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不了解伦勃朗,那么看了这组照片,你也许就了解了他作品的魔力了。伦勃朗开创这这种魔术般的明暗处理方式,使他的肖像画有了强烈的戏剧性色彩,这也是伦勃朗绘画的重要特色。这种光也被称为“伦勃朗光”,到现在,他仍是人像摄影中一种独特的布光方法。即脸部3/4侧面与手处于打光的部分,其它部分隐匿于暗部,极大化地突显人物。
这种突出主角的光,用在群像上好用吗?
要知道,当时的人物肖像画群像是这样的——
无论人多或人少,站着还是坐着,都别动,都看这里。光打得很平均,大家都看得到脸!对,都别躲着,把脸露出来!曝光时间很长,你们都稳住!
而伦勃朗的《夜巡》(年)在当时的荷兰,更是一类有“特定意义“的画种,它被称之为”民兵碎片“(大仲马著名小说《三个火枪手》写的就是他们的故事)。当时的民兵,民警或大公司的保安队都属于这一编制。这类画作类似于当时火枪手们年会上的集体照,是一种纪念性的团体绘画。他们中的每个人都会为画家支付费用,以保证自己在合影中的肖像是尽可能准确的。像这样——
这样的肖像画,最早一幅出自于上图年雅各布斯(DirckJacobsz)《克洛维涅耶市民卫队的集体照》,到伦勃朗接到这单生意时,“民兵碎片画”或叫“火枪手年会集体照”已经有年的历史了。
打破惯例的伦勃朗
伦勃朗的《夜巡》(年)打破了这个惯例,使之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画作之一,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标志之一。
他将他在单人肖像画中运用的技巧放到了群像当中,为这幅集体照设计了强烈的明暗对比。在此幅画中,他对光的操纵也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人物不再傻站着,他们是“动态”的,每个人都在运动中,他们的眼神也不再看着“镜头”
在暗部的人群,每个人的脸依然清晰可见。
很多国内的报导讲到雇主对他的这幅作品并不满意。事实并不如此,这幅克洛维涅市民卫队作品使伦勃朗成为了“明星”,并获得了丰厚的报酬——荷兰盾(相当于现在人民币元,这并不便宜。在当时一个普通劳动者一年的收只有荷兰盾)。
伦勃朗光如何在其中表现
画面视觉中心处是弗朗斯·班宁克·科克上尉(身着黑色,带红色腰带)和他的中尉威廉·范·鲁滕伯奇。弗朗斯上尉伸出的手,在威廉中尉的衣服上清晰地投下的阴影,表示光线在画面中的方向。
威廉中尉的服装和武器都精心地进行了表现,在光与色的作用下熠熠生辉。
伦勃朗的光还可以很灵活,想给谁打光就给谁打光,比如画面中的这个小女孩。谁叫她是带资进组的女一号呢。是的,这个小女孩是克洛维涅公司的”吉祥物“,而腰上的”鸡爪“是这家民兵公司的标志。
不是主角也可以有伦勃朗光的照耀
只是对比相对主角会弱上一个层次。看,这位身穿着红衣,白领和白袖口的火枪手,正在给他的步枪装火药。同样突出的是脸与手,只是相对于高光下的小姑娘,在暗部的他,服装的表现上没有那么的精细。
每个人都在伦勃朗的光下生动地表现着自我。特别的是,也许伦勃朗就想与以往多年的“火枪队集体照“不同,他画面中每个角色的眼神,都看着不同的方向——
画面中除了他和它,都是付了钱的——所以,伦勃朗的光没有打给他们。
这个在两人肩后偷窥的人,好像在凑个热闹“你们在干嘛呢?瞅瞅!“它只露出了眼睛与贝雷帽,据研究者分析贝雷帽和那只眼睛像伦勃朗,应该就是伦勃朗本人。
但据本人考证,伦勃朗有5顶贝雷帽,却并没有一顶像这样的,有突出帽沿的帽子。另外,伦勃朗的眼睛偏圆一些,而画中的这只眼睛却是细又长的。他应该只是一个偷窥者。
另一个入镜,却没有给光的就是它,它正朝着敲鼓的人狂吠。伦勃朗并不是不喜欢它,看,它还戴着精致的项圈,只是这个场合可能确实不适合它出镜。
最后要来澄清的两个知识点
《夜巡》之后,伦勃朗就很少再作画,年他死后一文不名,被埋葬在教堂,甚至连墓碑都没有。原因并非因为《夜巡》的失败,而是他心爱的妻子在《夜巡》创作的同年去世,而他的儿子也在年去世。
《夜巡》其实并非发生在晚上,只是当时这幅油画涂着黑色的清漆,加上污垢,被人们误读为是夜晚。年清除了表面的清漆以后,黑夜变白昼,神奇的伦勃朗光像消失了,画面不再那么重点突出。下面这个对比照片真让不敢相信。
好在真实在博物馆的画作,仍然有着明显的光影对比。
现在这幅画在世界上最大的美术馆——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博物馆进行了长达十年的翻新,但当博物馆馆长WimPijbes年重新开放时,他自豪地宣布:“一切都改变了,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夜巡》。它是国家博物馆的祭坛,整个地方都围绕着这幅美丽杰作。”
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的大火造成了许多艺术品的流失,因此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竭尽全力保护伦勃朗的杰作。为了在紧急情况下保护它,国家博物馆在年为它专门安装了带有逃生滑梯的滑板门。
年7月,《守夜人》开始了一项万美元的修复工作,预计将持续一年左右。在此过程中,将拍摄成千上万张高分辨率照片和绘画的激光扫描图,以确保项目期间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