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配图:上博藏宋代画家郭羽纸本画集
论宋代人物画艺术特征
口鲁玥刘洪春
宋代的人物绘画不仅受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同时还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又称新儒学。
在宋代,儒学开始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孕育成熟的一个时期,因此中国文化深受其影响,其影响是其他朝代所不能比拟的。
尽管画界一向是从道、释的角度切入宋代绘画,但实际上其艺术风格与理学的提倡更为一脉相通,这内在地体现在宋代绘画艺术之中。
中国宋代人物画是建立在唐、五代人物画基础上而继续发展的,进入了绚烂多彩的鼎盛时期,形成与唐代人物画并驾齐驱的新的发展高峰,为中国古代绘画史书写了极其辉煌的一笔。
两宋时期的人物画相当兴盛,题材涉及范围较广,就其题材而言,宋代人物画可以分为历史题材画、风俗画、肖像画、宗教题材画。画面所表现的内容较过去而言更加丰富多彩,除传统常见的仕女、圣贤、僧道之外,平民及历史故事、生活风俗等均进入描绘范围。
它不仅在画面形象、结构上有明显进步,而且在人物的个性特征刻画、细节刻画、画面设色、构图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形成了整体特色。
宋代的郭若虚曾在《图画见闻志》中评价唐和宋初的人物画只是停留于表现外表。作品中人物大多面相丰腺、形貌秀丽、文雅高贵,身躯比例适度而缺乏了对内心世界的刻画。
这一系列的外貌特征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审美和喜好,从而出现了工笔人物画人物形象类同化的现象。所以,宋代中后期的大批人物画,都更加注重对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内心的刻画。
李唐在《采薇图》(下期介绍)中不仅表现出了伯夷、叔齐面容枯榜、骨瘦如柴,过着采薇充饥的隐逸生活,同时也传达出了伯夷、叔齐兄弟二人坚贞不屈、患难与共的内心,使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真实感人。
两宋是中国人物画大发展,甚至到达鼎盛的时期,由于题材和表现内容不受约束,因此它的表现形式和风格也变得更加多种多样。
同时,人物画的表现形式由前代的大幅壁画的兴盛转变为小幅卷轴的兴盛,因此绘画的工具和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一系列的发展都对画家绘画风格的转变颇具影响力,为两宋人物画璀璨绮丽的局面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也由此得以逐步发展和成熟。
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素雅线描和水墨写意便慢慢由工笔重彩演化而来,这是两宋人物画尤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在隋唐,线条是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手段,吴道子的画主要以线条为主,略加渲染来烘托线,使形象更加有立体感,“吴带当风”的风格在宋代还被不少画家学习与模仿,武宗元《朝元仙仗图》里高超的线描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李公麟在绘画形式上为了摆脱甜腻、奢华的世俗习气,达到低调、淡雅的艺术效果,深度研究了“白描”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以线作为造型媒介,已形成明洁、轻快、朴实、精美的格调。
李公麟的“铁线描”“游丝描”虽继承前人,但他摒弃了前人线描均匀少变的呆板,其用线既敛而放、含蓄而刚劲,对刻画人物的外貌、情绪和内心世界等有着承前启后的积极作用,因此被人誉为“天下绝艺”。
他的作品《维摩演教图》用行云流水般严谨、准确的线条描绘出了飘逸流荡之美,柔缓自然,具有迷人的格韵,佛经故事中维摩请居士的内敛、深沉的精神气质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宋代与李公麟的白描艺术交相辉映的是石铬、南宋的“减笔”水墨人物画代表大家梁楷以及法常。
梁楷的水墨人物画很优秀,他在石恪的基础上发展了水墨减笔画法,用笔刚劲有力、方挺,简约且又气势张扬,塑造人物时寥寥数笔,却能把人物刻画得韵味十足。
文章首先概述了宋代人物画的背景及成因,其次大致概括了宋代人物画的画种题材,再次分析了宋代人物画的各种艺术特征,并以具体作品为例,探讨宋代人物画的艺术特征。宋代人物画注重人物的个性特征的描写和内心的刻画,努力呈现人物的思想精神,表现手法多种多样等,这一系列的艺术特征都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心理和爱好,折射出了那个时代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整体的社会风貌。
相对于宋代花鸟画、山水画而言,重新梳理研究较少的宋代人物画的脉络,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再现当时的审美样式、创作背景和画面背后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纳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徐建融.宋代名画藻鉴.上海书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