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庆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属于人的内在品质,是思想深处的东西,准确识别和评价对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意义重大。因此,更应多花精力,以好的思路、实的办法、硬的措施,坚决考准察实干部素质,确保选出来的干部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严慎评判政治表现,解决察而不准的问题。忠诚是为政之魂,是最重要的政治操守。要准确识别和评价干部政治素质,就要强化政治体检,有针对性地增加考察厚度、延伸考察触角,掌握干部现时思想情况。以言察政。在拓宽政治素质考察“信息源”上动脑筋、想办法、出实招,努力让知情人说知情话,知情人谈知情事,知情人打知情分,防止浮在表面、照章办事、机械记录。收到干部的“负面清单”后,要善于刨根问底从“小切口”深入调查研判、排查核实,必要时进行延伸考察、实地查证,防止有硬伤的干部蒙混过关、“带病提拔”,将谈话结果与街巷调研、乡语口碑相互参照、相互印证,作出实事求是、慎重客观的评判。以行观政。政治素质的好坏,直接作用在行动上、反映在作风上。领导干部要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政治素质考察必须要用好专项考核、重大任务表现、基层一线考察识别的“放大镜”,重点查验干部工作态度、工作成效是否聚焦为民中心、服务发展大局,要看在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时能不能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看面对重大项目、重要工作任务时能不能头脑清晰、思维敏捷,从实际行为中考准考实干部政治担当。以事验政。坚持以事识人、以事察人、以事评人,既从事中谈,更落到事上去,对干部政治表现准确画像,做到有筋有骨、有血有肉。要从远近高低各个层次掌握干部的个人特征和作为,从细微处识别干部,延伸考察八小时外表现,既看工作又要看生活,把“举例说明”作为硬性要求,努力让数据“说话”、用实绩“作证”、以事实“佐证”,确保干部的优劣定论有证可查、有据可循。
精准量化指标体系,解决察而不实的问题。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深入挖掘政治标准的时代内涵和具体表现,将政治标准这个“大概念”,转化为考察干部时的“可操作”,使考察工作由“虚”变“实”,确保指向更加精准、过程更加有效。虚功实做,变笼统为精准。考察干部,首在精准。当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在设置考察指标时,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聚焦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有效衔接党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充分结合干部个人的层级类型、岗位职责,设置个性化考察指标,推动政治素质考察从宏观落于微观、体现具体。比如,对副职领导干部,重点看从政治上谋划、部署、推动工作和支持“一把手”工作,履行“一岗双责”等方面的政治表现;对基层领导干部,重点看在经济社会发展、大战大考和为民服务等方面的政治表现。定期调整充实、动态更新完善,形成可对照、可感知、可衡量的评价刻度。实功细做,变单一为多维。评价干部,重在全面,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构建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就要以各方面的信息集成实现对干部全方位的立体研判。构建“年度考核+分层分类考核+平时考核+经常性考核+专项考核”的横向维度“考核链”,专项考核看重点,平时考核看表现,年度考核看实绩,任职考核看担当;构建“政治立场+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生活+政治纪律”的纵向维度“指标链”,政治立场看忠诚,政治定力看信仰,政治担当看履职,政治生活看生态,政治纪律看守矩。聚焦正向反向测评,落实定量赋分和定性分析的要求,在持续跟进中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避免单一定性、以偏概全。细功常做,变一时为一贯。了解干部,贵在常态,要将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既看干部一朝一夕、一时一事的表现,又看不同时期、不同岗位的一贯作风和群众口碑,拉长“镜头”、不以一次了解考察作定论,注重综合考虑日常工作实绩等,防止考察过程中有意“说好话”和故意“讲坏话”等因素的干扰,坚持历史地、辩证地、全面地看待干部,做到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