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介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艺术CT穷源究理
TUhjnbcbe - 2024/3/24 17:36:00

「本文来源:沈阳日报」

马克辛年生于沈阳,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著名手绘艺术家、城市规划、建筑景观及室内资深设计师。鲁迅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原院长,国家二级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艺术设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室内设计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理事,中国流行色设计协会理事,教育部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常务理事。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任韩国弘益大学、泰国吞武里大学、辽宁大学博士生导师。

编著、编写《环境艺术设计手册》《色彩构成》《中国室内设计师培训教材》《诠释手绘设计与表现》《景观设计教学》《室内设计基础》《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米兰设计》《世界名门》《诠析世博》等。

沈阳绿岛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获全国首届空间设计大展金奖,沈阳中山公园改造方案获市政府奖,《生命》主题壁画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主持设计并施工的大连滨海路“海之韵”广场,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大连“绿之梦”景观设计获第三届全国设计大展金奖,中国移动辽宁公司大型不锈钢壁画《源》获全国首届壁画大展金奖等。

年4月20日上午,我们来到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的马克辛工作室采访。马克辛从父亲马文启先生讲起——

“父亲是东北鲁艺的亲历者,也是鲁艺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他为我国翻译、引进了苏联美术体系,拓展了美术史论的研究范围,他陆续翻译出版了美国、苏联、日本、法国等东西方美术教育教学体系方法的著作,是他那个时期国内这个领域中与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各大美术出版社合作翻译译著数量最多的人。”

马文启原籍山东福山,年出生于辽宁东沟(现丹东东港市)。年中学毕业于安东第一高级中学(现丹东市第一中学),年考入吉林师范大学美术系,年,转吉林长白师范学院学习美术。年在沈阳东北鲁艺美术部研究室学习(研究生),同时参与工艺美术教学辅导工作。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年派往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进修俄语,年回东北美术专科学校任教。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学报《美苑》编审。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

马文启主要作品《毛主席故居韶山》《山乡土路》《果园春早》《北陵风景》《农历图》等。石版画《北陵风景》入选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出版《业余绘画教材》《素描教学》《外国素描艺术》《素描自学辅导》《水彩肖像画法》《世界美术之旅》《石膏素描大观》《世界美术史》等译著、专著。

年至年,马文启在鲁迅美术学院学报《美苑》上发表《石膏像教材简介》系列文章八篇,介绍了包括大卫、荷马、阿格里巴、罗马青年、布鲁特斯、贝多芬在内的数十个源自西方的美术教学用石膏像。

年至年,马文启与丁巧巧、钟跃英合作,在鲁迅美术学院学报《美苑》上发表《中西美术发展史比较年表·简编》(五篇),提出比较美术是比较学中的重要分支,从比较中探寻人类美术发展及审美意识发展的规律和中西美术的异同。系列文章中配有各时期美术代表作品图例,并附美术发展史有关地图及概述。

马文启在《在东北鲁艺美术部学习的片段回忆》中写道:“年中期,我和周光远、王贵华参加了大型歌剧《星星之火》舞台布景的设计工作,在陈执中和傅鑫华两位老师指导下进行工作。记得陈执中老师很快就绘制出了各个场次的舞台布景大幅彩色效果图,其绘图技法的精湛、绘图速度之快,实在令人钦佩。”

马文启曾撰文《设计抗美援朝慰问团的“团旗”》记录当时的工作情形:“年10月,我积极报名,得到领导批准,参加了鲁艺组成的赴朝宣传慰问演出的‘鲁艺抗美援朝文工团’。文工团是由戏剧部、音乐部、美术部共同组成的,美术部除我之外,还有赵殿邦和王贵华参加。我们的任务是负责舞台装置、道具,绘制洋片图,有时也要作为辅助演员参加演出。”此文被收录于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中央电视台《大鲁艺》摄制组编写的《大鲁艺——五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年版)中。

自年起,马文启和一些老校友发起了编写东北鲁艺校史的工作,历经三年完成《鲁艺在东北美术部专辑(-)》(中国文联出版社年版)一书。全书30余万字,插图余幅,包括“大事记”“名录”“忆东北鲁艺美术部”和“师生创作成果”四个部分,附录中包括“忆延安鲁艺美术部”“文献资料”“鲁美简史”和“今日鲁迅美院”四个部分。其中有40余篇东北鲁艺时期师生撰写的文章。书中还收录一批老鲁艺人生前所写从未发表过的文章。

“我父亲他们这一代,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做了很多贡献。父亲是鲁美翻译和著作最多的一个人,他退休之前转评职称,用小车推他的书去参评,传为佳话。”马克辛说。

年9月,鲁迅美术学院建院80周年作品/文献汇编《我们从延安走来》,获第28届全国优秀美术图书评选金奖,作为这套书的副主编,马克辛也是全书编辑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作品和文献收录从年到年80年间,延安鲁艺、东北鲁艺、鲁迅美术学院的创作精品和大事记,成为国内该领域最权威的著作。

马克辛说:“我们一家三代,都是鲁艺精神的实践者和传承者。鲁美原院长宋惠民教授曾说,‘马克辛是我们鲁美培养的综合型人才’。我是鲁迅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系主任,成立建筑艺术设计学院任首任院长,也是东北设计行业的代表性领军人物之一,经常代表我院出席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和参加国际交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作了余场学术讲座,国内外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全国各行业协会任职,并参与重要的行业活动,年被授予国务院政府特别津贴荣誉。”

年4月9日,“鲁艺在东北精品文献展”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的主要内容来自《我们从延安走来》,马克辛作为主要策展人而为之忙碌。

“《我们从延安走来》文献的选编、画作的整理、图片的收集,我做了大量的工作,花了大量时间,到现在已经持续了近40年。”马克辛说。

年9月8日,我们再次来到马克辛工作室做访谈,马克辛从当年高考谈起——

“我是年考入鲁美。我们这批人在恢复高考之后,遇到了重返教学岗位的许多精英老师,当时全校有近名老师,首届学生65人。年到年前后的四批学生,在全国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美展上获奖的特别多,韦尔申、刘仁杰、王岩、赵奇、黄亚旗等纷纷获奖。我也在七届、九届全国美展获两次铜奖。这批人均在重要的教学管理岗位上起带头作用,也是全国美术重要学科的骨干。”

“教我们的那些老师,为鲁艺发展、艺术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教学与创作走的都是延安鲁艺的文艺路线,深入生活,到工厂农村去采风并调研、考察,塑造有血有肉、反映时代的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

“我参加高考的时候已经是沈阳汽车制动器厂工人了。我中学毕业先和姐姐‘下乡’到昭盟,年进工厂,高考前我已经在工厂工作了一年半,19岁考上大学。”

“我在工厂一直是先进工作者,代表沈阳汽车制动器厂参加过沈阳机床三厂举办的全国刀具大王比赛,获先进生产者奖状。我设计的刀具,有创新。我在汽车制动器厂创造了机械加工件超定额纪录。之前的成手,用车床加工零件,一天的定额是完成80个,经过努力,我一天能完成个,其他的班组就感到惊奇,怎么会干得这么快?我们用的数控车床先是18K,后来是C30,是非常好的自动化车床了,我特别钻研,左右手摇臂控制车床,配合十分精准。他们一看我速度这么快,就检查零件的质量,用千分尺测,结果尺寸完全一样。后来在汽车制动器厂,我加工的产品免检。”

“我比较活跃,在工厂做宣传工作,写字、画画,又是厂篮球队队员,还被评为历年先进工作者,戴大红花。”

“恢复高考那年,我母亲从北京调回沈阳,母亲和父亲到厂里看我。年我刚出生一个多月,母亲调到北京工作,我是我爷爷、奶奶、姑姑、叔叔带大的,父亲下放在外地也总不在家。母亲从北京调回沈阳文化局工作时,我已经中学毕业工作了。当时母亲来工厂看我,我戴个口罩,在车间里开车床加工零件,粉尘飞扬,白口罩上面呈黑灰色。之后我送他们往外走时,母亲哭了。当时我还想,我在工厂挺好啊,标语上的字是我写的,活也干得挺好的,哭啥呢?不理解。现在我理解了,母亲在北京工作十多年,家人都是做教育或艺术工作的,她看到儿子在工厂做车工,一定是觉得挺遗憾,没尽到责任亲自培养儿子。”

“我在工厂边工作,边复习,先是考上了东北工学院。之后年11月,鲁美恢复招生,10人参加考试,首批录取50人。当时报考程序是先交作品,作品邮到鲁美,通过了才能参加现场考试。我被录取并调到工艺系染织专业,入学之后我当班长,毕业时被评为辽宁省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并留校了。”

“我留在鲁美染织系任教,第一年当辅导员。年9月,学校派我到中央工艺美院进修,进了常莎娜院长教学的那个班,进修了一年,和中央工艺美院第一届入学的研究生住在一起,回来之后继续教学并独立讲课,一直到今天,教龄近四十年。”

“年,我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教学研讨会,并发表了学术演讲,文章发表在《实用美术》刊物上。再后来,鲁美环境艺术系成立,我任副主任、主任,一直到年,环艺系变成建筑艺术设计学院,我任首任院长。”

“我坚持了40多年写日记。40多本,每天都记。我很注重文档管理,自从有了电脑,就不断收集整理,余场讲座,在哪做的,按年限,马上就能找到。国内国外各大博物馆有名的画家典型作品,我电脑中都能快速找到,并随时用于教学教材的编写和PPT教案梳理中。”

“从内心讲,我佩服我父亲的功底和高修养,他的文字能力和外语特别好,客观、准确、本质、真实翻译西方艺术著作。我和我父亲在教育传承方面各有突破,他的贡献更大。”

采访中讲到专业研究,马克辛对视觉美学的研究有独到见解,他说:“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我们现在有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了5G,近年来科学迅猛发展。医学在没有CT、没有X光透视的时候,医生依靠听诊,西医讲听扣触视,中医讲望闻问切。有了CT,医生通过分层扫描能将病灶看得非常清楚。我想,视觉作品为什么不可以做个‘CT’呢?将世界名画都进视觉CT扫描,数字化,研究分析结果就应该是客观的。”

“我设想,将世界各地不同时期所有大师的画作全部进‘CT’,进行扫描,进行数字化,如果能做到,他们在客观的数字化排列具有共性的一面,就是我们追求的视觉美学的规律。学习视觉艺术,就是人生体验、生活感受、探索自然、自我发现和创造视觉美的过程。”

“我一定要研发视觉艺术的‘CT’。用数据、数字可以看出真实客观状态,用量化指标来说话。于是,我决心要开发一个视觉艺术的‘CT’,把视觉艺术作品变成数字,十年前,我就开始寻找逻辑编写程序,找到中国科学院合肥计算机研究所几位院士、博士用数字化专业手段来完成程序的编写,四年前,数字化视觉形象‘CT’呈现了。首先工作是用‘CT’程序软件将古典时期近位大师的数千件作品进行数字化分析,找到他们共性重合的那部分数字排列规律,研究认定图像视觉美学规律。数字化排列秩序不相同之处,就是个性化视觉艺术规律。然后我再把美国、中国当代大师数千件作品进入软件程序进行数字化分析,就发现古典的和现代印象派形成的数字化曲线不一样,类型也不一样,通过这些数据研究和佐证,就能预测将来绘画视觉艺术的发展前景。这是我近十年研究工作的初步成果。”

“我研究的这个是非常有挑战性的视觉规律,它非常客观,是数字化的。用这套系统,重新认识东西文化、视觉图像的内涵和逻辑。”

“在英国的一个光学物理色彩研究国际研讨会上,我结识了一位英国学者,通过交流了解到我的这套系统,他认为非常有价值。他说,假如把毕加索的画定点拍照,进入数字化,如果有人再画一张,再扫描,只要数字差一点,就可验证是赝品,这就是价值所在。这套软件在城市规划、室内设计、服装、摄影、雕塑、建筑、架上绘画等领域,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新解读视觉艺术,是我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贡献吧。我的这个软件,将会在国际自然科学艺术实践应用研究等方面引起震动。”

“我现在用的这个软件是色彩软件,是光谱截留生成软件,用光谱软件编写的程序,学名是‘神经网络记忆生命生长逻辑化带入生成软件’。我现在又开发研究了一个形象软件,可以借助3D扫描,是三维的。我研究十年了,还在不断开发探索中。朋友们说:老马,你不是搞艺术的,是搞科学的。”

“我研究视觉美学并开辟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路径,以至于后来指导我的艺术实践。我画再大的画,也从来不打稿,说画什么就画什么。白纸一张,铅笔、橡皮、格尺都不用,现场出题,直接勾线,三个小时画完,怎么画出来的?就是有数字化原理,按大师的作品数字化排列规律去创作,我心里有大师作品数字化排列的规律模式记忆存储。每次画画,我先画色彩,颜色搭配数字化排列秩序符合理性,然后感觉里边生成的物象,这个物象和色彩互为关系,能联想,一挥而就,这是我画画的习惯。”

“我想说说学理性。为什么视觉艺术要走学理性之路?至少不可或缺。”

“视觉艺术有其学理性,学理性在哪里?如何做才合理?比如说讲国画,就要把国画的成因、学理性讲出来。当代艺术主要还是时代、科技、智慧生活折射的个人体验的产物。走到国际化艺术的主体领域,对人性本身的挖掘,对宇宙的本质性观察、直接性表达,已经变成主流了,十分复杂化的技术程序性几乎没有了,甚至被淘汰了。我们做视觉艺术实践和教育,应该力求有一定的学理性,必须客观认识。”

“看到作品了,才能说出作品怎么样。你所谈的毕加索作品,是你的见解还是别人的见解?如果将毕加索作品都放进电脑软件扫描,生成数字化排列的模式,所产生的共性,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普遍寻找的规律、视觉美学规律,它的个性化部分,就是艺术规律。”

“现在我研究的色彩学规律,是按软件生成的数字化原理来研究的,我能用客观数字化抽象、理性说清形象、色彩是怎么回事,东西方文化之间形象上的差异,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能用数字化规律说清楚。”

“我是中国流行色协会理事,全世界研究前沿的情况,我也了解,和相关人员也有沟通,做过一些专业的交流。”

“中国诞生的第一部色立体,就是我和李桢泰老师合作研究填补的空白。年,为教学需要我复制了一个色立体。我留校以后,专门上色彩课,我

1
查看完整版本: 艺术CT穷源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