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化白瓷及其图像作为社会事实的视觉性图景,见证了中国传统艺术在海外尤其是在欧洲的传播与接受。从模仿、吸收到再现,作为他者目光下的异域元素,德化白瓷成为西方艺术史上被描绘的对象。相关视觉材料揭示了此类瓷器对当地物质文化生活的长久影响,折射出法国东方陶瓷研究的技术史与文化史转向。本文聚焦17世纪至19世纪表现德化窑白釉梅花杯、镂空杯与马可·波罗香炉的绘画与印刷品,从物之图像回归物之话语,展现出被传统艺术史视角所忽略的中西艺术交流史。
中国瓷器最开始吸引西方人目光,并非由于其表面带有的纹饰图绘,而是源于纯粹视觉感官的冲击,即瓷器高白、高透明的特质。这一特质让欧洲人引以为豪的欧洲陶器(fa?nc)黯然失色,也使中国瓷器受到了当地炼金术士、化学师、陶艺家、商人、贵族、皇室家族的青睐。来自明清时期福建德化窑烧制的白瓷无疑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它成了珍品、装饰品、餐桌艺术(artsdlatabl)、瓷器制造厂纹样与造型的范本以及画家笔下的异域元素,还参与了18世纪西方装饰艺术史的金属镶嵌风潮,并被19世纪外国学者命名为“中国白”(blancdChin),成为“中国瓷器史”的重要研究对象。
德化白瓷作品丰富的纹样与器型被诸多欧洲瓷器制造厂大量借鉴、复制生产,诸如梅花纹样或者白釉观音像。国内外学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