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海市普陀区美术馆,一片“勃勃生机”。《生命肖像——杨建勇纸本新作展》在这里开幕。
艺术家杨建勇
展览由普陀区美术馆与胡润艺术荟联合主办,展出艺术家杨建勇纸本作品的新作。无论是画作上的草木蔬果、飞禽游鱼,还是描摹西方石像以及太湖石,抑或人类在水波中若隐若现的背影,都集中表现疫情期间艺术家对人生的新思考。
展出的多件作品落款是年2月。杨建勇告诉记者:“去年1月,结束在法国文化考察回到上海。像很多人一样,面对疫情情绪波动,我无法再平静地继续以往的创作,必须换一种方式表达所思所想。”
他启笔画画。他把鹦鹉画得如人类的表情肖像,黑漆漆眼睛寓意生命尊严;黑色猩猩的眼神以全知全能的视角俯瞰众生。
他画鱼摊上挣扎的鱼,“当它变为食物之前,眼神中充满顽强的生命痕迹,借喻着绝境中对生命的渴求。”
他画火烈鸟,浴火重生的火烈鸟在他的画笔下,戴上了突兀的眼镜和口罩。“眼镜代表着人类对防疫的知识渴望,口罩是这个时间段的标志。”
一组玲珑的太湖石呼应着展厅里的太湖石装置。在杨建勇看来,“东方石佛和西方神像,塑身的多是石材。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的艺术家不喜欢用石头来探掘生命。”
“本次《生命肖像》作品展,我们不仅仅看到了杨建勇对水彩本体语言的探索,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艺术探索,触摸到了他对于生命的态度,了解了他对于人生更为深入的思考。”本次画展策展人、上海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立行说。
“年是特殊的一年,杨建勇在年画下的东西,是借助形象来直接表达与生命有关的思考。这批画便是他的答案。”展览学术主持王瑞芸评论,“他总是先让自己的生命饱满了,然后顺便把笔下的艺术也饱满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展厅布展之时,展方希望观众可以在5米开外远观作品。因此,偌大的展厅撤离了平时展览时的遮挡,多处墙面留白,让观众“填写”对生命的思考。
杨建勇表示:“我更愿意创作能够引发思考的作品。绘画除了艺术家的个性语言,还需要思索、思考与担当,这才是当代艺术。”
展览将展至5月5日。
栏目主编:李君娜
本文作者: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编辑:朱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