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后,张如意意气风发
张如意向记者讲述脱贫经历
永城市黄口镇木楼村41岁的村民张如意的人生是不幸的。10年前,医院确诊为“双侧股骨头坏死”。
“医生知道我的血型是熊猫血后,就说最好不要手术,让我接受保守治疗。”张如意说,后来自己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只能靠拐杖行走。
张如意的母亲黄金瑛患有脑血管病后遗症,常年瘫痪在床。张如意的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基本上失去了劳动能力的他,只有靠妻子在家耕种几亩地生活。
张如意说,那时候的日子确实很苦,他和母亲需要常年吃药,但有时候买药的钱都凑不够,只好跟亲戚朋友借。
年,驻村工作队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后,将张如意一家定为贫困户。
“说实话大家对俺贫困户太关心了,家里缺啥给啥,厕所、厨房、水电都给改造好了,家具家电也给配齐了。”张如意说。
考虑到张如意的情况,帮扶人员帮他家里的5口人都办理了低保,并给张如意和妻子安排了保洁员的公益岗位,光公益岗位,两个人每个月就可以收入元。同时,张如意还享有残疾人保障。
让张如意没有想到的是,年,黄口镇党委、镇政府投资建了一座占地1.2亩的塑料大棚,交给张如意经营。
张如意家的帮扶责任单位是中国农业银行永城市支行,考虑到管理塑料大棚需要种子、农药等投入,该行给他办理了1万元的无息贷款。
黄口镇政府专门为贫困户聘请了技术员,指导贫困户管理蔬菜大棚。“施肥、打杈、浇水,有啥不懂的,俺可以随时请教技术员。”张如意说。
由于张如意行动不便,体力劳动都由妻子承担。而张如意作为妻子的“助手”,也跑前跑后地忙活。去年,整棚的西瓜长势喜人,一茬就收获了近万斤优质西瓜。
去年的西瓜行情不好,中国农业银行永城市支行的帮扶人员跑前跑后,为张如意寻找销路,甚至动员银行员工购买“爱心瓜”,经过一番努力,张如意的西瓜全部售出,纯收入1万多元。现在,大棚里种上了芹菜。张如意说,他和妻子有信心把这项产业经营好。
由于张如意管理蔬菜大棚成绩突出,为了鼓励他,帮扶人员把元奖金送到了他手中。
张如意说,帮扶人员不光给他建了塑料大棚,也解决了他和母亲的治病问题。原来两个人的医疗费压得这个家庭喘不过气来,永城市出台了贫困户看病“零支付”政策,他再也不用担心看病拿不起医疗费了。通过正规治疗,现在他和母亲的病情都很稳定。
年,张如意家顺利脱贫,并拿到了元脱贫励志奖金。
“不光是俺家,整个村子现在变化太大了。”张如意说,村里通了水泥路,安上了路灯,建起了文化广场,农村也过上了“晚上不摸黑、雨天不踩泥”的生活。
帮扶感言
帮扶人:
中国农业银行永城市支行副行长伯昕璐
作为张如意的帮扶责任人,从开始帮扶时,我就发现张如意对生活很热情。每次去他家里了解情况,看看生活上有没有困难需要帮助解决,他总是满脸笑容,不说苦、不说累,常说政策好了,有奔头了,越干越有劲。自强不息的张如意不甘于仅仅依靠政府补贴生活,还主动参与公益岗位劳动,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张如意承包了一个塑料大棚,跟着技术员学种经济作物,被永城市扶贫办评为脱贫榜样。
输血不如造血,产业式、技术式扶贫给了贫困户脱贫的长期保障。通过参与帮扶工作,我对国家的扶贫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