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介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一股清流洗尘心当代书法教育家王秀存先
TUhjnbcbe - 2023/11/15 21:25:00
王秀存先生近照


  癸卯初秋,天朗气清。我刚从北京返回家乡,就接到菏泽鲁西新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张广*先生打来的电话,说是有位祖籍曹县的老教授回菏泽举办书法作品展,盛情邀我前往。


  次日一早,我如约来到装修一新的菏泽鲁西新区书法家协会。拾级步入展厅,一面古雅素洁的木质展览主题展板映入眼帘,洒脱飘逸的草书“清流”二字居于上方正中,刹那间震撼我心!凑近端祥,展板左上方的线描人物肖像画勾勒精劲,神态自然,目光如炬。《王秀存书法作品展自序》更是言简意赅,深入简出。我一口气读完此序,不禁深为折服,久久不舍离去。自此,我便记住了家乡菏泽走出了一位德艺双馨、堪称清流的书法艺术教育家王秀存先生。


  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菏泽古称曹州,传说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先为商汤之京畿,继属曹国之疆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素有“书画之乡”之称。王秀存先生出生长大在这片沃土,其祖父的毛笔字远近闻名,其小学语文老师同样酷爱书法,并与其祖父交往甚密。因此,从小学开始,王秀存先生就在两位师长的引导下,课外学写毛笔字、国学、诗文、珠算等,打下了扎实的童子功。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王秀存先生走入*营,毛笔字大有用武之地,促使他更加勤学苦练。那个年代很难见到专业书法字帖,王秀存先生费了很多周折,才借到了一册沈尹默的行书、一册周慧珺的行书和半册不知作者的隶书。他视若珍宝,在煤油灯下双钩出来,一有空闲就揣摩临习。


  年是王秀存先生书法学习道路上的第一个新起点。一本沈尹默先生的《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深深触动并改变了他。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于是把坚持了20多年但取法不高的临摹暂停下来,转为对书法发展史、书论、作品解析、书法创作方法论的学习研究。


  年,王秀存先生进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工作,学习研究书法的条件大为改善,成为他书法学习道路上的第二个新起点。此后20余年间,他先后完成了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的学习。围绕“作者”“作品”两大主题,对上个世纪多位著名美术家的学习道路、创作经验做了深入研究总结,出版了专著《艺术人才的塑造与经营》、编著《做一个美术大家》,计万字。至此,先生成为了一个书法、书法教育的“明白人”。但由于先后多年担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委副书记,工作繁忙,只能把书法之事放到第二位,无法展开实践活动。


  年初王秀存先生退休,任山东省教育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他迫不及待的开始了书法之路的第三个新起点。这个阶段主要是实践。第一,回炉。按照“从甲骨文开始循序渐进”“取法最高经典”“掰开、揉碎、吃透、消化每一篇的笔法字法墨法章法”这三条原则,对传统的“则”(技法、方法、规则)重捋了一遍,进一步夯实了手上的功夫。第二,以教促学促练。他结合书法教学,创立了一个三年制的基础课程体系(篆、隶、楷、行、草、历史与欣赏),突出“系统完整”“打牢基础”,进行各种条件下的实验教学,检验自己是否能“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实践证明,这个教学体系事半功倍,能够帮助不同年龄段、不同书法学习背景的学生高效习得书法,不知让天下学子少走多少弯路,踏入正统的书法艺术之门。当然,秀存先生也愈研愈精,受益匪浅。


  回望王秀存先生的人生艺术足迹,深感他不愧为真正的艺术守道者与文化传承者。


  承继原创书为心画


  观看王秀存先生书法展,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一是“真”。展出的66篇书法作品,文字均为原创,来自于生活所思、历事所感、人生所悟,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原汁原味的艺术呈现。这些文字,不仅充满正能量,格调高,富含哲理,而且诗情画意,文采斐然。先生传统文化底蕴丰厚,形象思维发达,所做诗词在押韵、对仗、平仄方面成竹在胸,佳句信手拈来,精妙绝伦。


  比如他在家中露台上创作的《天台上》:“栏外墨山几重?阶前虫鸣琮琮。长望万里空。清风横扫浮云,月行中天从容。小种香正浓”。


  比如他在东营*河入海口所作《南乡子·*河入海口》:“海天一览收,刹那壮阔满心头。天上之水谪仙唱,不朽!锦绣*河万古流。远望是美洲,也有大河入海流。百川交汇终究是,悠悠。同此凉热看环球”。


  再比如,其草书“心无事,意自如”的飘逸,其行书“霜染层林好烂漫,秋水不舍云水寒”的空灵,其隶书“素心直接天籁,凝眸水流花开”的禅意,其金文“何事堪忧,不如天真”的拙朴......无不心有灵犀,引人思索,令人击节!


  据先生夫人毕明雨介绍,一次出行的邂逅,一趟旅游的偶遇,一间山水之间的小屋,一片盛开的乡野花朵,他都能从中发现美的因子,感悟到生命的精彩,并运用手中之笔,将瞬间心动化为永恒之美,给人文化艺术之熏陶。先生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书为心画”的本质属性,继承了“历代书法经典都是书者原创文学精品”的宝贵传统。


  二是“全”。展出作品分别使用了篆、隶、楷、行、草五种基本书体,以及章草、魏碑、汉简三种过渡性书体,全面展现了书者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先生对每一种书体都有独立深刻的认识,都见真功,深厚功力扑面而来,达到了他的一枚闲章所言“得古书意”。这在书法展览中确实鲜见,非造诣深厚者不能为。


  三是“丰”。展出作品体现了多种维度,涉及内容极为丰富,有神游九天、包罗万象之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命题、哲学思想与艺术审美,散发着强烈的主题性、时代性、艺术性与思想性。在这些丰富作品营造的艺术空间中,人类与自然和谐,宏大与细微并存,生命与心灵相通;古与今、方与圆、高与低、大与小、雅与俗,在书法创作中实现辩证统一,在多元审美中呈现艺术魅力,给人以视觉艺术与心灵共鸣的享受。


  王秀存先生的作品,得到了多位业内专家的肯定。“专家鼓掌,群众叫好”。出席书法展开幕式的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曹鈺,给予积极评价:王秀存先生的成功实践再次证明,“书法家只有深入传统,方能吐纳传统,逐步形成独有的艺术风格”。菏泽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翟永华,对王秀存先生展出的原创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好的书法,应该是在深挖经典的基础上彰显性情的自然流露的与众不同。而王先生做到了”。欧阳中石先生弟子、鲁西新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张广*,在王秀存先生行书作品《空谷清舍》前驻足观看,脱口而道:“这幅作品不仅吸取了二王的笔法,而且有自己的性情,让人印象深刻”。


  王秀存先生在《自序》中自谦地说,此次展览作品的状态只是在“守法”即继承传统层面,自己的东西还很少。但内行人却从两篇小楷中读出了新意。我就此求教于先生。他告诉我这两篇小楷写法来自于钟繇和“二王”。然后他如数家珍般讲述这三个人小楷的来龙去脉、风格特点、笔法字法,生动有趣,听得我入迷。然后先生说他把这三个人最打动他的地方整合到了一起,即钟繇的“古雅”(取横势、收笔内含)、王羲之的“端雅冲和”(字形端正、笔画停匀、不动声色)、王献之的“精美”(楷法成熟、结体俊美舒放、笔势流丽秀逸)。“变法就是嫁接杂交,我这样做也算吧?”


  此时我再看那两篇小楷,果然不同于初见。笔法正派老道,笔意澄净冲和有诗情,字势秀逸灵动、洒脱间以豪气,非常耐品。然后我再看其他作品,发现这种文气与豪气篇篇存在。这不就是个人风格吗?


  德艺双馨卓立书坛


  在书展现场,笔者与几位书友畅谈了观展体会,并将交流话题延伸到当下的文化乱象。说实话,我在京城时常受邀参加各类文化交流和艺术展览活动,对于书画艺术领域的“包装”“炒作”乱象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君不见,大行其道的“丑书”赚足眼球,如驴贯耳的“吼书”霸屏网络?君不见,失*落魄的“草书”支离破碎,横冲直撞的“怪书”一地鸡毛?君不见,以各国元首合影为噱头的“国礼名家”掩人耳目?挂满各种头衔的“艺术大师”招摇过市......即便是那些相对规范的文化展览活动,我觉得也是看热闹的多,真正看懂门道的少。至于能真正静下心来,以弘扬优秀文化为己任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更是凤毛麟角。在这个喧嚣的世界,如王秀存先生之书坛卓立者,实为一股清流也!


  何为清流?汉语词典有四种解释:一为清澈的流水;二为喻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三是晚清阶级内部的一个*治派别;四指*治清明。我以为,置于当代文化语境之中,前两种释义的综合,则更为契合王秀存先生“清流”之意。追根溯源,清流二字始于《汉书·补乐志》所载:“郑卫之声兴则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朴家给,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岂不难哉!”大致意思是说,如果外部的大环境不洁净,而身处其中的个人想要保持洁净实在是太不容易。而对于那些心中有信仰、精神有操守、举止有自律的德艺双馨者,又何尝不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清浊而不分,何乐而不为?”


  以我浅见,清者,洁净、清澄也!流者,流动、流传也!秀存先生青年立志,参*卫边,考入*校,奉献国防,岂非清流?!不畏牺牲,不辱使命,两番上战场带兵作战,岂非清流?!服从裁*大局,转业脱下*装,投身教育事业,岂非清流?!三尺讲台,授业育人,桃李天下而不慕虚名,岂非清流?!扎扎实实创作,老老实实笔耕,拒绝包装,远离炒作,秉守信仰,岂非清流?!乐于助人,勤勉做事,达观处世,但凡来求墨宝者,不计润格而有求必应,岂非清流?!


  与王秀存先生交谈,见他七旬高龄,耳聪目明,谈吐自信儒雅而不失幽默。餐叙之间,广*兄长向先生谈及自己的童年生活,自嘲说是“一个奔跑在大地田野上的乡村少年”,先生则呵呵一笑回应道:“你起码还有力气奔跑,我的童年却饿的根本跑不起来!”聆听了先生厚重而深沉的人生故事,我愈发感觉到:正是那种刻骨铭心、劫后余生的贫寒生活,正是那段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人生磨难,塑造了先生正统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那段上阵杀敌、守卫疆土的*旅生涯,正是那种家与国的情怀、血与火的考验,造就了先生卓然而立的精神操守与德艺双馨。


  笔者在书展现场看到,秀存先生时而为书友认真讲解作品创作过程,时而与观展家长们畅谈交流。令笔者更为感佩的,则是他与孩子们的亲切互动:或面对面地讲,或手把手地教,或赠送作品,或给予鼓励,在这种富有趣味的交流氛围中,把中华文明的因子和书法艺术的种子植入祖国的未来。


  王秀存先生书展取名“清流”,是先生的学生提出来的。他们追随先生多年,深知其遵道守则、为人为艺的态度,感慨于他对于世俗世界的警醒与喧嚣市场的冷眼,更钦佩他对于心中大道的精神信仰与卓然操守。笔者深以为然,遂吟诗作致敬:

曹州自古多才俊,

文武兼备王秀存。

德艺双修传薪火,

一股清流洗尘心。


  滚滚红尘之中,王秀存先生确如一股清流扑面而来,洗涤尘心。


  (注:本文作者孙华伟,系知名青年作家、文艺评论家,中国散文学会鲁西南创作基地主任、理事会主席,《华文月刊》副社长)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股清流洗尘心当代书法教育家王秀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