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自由引导人民的那位自由女神,究竟是谁
TUhjnbcbe - 2024/2/25 16:27:00

《画外因》选出油画为主的50幅世界名画,一一考证出这些作品背后不为人知的灰暗历史,读起来让人大感意外,完全颠覆了一个普通人的美术史和其他各种专门史的认知。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任大刚

1

《自由引导人民》这幅油画,曾经出现在高中的世界历史课本,在中国的的辨识度很高。

这幅油画的使用范围也十分广泛。以前的法郎纸币,曾经出现过它和它的作者德拉克罗瓦。最近这几年,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在中国十分畅销,一些版本也选用这幅画作为封面。

其他国家我不敢保证,但法国普通民众和中国高中以上文化的人士,想必都对这幅画印象深刻。

▲巴黎卢浮宫内收藏的油画《自由引导人民》(图/杨江仁摄)

但是,这幅画隐藏的一些掌故,又不太为外人所知悉。

譬如,《旧制度与大革命》探讨年的法国大革命,而《自由引导人民》表现的是年巴黎“七月革命”。这是可以原谅的,毕竟犯错误的是中国的图书编辑,不是法国人,就像一般法国知识分子搞不清楚武昌起义和南昌起义一样,也是可以原谅的。

又譬如,画家的确亲眼看到在起义的硝烟中,一位姑娘一手高举三色旗,一手提枪,引领一众老少,奋勇向前。而在她的左手侧,举着手枪的少年把三色旗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不幸中弹。

画家为这个场面深深感染,决意以画作纪念英雄壮举。但油画的焦点,那位袒胸露乳的姑娘,并不是那位战斗中的女英雄克拉拉·来辛,而是画家少年时候喜欢过的一个姑娘艾米丽·罗贝尔。据悉,这位姑娘还曾出现在画家的其它几幅作品中。

更雷人的是,在自由女神右手边,头戴礼帽身穿燕尾服,手握双管猎枪的绅士,在真实的战斗场景中,这个位置属于作家大仲马。但是在《自由引导人民》这幅画作中,画家把这个好位置留给了自己,使自己的光辉形象得以流芳百世。

▲杨健著:《画外因》,东方出版社,年8月

上述黑历史,并不是我扒出来的,而来自我的朋友杨健先生的新著《画外因》。我虽然自认为喜欢看野史,但面对这部书时,我还是自叹弗如了。

2

通常,我们会认为近代西方的油画高度注重透视原理,因此更能还原“真实”,能够真实地描摹事实,但实际并非如此。造假,通过另一种方式在进行。

一个非常恶劣的例证是,*治人物为了形象推广,不惜重金,礼聘画家,画家也会心领神会,把形象邋遢猥琐、糟糕憔悴的人物画得英武挺拔,气贯长虹,在重大历史事件中,他们被置于焦点位置,仿佛可以在一举手一抬腿之间,改写历史走向。

提香就是这样一位画家。拿杨健先生的话来说,他的作品《查理五世骑马像》,“是人类形象营销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为‘颂歌体人物肖像’定下了基调:场面宏阔、视觉中心、寓意深远,概括起来六个字——高大全伟光正,类似的后世版本,有《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华盛顿强渡特拉华河》”。

人们可能对查理五世不是很熟悉,说到拿破仑,就耳熟能详了。

▲油画《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雅克·路易·大卫,-)(图/网络)

在画家大卫的《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中,拿破仑骑着马,而且是昂头、踢蹄、嘶鸣的高头骏马、白马,身材修长,有一双大长腿的拿破仑坐在马上,身披红色斗篷,目光坚毅,用右手向士兵“指出”,山的那边正在等待着王师驾临。彼时,风云翻滚遮挡住阿尔卑斯山的险峻和气焰,一切艰难险阻不复存在,像是在为拿破仑让路。

但历史的真相是,拿破仑是骑着驴子翻过阿尔卑斯山的。在另一幅更为写实的画作中,画家德拉罗什笔下五短身材的拿破仑眼圈发黑,抚着胸口,病病歪歪的,骑着一头垂头丧气的黑红色驴子,走在雪地里,气氛凝重,甚至带着丝丝绝望。

▲油画《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保罗·德拉罗什,)(图/网络)

杨健不怀好意地把这两幅画摆在一起,让万人敬仰的拿伟人再次出了一次洋相。其实,拿破仑自己也对拔高自己的形象感到不安,认为那是“宣传鼓动之作”。

拿破仑在这点上,比上文提到的那个查理五世自信多了。其实任何人都知道,越强大,越不会对自己的短处和不足讳莫如深,一般奴才比主子还要着急万分。

3

通常,欣赏西洋油画,往往会先把某幅画作归入到某个派别,然后指陈其前后派别的变化脉络。杨健的欣赏方式完全不是这个套路,他很少去搞这种有关“技艺”的铺陈,而是带着刻薄的笔调,去揭示美术史同时也是*治史、社会史和风俗史的内涵,且可以绵延至今。

《议会大厦的大火》这幅画,描绘的是年10月16日英国议会大厦发生大火的情形。杨健认为这幅画十分“销*”,为什么呢?

▲《议会大厦的大火》(近景)(图/网络)

“熊熊燃烧的烈焰,像飞天舞者,向昏暗的天空舒展、招摇。火焰倒影在泰晤士河上,照亮了河上的船只,船上有看热闹的市民,市民脸上有难以抑制的兴奋,这种表情同样出现在岸边、桥上看热闹的市民脸上。”

议会大厦的大火,造成王国巨额财产损失,伦敦市民何以会兴奋成这个样子?抑或是画家故意渲染了某一种情绪,也或者是杨健解读有误?不得而知。

不过,公共建筑着火而围观者兴奋异常的情形,不独将近两百年前的英国议会大厦如此,在我们有限的公共经验里,也不时体会。如此一来,《议会大厦的大火》就不是一个孤立的画作,而是有着广泛的、普遍的“共情”基础,简直具备了一些“真理”的特征了。这就是我所能理解的名画的意义所在。

4

《画外因》虽然只提到寥寥的几幅中国画,但其中的《关山积雪图》,阅读起来仍然有汗毛倒竖之感。

这幅画出自明嘉靖年间的著名才子文徵明之手。作这幅画的时候,文徵明“高考”已经七次未中,幸得举荐到京城做了个九品小官,但因不是正途出身,官场并不如意,三年之后,郁郁而归。

他的弟子王宠更不幸,八次“高考”,八次不成。

于是在年一个冬日的初雪后,文徵明以“孤高拔俗”立意,暗示自己和弟子的精神处境,画了这幅长卷送给弟子王宠。辽阔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仔细看,有几个蚂蚁大小的行人时隐时现。这幅画从年开始画,历时5年方成。在王宠得到这幅画后一年,40岁,死了。

▲《关山积雪图》局部(图/网络)

一个时代最有才华的人生活得如此憋屈,这才真是寒气逼人。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背景是,-年,是明代小冰河期之前最冷的20年,冬季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低1.5℃。

历史学家的研究表明,正是稍后出现小冰河期,导致气候连年奇寒干旱,赤地千里,中国西北、华北农作物大幅度减产。*治黑暗的人祸,使百姓更加困苦不堪,流离失所,最终揭竿而起,中国进入长达数十年的大动荡,人口损失不计其数。《关山积雪图》不过是寒冬初到时的情形,只是小冰河期的预演而已。

这幅画仿佛只是文人的写意,河山磅礴寄寓着文人的小情绪,但笔低关山,须拉长到数百年的刻度,才能从中发现巨变的密码已经清晰地刻在它的每一片雪花上。

5

影像技术发明以来,画家们的主观意趣被大大限制,画作中夹带“私货”成了费力不讨好,绘画越来越不只是技法的问题。

从好的方面来讲,影像技术记录的过去,更加能够还原“真相”,倘若朱元璋时代有这门技术,他究竟是不是长着鞋拔子脸,人们不会争论几百年。而那些不自量力,妄图通过“修图”篡改历史的人,总是不断地制造笑料。

从不好的角度来说,今天的人,硬盘里存下了越来越多的个人影像资料,时间久远,越成了对照当下的镜子,它打破了生命的时空顺序,让人陷于心智的错乱。

这当然已经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自由引导人民的那位自由女神,究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