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蔚汾河畔的历史足音
TUhjnbcbe - 2024/7/13 18:03:00

编者按

壮丽的70年,奋斗的70年。在这个春天,我们在一线蹲点采访,切实增强“四力”,为祖国华诞歌唱。我们把镜头、笔端对准基层和广大群众,听他们讲述自己与共和国共成长、共命运的生动故事,感受他们艰苦奋斗、接力奋斗、团结奋斗的精神气质。

蔡家崖,一个被历史选择的小山村。革命战争年代,这片土地诞生了无数感人故事,孕育出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的蔡家崖一如既往、奋斗不止,老区人民展现出决战贫困的伟大斗志。70年间,蔡家崖有哪些“故事”,又发生着哪些“新事”?请看记者从蔡家崖发回的报道。

兴县蔡家崖名气大矣!

这里曾是晋绥根据地的首府,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和八路军师师部驻地。是晋绥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时人誉称“小延安”。它作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屏障,为保卫党中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年春,毛主席东渡黄河来到蔡家崖。在这里发表了两篇著名文献——《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然后从这里出发到西柏坡,在那里指挥了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三大战役”,一年后登上天安门城楼,高呼“人民万岁!”

69年后的年夏,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出发视察山西,第一站就来到蔡家崖,看望这里的父老乡亲。在晋期间发表了重要讲话,极大地鼓舞了老区人民决战贫困的伟大斗志。

暮春时节,记者沿着领袖的足迹再次来到这里。

从“抢盘馍馍”到海参鱿鱼

记者去的时候,正赶上一家办喜事,就去看热闹。

说到办事宴,老乡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很简单,抢盘馍馍(白面玉米面混合的两面馍馍)外加一盆大烩菜;到了上世纪60年代,普遍都是三元盘(山药丝拌粉丝、炖猪肉烩菜、两面馍馍);70年代是没鱼没鸡的八盘八碗,俗称“八八席”;80年代,有鸡有鱼的“八八席”就流行开了;到了90年代以后,海参鱿鱼涌上席面,原来的八盘八碗也变成十盘十碗,寓意“十全十美”;再到后来就跟城里没啥差别了。

说起这几年的变化,最让老百姓高兴的是,去年扶贫火车开进蔡家崖。

历史上,兴县人去太原,路上不折腾一两天不行。

蔡家崖村温狗儿深有感触:十三年前他得了股骨头坏死,想去太原做手术,当时交通不行,自己又经不起颠簸。无奈去医院,毕竟条件不行落下个后遗症。

老汉拄根拐杖,拍拍右腿说:“如果当时有火车就好了……”

如今,兴县的交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除了通火车外,高速公路去太原去离石都是两小时。吕梁飞机场距离蔡家崖90分钟的高速路。现在,已经有很多外地人选择乘机到吕梁,赴蔡家崖参观。

至今蔡家崖的乡亲们说起习近平总书记来蔡家崖访贫问苦,嘘寒问暖的幸福时刻,依然激动不已:“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都是咱老百姓的话。”

领袖和人民心连心,可不是一句空话。

艰苦奋斗的荣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独特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在蔡家崖村史馆,记者在一幅照片前面驻足良久。这是一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场面。担土的男女川流不息,运土的小车奔走如飞。温候赖今年65岁,他亲身经历过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

他说,那时候没有机器,就靠铁锹。就是靠人抬肩扛,把后山的一片烂地坡地,整理出上千亩梯田。在烂河滩里拦河打坝,推土垫地,整理出五六十亩水浇地。他把记者拉到那一幅照片前问:“你注意到那车轱辘吗?是用粗木头锯下来中间穿个孔,根本没有胶皮轱辘。”

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温利川告诉记者,年旱灾,但是玉米亩产量达到多斤。那一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60万斤。比最好的年增加了20万斤。66岁的温挨军接过话茬说:“修梯田是一个方面,还有高灌的功劳。你我都修过东方红水库(现在叫明通沟水库),修好后村里安了高扬程灌溉,后山的坡地都能浇上水。”

81岁的温油仁老汉说:“你可不要小看这个数字啊,旧社会一亩地正常也就一百斤挂零,再后来是三四百斤,有了高灌以后五六百斤。”

聊到改革开放,村民们说进步太快了。一个村民说:“我爷爷活了九十多岁,前几年才下世,他活的时候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这样的好光景梦也梦不到。”

温油仁老汉上过学,说话挺有逻辑性。记者问他:“那些艰苦日子是怎么过来的?”老汉说:“那时国家也困难,抗美援朝要花钱,苏联债务要花钱,国家建设要花钱,花钱的地方太多,不勒紧裤带哪来的钱呢!”

什么不能变?

4月16日下午,蔡家崖村头广场,村民们正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的事情。

村民白鹭说:“总书记说得太好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不是等靠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蔡家崖跟新中国同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在五光十色的变幻中,究竟什么可以变?什么不能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说:“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老干部刘贵宝讲了这么一件事——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在村里蹲点,跟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当时的情况是年村里遭遇旱灾收成不好,导致第二年青黄不接。为了度过灾荒,县社两级安排春季抢种一季春小麦,早收早吃。在我们这里春旱是常态,所以抢种保墒保苗就是当务之急。经过研究,大家想出一个办法:人跟牛后,抓粪的抓一把粪撒进犁沟,撒麦种的把麦种撒在粪上,然后再由一个人在麦种上踩一脚。踩的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重了麦种下陷太深,出不了苗;轻了起不到保墒作用。我在现场给大家演示,起初人们不认同这种方法,经过耐心动员,把能上地的妇女也动员起来踩麦。我和农民一起上工踩麦,十多天下来,种了多亩,并且出苗率很高。加上苗后管理,夏收小麦大丰收,共收5万多斤,每人分斤,每个劳动力多分斤,除去留种还有节余。我不知道是谁的提议,认为我的贡献比社员还大,该分给我一份小麦,大家都赞同。一天早上,村里派了一个社员赶驴驮了斤小麦要送到我家。我正在农民家里吃早饭,得知消息时,人已经起身。我立即放下饭碗,追出好几里地,在我家门口截住送麦子的社员,生拉硬拽拦回来。说实话,当时我家吃供应粮,每人每月28斤,别说吃好,连吃饱都够呛,白面一星期也吃不上几顿。斤小麦,相当于全家一年的细粮。但是我不能收。理由很简单,我是党员干部不能要,有纪律管着也不敢要。

92岁的晋绥老战士温荷芝说,共产主义理想不能丢,战争年代的牺牲精神不能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能丢,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能丢。他说:“当年蔡家崖干革命,可不是仅仅是为了蔡家崖,是为了共产主义理想。”

当前山西,“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如火如荼。记者在蔡家崖采访时,那里正在开展“不忘初心,再立新功”的主题教育活动:党和政府支持蔡家崖,蔡家崖应该怎么办?

蔡家崖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贺建军说:“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发扬革命传统,永葆党的本色,以优异的成绩向总书记汇报!”

理想信念教育永远在路上!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本报记者赵峻青

1
查看完整版本: 蔚汾河畔的历史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