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从名画马拉之死的谎言说起,看警队大
TUhjnbcbe - 2024/9/14 16:40:00

以往刑侦剧的主角,往往都是警察、法医或是心理师,这次又有新职业,模拟画像师。檀健次领衔主演、金世佳特别主演的罪案推理短剧集《猎罪图鉴》正在热播,模拟画像师的办案日常是怎样引发好奇。从名画《马拉之死》入手趣讲破案,也挺涨知识。

聚焦警察中的“大熊猫”

该剧讲述了因一起尘封旧案而结怨的模拟画像师沈翊和刑警队长杜城,在机缘巧合下被迫搭档,两人联手侦破多起离奇疑案,共同追踪谜底真相的故事。

“要抓住的不是相似的脸,而是不同的情绪”,为了破案,筛查嫌疑人,男主角沈翊时常在警局“办画展”。剧中,监控里出现了一名戴口罩和帽子的女性,刚到警队的模拟画像师竟复原出了其原貌。之前还有人拿着一张小孩的图像,要他画出其35岁的样子。该画像师还从审讯室里一名女性手上指甲油的光泽度,判断出小指的美甲是新做的。这些“神奇”的情节也让观众感叹,画见人心,“这也太神了吧?”

其实,男主角要演绎的群体,他们是警察中的“大熊猫”,是“最强辅助”。他们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正义“最准确”的模样,描绘案件背后的秘密,让隐藏的真相浮出水面,他们就是——模拟画像师。被誉为“‘神笔马良’与‘福尔摩斯’结合体”的模拟画像师,既能迅速从蛛丝马迹中获取有效信息,将缜密的刑侦手法和高超的绘画技能相结合,准确下笔勾勒出犯罪者最隐秘的面容轮廓。他们是艺术嗅觉极其灵敏的绘画高手更是知微见著的探案专家,目击者是他们的眼睛,而他们是揭开真相的手。之所以被称为“大熊猫”,是因为目前全国专业画像模拟员只有一百多名。

模拟画像是一种公安刑侦手段。一般指的是在有目击者参与协助调查的案件中,通过目击者口述,工作人员通过画笔、模拟画像专用软件等来描绘犯罪嫌疑人的面部肖像;如果这张肖像达到与犯罪嫌疑人50%以上的相似度,即可用来摸排、张贴,作为一个有用的线索使用。一般来说,模拟画像适用于有目击者,同时又没有犯罪嫌疑人案底照片的案件中。例如:抢劫、强奸、勒索、诈骗等。另外,在一些非犯罪场合也可适用,例如:为自己去世或失踪的亲友画遗像。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便有一批志在模拟画像技术研究,又有绘画基础的刑侦人员,陆续从事画像师职业。许多人一定听过,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公安部刑侦专家张欣同志。他因连续加班工作劳累过度,突感身体不适,经抢救无效于年10月20日19时许不幸逝世,享年58岁。他手握一支画笔,通过模拟画像协助侦破“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内蒙呼格案”等多起公安部督办大案,被群众和同事誉为“警坛神笔”“罪犯克星”和“警界画像第一人”。

怎么才能成为一名模拟画像师呢?剧中也揭示,需要过硬的绘画功底,对犯罪现场的侦查能力,还要对色彩、不同年龄段的面部结构等各方面有精确的判断,还要掌握犯罪心理学知识,善于和目击者沟通。

从“海捕文书”到电脑模拟画像

画像捉拿逃犯有记载的是在唐宋时期,官府在缉拿罪犯时开始利用体貌特征,当时遇有逃犯,官府便开具“海捕文书”,上面除写有逃犯的姓名、年龄、籍贯和体貌特征外,往往还配有逃犯的画像,即“画影图形”以便官民辨识和缉拿。

20纪40年代中期在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是“人像组合法”,其原理就是把一定数量、不同种类的相貌特征,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制作出模拟画像。就是人们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3号眼+5号鼻+8号嘴……”,拼出一张人脸。当时的“拼图库”是一个旅行箱大小的“人像组合箱”,里面装满了代表不同类型的五官塑料片,采用幻灯式的方式拼图、制作。

80年代初“人像组合法”在我国出现。80年代中期天津市刑科所将人像照片按五官分类,剪帖于模版上,将目击者选中的模版(如,脸型、发型、眼睛、鼻子、嘴)组合起来,就可以得到类似与于嫌疑人的相貌。重庆市刑科所采用收集照片,按脸型分类的方法,目击者在相册中查找与疑犯相似的照片若干张,剪帖相貌特征,然后组合在一起,便能得到与疑犯相似的照片。

20世纪90年代“人像组合箱”被移入电脑中,世界各国都推出了具有本国特征的拼图库,开发出了电脑人像组合系统。我国一些单位也相继推出了几种“电脑人像组合系统”。这些系统的推出,受到了公安部门的欢迎,破获了不少大案要案,在刑事侦破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传统手绘画像、人像组合画像之外,也出现了电脑模拟画像。年,《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项目》中包含一款目前最新的电脑模拟画像系统,是山西省公安厅协助开发的,就是大家熟知的《天网-智能画像专家》系统。

从名画入手趣讲破案,

《马拉之死》藏着三个谎言?

剧中模拟画像师是美术生出身,所以电视剧也从名画入手,从犯罪破案的角度趣讲名画。比如男主在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剧中,同学们手中拿着的是马拉的“验尸报告”,在没有照相机的时代,画家手中的笔就是记录现场唯一的工具,他们应该忠诚于现实,还原真相。然而在这幅画里,却隐藏着画家三个谎言。

一个学生提出,马拉早年为了躲避追捕,曾经长期躲在下水道里,这使他原来就有的慢性皮肤病加剧了,为了缓解病痛,他在家办公,每天泡在带有药液的浴缸里。但画中马拉的身体却很干净?所以,美化过的死者身体,是第一个谎言。

凶手在哪里?验尸报告上写,凶手在案发现场被抓,但画中并没有她。因此学生也提出,在马拉被刺杀后,科黛完全没有要逃离现场的打算,而是在现场宣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束手就擒。被抹杀掉的凶手,就是第二个谎言。

第三个谎言是什么呢?这个彩蛋揭开,就是马拉之死本身。“从一开始,画家就在欺骗所有人,关键的秘密就在马拉手中的便签上,写的是科黛在向马拉求援,马拉正准备资助她。可现实并非如此。马拉在遇害之前,给世人留下的最后文字,竟然是一份处决名单。这才是隐藏在便签之下的真相。这份处决名单里,写着马拉准备铲除的异己的名字。而科黛孤身进入险地,就是为了阻止马拉的杀戮。科黛曾经在法庭上说,我杀一个人,是为了拯救十万人。”沈翊说,“从远古的壁画到伦勃朗的夜巡,画家一直在历史中担当着存留现场,还原瞬间的使命,可是在这里,原本内容的一处小小改动,便让马拉从一个杀戮者变成了一个慈善家,让一个女英雄涂抹上了污名。绘画中的历史、现场,都是真假混杂的,我们可能要花上一生的时间去分辨。”

关于《马拉之死》背后的故事

《马拉之死》现藏于比利时皇家博物馆,是法国大革命时代最著名的画作之一,可能也是画家雅克·路易·大卫最重要的作品。画中的人是被仁慈、正直和无私的爱国情怀所美化的人,皮肤的色调如同冰冷的石头,马拉身上的伤口醒目、细致,如同十字架上耶稣身上的伤口。

大卫用他的笔将马拉的死绘制为了不朽的历史画名作,也是用这支笔美化了一个丧心病狂的屠夫。大卫在视觉上修复了马拉浑身的“疱疹性皮炎”导致的溃疡,从而不让观者对马拉出了名的丑陋形象产生恶心;又为马拉的手上的信笺,填上动人的内容。这样的艺术创造,为的是打造一个圣徒般的马拉,引起不明真相的观者对刺杀者的痛恨。

在保罗·波德里笔下,《刺杀马拉之后的科黛》与大卫的《马拉之死》一样,都描绘出了死者马拉被杀的现场,但波德里的图中则清晰地指出了杀死马拉的凶手——一个柔弱文静并且美丽非凡的女子,她的名字,叫做夏绿蒂·科黛。

年7月13日,科黛谎称要向马拉举报康恩地区的吉伦特派,要求跟浴室里的马拉面谈。她向他举报了18位吉伦特派人,都被马拉记下,打算第二天就把他们送上断头台。而科黛趁马拉不注意,拿出前一天准备好的菜刀刺进了他的胸口。完成刺杀后,她即没有逃跑,也没有掩盖自己的罪行,而是静静地等待被抓捕,坦然面对死亡。

她被卢梭和伏尔泰的启蒙思想影响,认为马拉这样的雅各宾派等政治屠夫将会毁灭新生的法兰西共和国,并且马拉应为年的“九月大屠杀”负主要责任。“我是为了拯救10万人而杀死了一个人,我是为了拯救无辜者而杀害了大恶人,为了使我的国家安宁而杀了一头野兽……”她在法庭上这样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楠

校对李海慧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名画马拉之死的谎言说起,看警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