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专家多地组建空间碎片监测系统 为神十“扫路”
6月11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伴飞神十,逐梦天宫”神舟十号发射现场直播观看活动,航天控制系专家同时为大家解读神十、普及航天知识,广大学子与南京市民共同见证了神舟十号飞天的全过程。本报余 萍摄
6月11日,“神十”完美飞天,踏上为期15天的太空之旅,将开创中国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的先河。飞船成功飞天的背后,凝聚了众多江苏科技人员的智慧和心血,一大批“江苏元素”为“神十”保驾护航。
在浩瀚的太空,有着难以计数的太空碎片。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一旦遭遇多如牛毛的空间碎片袭击,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保证“神十”安全飞行,全国的航空、航天、天文专家在我国多地组建了一个严密的空间碎片监测系统,其中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专家在多个监测点布阵,与众多专家通力合作,接力配合完成“神十”的在轨空间碎片的观测任务。
“中国的空间碎片望远镜,能观测到近地点300公里以下和远地点3.6万公里的空间情况,是名副其实的‘万里眼’”。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熊建宁告诉,在“神十”飞天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专家们完成了空间碎片的动态分布分析,不断筛选应该纳入监测的空间碎片。从前期空间碎片的“扫路”监测工作来看,“神十”的飞行路线是安全的。
熊建宁介绍说,在“神十”遨游太空15天中,空间碎片的监测专家们连续对轨道上的空间碎片进行全天候观测,尽可能地对“神十”和“天宫一号”周围的碎片进行“摸底调查”,并把它们的轨道测算出来,对有碰撞可能性的碎片进行评估,为飞船定轨及规避风险提供更多的观测数据。
从“神一”到“神九”……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每一步,都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十四所的雷达参与和见证。了解到,在此次“神十”的飞天过程中,同样有十四所的雷达天眼紧紧追踪。这些雷达就像是牢牢掌握“神十”飞行轨迹的“风筝线”,无论飞船飞多高,一举一动都尽在掌握。
据介绍,这次十四所参与的主要是测控通信系统部分。专家说,一般飞船的观测和控制有两种“天眼”,一种是光学望远镜,另外一种就是雷达。光学望远镜有一定局限性,可见期很短,“飞船进入太空后,因为太阳光无法照射到,所以光学望远镜根本看不到。”但是雷达不一样,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段来监测飞船位置的,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可以全天候工作,而且不受天气的干扰,几乎没有“盲区”。
专家介绍说,“神十”进入大气层时,会和大气层产生剧烈摩擦,这个摩擦会造成高温和极其恶劣的环境条件,形成“黑障层”,这时飞船的其他应答装置完全失灵,需要靠雷达向一定的范围内发射电磁波,电磁波遇到飞船后反射,雷达锁定这微弱的信号,就可对“神十”进行定位跟踪。 (本报吴红梅)
原标题:航天专家多地组建空间碎片监测系统为神十“扫路”
原文链接:
稿源:中新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