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贝多芬
我们最常见到的模样是这样的
他给人的印象总是皱着眉头
一脸严肃,让人有距离感
但你见过贝多芬各个年龄段的样子吗?
今天我们就通过几幅珍贵的肖像画
看看贝多芬从小到大的模样
13岁的贝多芬
最早的一幅贝多芬少年时的画像来自一位波恩的无名氏画家。
贝多芬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祖父是宫廷乐长,父亲在宫廷礼拜堂中担任男高音。贝多芬年幼时由他父亲教他弹琴,他的进步很快,很早就显露出了天赋。他8岁登台演出,13岁就当上了养家糊口的宫廷小演奏家。
31岁的贝多芬
年左右,卡尔里德尔(CarlTraugottRiedel,-)为贝多芬画像,此时的贝多芬已经锋芒毕露。
年贝多芬的听觉已经受损,他因此而感到焦虑难堪,变得孤立起来,甚至对别人隐瞒了即将失聪的事实。年夏天,他前往海利根施塔特短暂隐居,以逃避纷纷扰扰的压力,也正在那时他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
海利根施塔特
当时的贝多芬甚至企图自杀,但对音乐的追求使他接受了现实,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并写下了《D大调第二交响曲》。这部作品充满了欢乐和力量,可能是贝多芬在逆境中所寻求的一种慰藉。
当时,贝多芬在作曲上的成就远不如舒伯特和莫扎特在同年龄时的大,然而,第二交响曲之后,他渐渐转向了一条“新的道路”,并发展出了有着浓郁个人特色的风格。
33岁的贝多芬
年,丹麦画家霍恩曼(ChristianHorneman,-)创作了这幅肖像,他毕业于丹麦皇家美术学院,是一位出色的肖像画画家。他曾经为贝多芬和海顿都画过像。
年至年间,33岁的贝多芬创作了《第九小提琴奏鸣曲“克鲁采”》,这部作品因献给当时有名的小提琴家鲁道夫克鲁采而称为《克鲁采奏鸣曲》。
据说这部奏鸣曲原本是为小提琴家布利吉陶尔而作的,年的首演也由布利吉陶尔和贝多芬共同完成。
但在演出后两人在喝酒庆祝时,布利吉陶尔大概是喝高了,辱骂了旁边一位女士,而这位女士刚好是贝多芬的一个朋友。在盛怒之下,贝多芬向布利吉陶尔要回了曲谱,后又转给了当时公认的最优秀的小提琴家鲁道夫克鲁采。
鲁道夫克鲁采
《克鲁采奏鸣曲》从头到尾都给人一种在沉默中爆发的力量,微弱与激昂相互撞击,愤怒与沉思相互融合,终曲的狂欢更是给人淋漓尽致的感觉。作品大大扩充了小提琴和钢琴的表现力,成为历代演奏家技能的试金石。
35岁的贝多芬
年,德国画家马勒(JosephWillibrordMahler,-)为贝多芬绘制了这幅最著名的肖像,他通过贝多芬少年时的密友布朗宁引荐认识了贝多芬,后来他就为贝多芬画了这幅半身像(35岁)
35岁的贝多芬已进入创作最辉煌的阶段,他的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黎明”》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充满大自然诗情画意的奏鸣曲是与《第三交响曲“英雄”》同时期创作的。《英雄》集中揭示了贝多芬的英雄观,而《黎明》则鲜明地反映了贝多芬的自然观。他从大自然中获得的精神力量及哲学启示,都在这首奏鸣曲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手稿
45岁的贝多芬
年,马勒受邀为维也纳的一本杂志绘制一套维也纳作曲家的肖像,于是,他就在时隔十年之后为贝多芬绘制了一幅新的肖像,45岁的贝多芬明显老了很多。
45岁的贝多芬,失聪症状不断加剧,从此便深居简出。弟弟卡尔在年去世,给贝多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他开始变得更加消沉,同时身体状况也越发糟糕,经济也十分拮据。
年,48岁的贝多芬开始全力创作《D大调庄严弥撒》,这首作品是在大主教登基典礼时演奏使用,因此责任重大,他花了大约5年的时间来创作这首作品。
53岁的贝多芬
年,奥地利著名画家瓦尔德米勒(FerdinandGeorgWaldmuller,-)为晚年的贝多芬画像,我们看到的一脸病容的大师走向人生的终点。
这幅最著名的贝多芬肖像,作于年,当时贝多芬正好五十岁。画像里贝多芬手中的乐谱就是《D大调庄严弥撒》,画像的时候,贝多芬刚刚开始创作这首弥撒不久,一直到年作品才完成,是贝多芬晚年的伟大杰作之一。
贝多芬的晚年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候,病痛将他折磨的憔悴不堪,最终在年3月26日离开了人世。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于是他就远离了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