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述
本人是一名中医爱好者,自幼喜欢中国一些传统文化,并且有很大的钻研兴趣,尤其是对于“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打坐修行”这类阐述自然和生命规律的知识情有独钟。上学期间机缘巧合下认识了我的中医启蒙老师,马忆祖先生,自此走上了了中医学习的道路。
我对于中医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所以喜爱了解相关的所有知识和技艺。第一次与师父聊天,我也抱着与大家同样的疑惑,中医是不是很难学,我现在学还来不来得及?而我的师父告诉我,中医的基础技术,三个月就可以学会,而往后,则是“道”的提升,要花一辈子。奇怪的是当时我并不觉得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反而好奇于如何去实现这个神奇的学习过程。
自那以后我跟随师父学习中医的许多基础知识和技法,当时医馆病人比较多,我们许多作为爱好者的徒弟有了很多实践的机会,大多都是以推拿开始入门,并不是为了很快掌握什么治疗方法,而是学会感受身体的变化,以及如何与患者沟通。患者往往也会对我们表达足够的善意,我想可能是因为师父的医德和疗效都比较好,获取了足够多的信任。
学医的过程是充实而又快乐的,虽然也很疲惫,但是兴趣使然,好几次偷懒不去,却也没有完全放弃学习。而直到现在,师父的所有徒弟里,也只有我和比我早学两年的大师兄还在这个行业之中努力奋斗着。
二.现代人对于中医的认识
在我学医的这九年时间里,听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声音,因为并不是一个职业的中医师,就可以从很多角度去理解这门学科。
先来说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迷信与科学”之争吧。在我最初学习了两年并初步掌握诊断,推拿,针灸,汤药这些治疗方法,而且在亲友身上取得不错的成果后,我就走上了学习中医的必经之路,逐渐变为了一个特别自负的中医狂热信徒,用一种奇怪的自信包裹了自己,而且特别排外!相信许多职业的中医师,养生行业的从业者,以及“土味”保健品的直销大师,都和我有类似的毛病。
名门正派的这些人,是自己走不出来,而三教九流则是为了商业化运作,利用抽象概念来欺骗群众感情。咱们中国人文化积淀深厚,浪漫主义色彩浓郁,阴阳气血这些抽象概念有的时候更容易说服人心,同样上千年的生存智慧也多少遗留些民俗习惯,有着潜移默化,但又说不清道不明的作用,“难得糊涂”的生活态度最终慰藉着每一个受伤的心灵。
有稀里糊涂的人,就有求知求索的人,这样的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发展,对中医提出质疑的人无疑是顶聪明的人,只不过很多人把客观“质疑”,自动转化成了具有摧毁意识的偏见。因而导致许多名门正派的正统中医和我这种情怀满满的爱好者,越发的不好好钻研知识,提高疗效,而是都走上了殚精竭虑的辩论之路,又或者称之为辩解。“天地阴阳,宇宙奥秘,生命密码,量子力学,因果报应”齐上阵,搞得大家一头雾水,稀奇古怪。问题是老百姓好像听不懂这些,更不关心,可能你说个气血不足湿气重他能似是而非的明白,但你要说波粒二象性,能量磁场或许就要拍屁股走人了。
科学是人类求知,假设并证伪的一个过程,真正科学的定义是什么,科学家有很多时候也说不清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使用已经发现的规律。我不会造多缸汽油机,但并不影响我学会开汽车!所谓的双盲实验只是数种证伪实验方法中常用的一种,在心理因素的干扰下,同样也有可能产生许多的偏差,并且双盲的目的就是在于消除偏见和主观看法的干扰,而进行严谨的对比,不知道那些用“双盲实验”攻讦中医的朋友会作何感想。
程序员敲得代码外行人看不懂,没有人会说计算机程序是玄学。“开水白菜”这道国宴用菜历时几个小时才做的出来,一颗白菜卖几百,也没人说这是糊弄人。各有各的讲究及章法,这些是历史的沉淀,文化的陶冶,科技的进步。所以外行很多事看不懂我觉得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隔行如隔山”“术业有专攻”,况且以我这九年学习对于中医的理解,却是认为其与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什么是中医?
中医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生存智慧,这种智慧被称为医学,就只讲一个问题,如何活下去?
纵观历史,乃至现在,人类的最终宿敌不是战争,不是灾难,而是疾病。只有疾病的规律是最难捉摸,最难控制,伤害最大。中医是祖先在适应自然,传承发展的过程中,研究出的一种,可以训练人们解决疾病问题能力的方法和思路。
实践行动可以发现未知规律,得出的规律可以指导实践的方法不断完善,完善的实践方法可以检验规律的正确性。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扬就是在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
中国哲学思维自古以来都是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进行观察世界的,具有统一整体观。讲究以顺应和融合自然物,自然规律为主,也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每一种自然物,自然现象,都具有其独特得“物性”,如所谓食物偏性,寒热温凉,自然环境的阴暗潮湿,光明热烈等等。而西方哲学思想的特点,使他们更加擅长于拆解,精细化的了解世界和自然物规律,这也是我们迄今为止,科技成果依然不如西方国家的重要因素。
两种思辨方式各有优劣,摒除商业利益和政治影响,在医学领域都是为了全人类的健康而付诸努力。现代很多人攻击中医用所谓“人指甲”“人中黄”“砒霜”治疗疾病,非常野蛮落后,这种看法则是以偏概全的。在医学发展历史中会有很多的探索,错误以及粗暴的方式,而这些方式最终会被淘汰,但应理解当时环境下其存在的原因。现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疗法,是全反式维甲酸加砷剂,而砷剂的提取就是来源于医书中对于砒霜治疗类似症状的启发。西方医学在没有研究出听诊器的时候全靠耳朵去听诊心脏病,男医生对于女士患者则非常不便。欧洲近现代才研制出麻醉剂以及产生对于细菌,病毒的认识,之前所谓的外科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无异于凌迟酷刑。中世纪还使得放血疗法风靡一时,多位历史名人都死于这种疗法。
“在现代医学启蒙之前,西方医学界一直以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和古罗马名医盖伦的体液理论为基础,认为身体和精神均由冷、热、干、湿等四元素构成,在人体内表现为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的混合,当四种体液平衡时,人身体健康且精神理性。”这种认识恰恰与阴阳五行理论不谋而合,但正是西方拆解细致化研究的思维根基,使其无法忍受整体性的医学观察,因而才逐步被废弃,走上大力发展解剖学的道路。
四.我对于中医的理解,运用,感悟
“气”这个概念在中医学中代表着生长发育的能量,涉及到了繁衍,成长,体力,精力,新陈代谢,等等各个方面,由于又是抽象概念,无法让大家理解,从而被误解。其中气又分为宗气,元气,脏腑之气(心气,肺气,脾气,肝气,肾气)。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激素”的概念是什么。
“激素”是高度分化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并直接分泌入血的化学信息物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它通过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它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性欲和性活动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那么“激素”实际上是由身体自主产生的,调节各项生理功能,产生的过程就是吸收,转化,释放。能量来源于自然空气,水,阳光,进食的食物。在转化的过程中呢,会释放热能维持我们的机体运转和消耗以及温度,同时调节各部分器官功能的正常代谢。那么有人就会问了,照你这样说,激素是个好东西咯?
我会回答是的,前提是自身转化的激素,因为其具备热能,以保持温度,而“热能”+“激素”就等于“气”。气产生于五脏,激素同样如此,由五脏所属的腺体产出,这些腺体,就是中医所谓的“三焦”。而人工提取的激素作为补充剂,是无源之水,并且没有转化过程中的热能产生,所以用则愈,不用则废,同时身体和心脏越发寒凉。提取物无法直接参与到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堆积后就会产生许多伤害,如过敏,肥胖,股骨头坏死等问题。
再说号脉,被诟病为迷信玄学。家中三岁的孩子无法制造出电视,但是很快可以学用使用遥控板点播付费的动画片看,还会用爸爸妈妈的手机扫码支付,我想这是一种常见生活现象。我们就如幼童,还不知道身体的生命原理,但是发现了身体的监测系统和使用规律,难道你愿意不去使用它吗?解剖学上千年的发展历史,近现代更是大力发展百余年,但直到上个月,依然有新的器官被发现,证明生命奥秘需要人类一代一代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未发现,以及大众暂时无法理解,并不代表绝对错误。
中医的公众印象不佳主要在于中医自身的“人设”,过于陈旧腐朽,对于病因的解释复杂抽象,照本宣科,缺乏自我理解,更别谈喻教于人了。中医在学习和实践中往往很少有同行之间的交流和探讨,但又渴望分享,就会给病人讲述许多辩证名词,殊不知是对牛弹琴,照现在流行的话讲,就是无法找到顾客的心理需求痛点。又或是异常高冷,懒言少语,给患者架子大,脾气大的印象。之前讲到,学中医必经的路,就是走出对中华文化,中医先师,中医流派无法抑制的狂热偏信,乃至最后发展成自负,许多人或许一辈子都走不出这样的怪圈,所以才有了同行之间相互攻讦,流派之间相互攻讦的常态。
找我调理的亲友,我多用症状去描述,如咳嗽,失眠,腹痛,头痛,停食等等,好似《伤寒杂病论》条辩,什么症状对应什么治法,却不提六经辨证名词,如此患者易于理解。并且讲述疾病成因,如情绪导致,受凉导致,饮食过快导致等等。成因准确,患者自知,就对自身健康有了确定性的概念,而不是云遮雾绕的模糊感,如此才能消除焦虑,托付信任。
五.中医现代如何打开?
现代科学常识,医学常识,是注定无法绕开的一种趋势,现代医学教会了大家认识健康,营养,疾病等观念,且不说某些观点正确与否,但终归是利于国民的一大举措。科学技术节省了人们的精力和时间,方便了生活体验,可以有更多机会选择喜欢的事去做,那么学习中医也同样如此,要学会拥抱新社会。许多外行也好,内行也罢,思维还停留在古代,认为学中医要熟背经典,学习易经,古籍,历代医案,耗费半生光阴才可登堂入室,治病救人,这种观点无形当中劝退了许多学子,同样无法适应当代快节奏的生活模式。照我看来,这种看法便如上个世纪流行的裹脚布般,简直就是“泥古”的标准典范!刻苦努力的学习精神是值得赞扬和尊敬的,但要有更加正确及科学的方法,少带一个“愚”字!
“用”永远比“背”更为有效,也更为重要,在很多不同学科,实践永远是掌握和验证理论的最高效方法,实践过后,才知道自己需要弥补什么样的理论,才知道自己学的方向对不对。所谓的现代医学,是有很多实验方法来做实践,但小白鼠和家兔永远与人类不同,中医是以几千年通过学习使用自然物的物性规律,得出的千年大数据,其中必然会存有许多臆想,以及无法确定之事,但其询证特性的基本原理是无法否定的。中医的学习直接研究人体,涉及人的生命健康,所以需要更加细化和精确的实践方法,才能稳中求效。而不是背三年经典识三年药,悟三年医理记三年穴位,闭门造车十几年后,直到见病人才发现是南辕北辙。
古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只能勤学善背,靠“思”去感悟,靠“路”去验证。今人信息共享(经典名著,各家医案,随时可网络查阅),思维开阔(学会辩证及用药方法),并且可以多方验证(看不同老师的讲解,感悟,求同存异),由简入深(外治法安全起步,再学诊断辩证,汤药),比之古人,学习力绰绰有余,那么又何愁中医在当代没有更好的发展传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