行肖像画传写。
古代相术有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推测,也有着长时间经验所总结出的经验,有些不一定具有科学道理,但归纳了一定时间内人类认知内对事物反思的智慧结晶。古代肖像画与相术相结合,正面来说可以成功截断了成为复制机器的良性手段,使之成为有别于西方肖像画的具有中国艺术特点的肖像画。反面而之,则会造成程式化千篇一律的诟病。
所以肖像画在元代深知传统写真的弊端和优点后,批判选择性的发展继承,所以会有反思性的革新进步,是社会整体的需要。相术主要是针对人面貌五官的研宄,元代宫廷肖像画受古代相术影响,自然在绘制过程中实现了由整体向五官着重刻画的转移。与时俱进的玄学相术也因此推动了宫廷肖像画“写实精神”的发展。
结语
被滋养于不同历史环境下的中国宫廷肖像画各自闪耀着不同时代精神的光辉,每一阶段的文化遗迹都是值得被后世借鉴和学习的范本。元代宫廷肖像画在继承中国传统肖像画“天人合一”的思想前提下,又坚持弘扬其蒙古族的民族内涵并广纳多方艺术文化,形成了以“写实精神”追求为宫廷肖像画内涵的艺术表现形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