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数字化精准治疗与快速康复项目”医院骨科正式启动
膝关节置换患者手术两小时后可下床行走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孙骏通讯员章琛)作为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关节在传导载荷、维系运动、缓冲应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随着运动及交通事故等高能量损伤、股骨颈骨折等老年脆性骨折、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疾病的增多,骨关节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的关节损伤超10万人,骨性关节炎总患病人数更高达1.2亿,由此导致的疼痛、关节功能障碍已成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关节的自愈能力极为有限,而临床没有理想的修复材料,最终均需要通过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针对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开展个性化、精准化的诊断与治疗,使患者快速恢复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日,“人工关节置换数字化精准治疗与快速康复项目”医院骨关节外科正式启动。该项目将个性化数字骨科与加速康复外科的技术相结合,开展针对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数字化精准治疗与快速康复,显著提升了手术的疗效,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加速康复。
今年75岁的蔡老被双膝骨性关节炎纠缠了多年,由于膝关节疼痛,他走起路来显得步履蹒跚。尤其是近一年来,右腿疼痛症状明显加重,早晨起床后,两腿僵硬,更无法上下楼梯,这使他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近日,蔡老通过做右膝关节置换术,终结了自己的痛苦生活。
根据蔡老实际身体情况,专家组在手术前召开专门多学科讨论会。由骨科王黎明、蒋纯志主任医师、顾强荣、金成哲、陈曦、姚庆强副主任医师、唐成、魏波博士组成的手术团队,麻醉科鲍红光、韩流教授、王帅、张伟、陈媛护士长、许明娴主管护师组成的麻醉及手术护理团队,康复科程凯、吴建伟医师的康复团队展开多专科讨论,详细制定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流程与实施方案。
专家组根据蔡老的病情,决定为其实施数字化精准治疗与快速康复,促进患者术后加速康复。
在手术实施前,医院骨科团队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定量三维影像测量、有限元力学理论计算等数字化技术,详细制定个性化的手术实施计划,提前预测手术方式、人工关节假体选择、肢体力线重建的方案。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个性化3D打印手术导板,并将手术方案基于混合现实技术(Mixedreality,MR)通过三维全息投影指导医师的手术操作。
1月8日早晨7点45分,蔡老被推进手术等待室,手术开始前2小时,蔡老摄入果汁补充能量,为手术做准备。由于采用个性化的麻醉方案,手术禁食、禁饮的时间也由普通手术的8-12小时,减少到1-2小时。手术前后两小时都可以补充果汁。
8点20麻醉开始,麻醉科专家鲍红光、韩流团队采用选择性神经阻滞麻醉、区域神经阻滞等综合麻醉镇痛方案,实施个性化麻醉。全程麻醉控制性降压,无止血带操作技术,为病人快速康复及改善预后创造了极好的条件。韩流表示,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不用止血带是一大突破和创新,这一技术的实施可减少患者腿部在术后出现肿胀和形成血栓等并发症,降低感染概率。
9点手术正式开始,由于术前制定了详细方案,基于3D打印个性化定制手术导板、术中混合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骨科专家王黎明团队实施了快速、精准、微创的人工关节手术治疗,手术从开始准备到全部结束在1小时内完成,术中出血量仅ml。
手术后,蔡老丝毫没有手术后元气大伤的迹象。术后麻醉、护理、康复团队迅速介入,与手术医师配合在麻醉恢复阶段即开始生命体征健康与功能锻炼。
手术一小时后,蔡老可以自如地做了关节屈曲、直腿抬高动作,手术切口周围无常见的皮下血肿发生。手术两小时后,他大胆地站立于床边,迈出了人生崭新的一步,并从手术室行走到病房床边。看着这一幕,蔡老家人都非常激动,在场医护人员都非常兴奋。医院骨科人工关节置换快速康复工作的又一进步,是麻醉科、骨科、康复科、护理部等多个科室部门的分工合作的结果
麻醉科主任鲍红光说,在患者快速康复理念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于疼痛的精准管理和有效控制。疼痛不仅使患者痛苦,而且影响其活动和康复进程。尤其是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尽早改善疼痛,加强运动康复,这对患者关节功能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