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赵鸿飞通讯员深三院/文读创/深圳商报记者李博通讯员深三院/图
饱受膝关节特殊畸形折磨的小郑(化名)曾经行动受限近20年,他苦不堪言。令小郑和家人惊喜的是:近日,医院(南方医院)骨一科主任携手团队,为他实施了“膝外翻股骨髁上截骨矫形术”+“膝关节韧带重建术”。术后,小郑不仅恢复了行动功能,他还长高了6厘米。
3岁发烧引发感染,关节坏死行动受限
今年22岁的小郑是江西人。3岁时,他曾经发了一次烧,父母当时认为这就是普通的“头疼脑热”,没有及时带他就诊。不料,父母的“粗心大意”造成了严重后果——小郑的髋关节和膝关节逐渐坏死,行动受限,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站立行走。6年前,因为股骨头坏死,医院进行了手术治疗。
年9月,小郑慕名来到了深圳市三院向骨一科主任姜文学求诊。此时,他的右膝关节整体内翻、右侧股骨下端膝外翻、膝关节半脱位、胫骨骨缺损、韧带松弛,整个膝关节很不稳定,呈现特殊的畸形状态。
小郑为深圳市三院向骨一科主任姜文学(左一)送来锦旗。
深圳市三院骨一科主任姜文学介绍,像小郑这样的关节畸形,临床上统称为“关节感染后遗症”。他告诉记者,幼儿扁桃体发炎、肺炎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控制,细菌很容易通过血液转移到关节,造成关节感染。因3岁时的那次发烧未得到及时控制,细菌通过血液转移到小郑的关节,造成他的髋关节、膝关节坏死。
关节感染带给小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感染造成的骨破坏使他的胫骨出现了骨缺损,而股骨的畸形生长不仅进一步磨损了胫骨近端,还造成了股骨下端膝外翻。小郑的整个关节呈现内翻状态,这意味着他的右膝关节呈“S”型,同时存在着外翻和内翻两种畸形。
姜文学介绍,小郑的右膝关节极不稳定。除了畸形,他还存在膝关节半脱位的问题,韧带也很松弛。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姜文学决定在一次手术中解决小郑的所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分开通过几次手术解决,治疗时间会被拖得很长,需要一年以上才能分次把手术做完,对患者的经济和精神来讲都是一种负担。”姜文学说。
高难度手术挑战重重,术后身高“长”了6厘米
根据姜文学的规划,小郑的手术首先要通过“膝外翻股骨髁上截骨矫形术”截掉畸形的部分股骨,再在股骨安装假体;用特殊材料填补胫骨骨缺损的部分,在胫骨安装假体;最后通过“膝关节韧带重建术”重建韧带,达到关节稳定。
尽管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手术还是遇到了重重困难:在常规的截骨手术中,医生需要先上钢板并用钉子固定好。由于小郑之后需要在股骨安装假体,一旦钉子钉进股骨,假体就难以安装,姜文学及团队只能在没有钢板的情况下先行安装假体再上钢板。没有钢板的支撑,假体安装难度极大,此外,为了保护假体,之后再上的钢板需要现场特殊弯曲和半皮质固定。
外科医生手术时需要凭借解剖标记定位,然而,小郑的关节畸形却带来了解剖标记的消失,使得手术“难上加难”。一旦假体的安装角度有差错,小郑以后的行走都可能会受到影响。姜文学告诉记者,因为没有任何标记可供参考,这台手术中的假体安装过程“几乎全凭目测和手感”。
针对小郑的胫骨缺损,姜文学采用了一种特殊的金属网来重建。手术中金属网的塑形也是难点之一,他形容为“像是在悬崖峭壁上建一个牢固的房子”,这样才能保证胫骨里的假体“安装得很稳定”。
小郑手术前(左图)和手术后(右图)对比。术后,他的右膝关节不再是“S”型。
由于长期的关节畸形,小郑的韧带已经非常弯曲,比正常人的韧带短了5厘米以上,姜文学团队又为他延长了韧带。
历时3小时,这台高难度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小郑竟然“长高”了6厘米左右。术后一周,小郑可以下地行走。年9月26日,他康复出院。
专家介绍:姜文学主任
姜文学:医院骨一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擅长领域:髋、膝关节疾病和骨肿瘤及血友病等骨科疑难疾病的诊治,擅长髋、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和翻修术及股骨头坏死的保头治疗,完成各种人工关节手术多例。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髋关节工作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华骨科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及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等多个杂志编委。从事骨科临床工作30年,年在天津市成立首家深低温冷冻骨库填补了天津市空白并采用深低温冷冻异体骨治疗大量四肢骨缺损、骨肿瘤及人工关节翻修患者;年开始成立关节外科开展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及翻修术,采用带血管蒂髂骨瓣、吻合血管腓骨移植、自体或新鲜异体骨软骨移植、股骨头缩头术等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通过髋关节造影和核磁影像早期诊断及治疗髋关节撞击症和髋臼盂唇损伤。近年来又开展血友病关节置换、滑膜切除术、核素滑膜切除术、跟腱延长术、假瘤切除术、外固定架关节矫形术等,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