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巴西你能想到什么?足球?其实巴西还有一个地球上距离城市最近、最大的露天式垃圾填埋场,这个也算是巴西的名片之一。这个垃圾场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场场“寻宝”活动,很多人都依靠从垃圾堆中翻出值钱的废物为生,在这些人的眼中,垃圾堆俨然是金山般的存在。在这些人群中,有一个最厉害的“寻宝人”,他的记录是仅用大约1公斤重的垃圾,换来了27万元的人民币。
▲图一VikMuniz图一就是这个最厉害的“寻宝人”。当然从他的这身穿着和自身散发的气质来看,很难相信他是这数千拾荒者中的一员,但事实确实如此,他真的在这个最大的露天垃圾场中同其他的“寻宝人”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也真的用约1公斤的垃圾换来了27万元人民币。可是他的真正身份是一名成功艺术家,你相信吗?
▲图二VikMuniz他叫VikMuniz,出生于巴西圣保罗。今年已经58岁了,(图二)身着西装与社会名流参加各种活动才是他真实的日常生活。VikMuniz很久以前就移民到纽约,从事着摄影工作并且接触着绘画等艺术,如今的VikMuniz带着满身的荣誉回到了故乡巴西,他希望可以在自己的家乡找到艺术的宝藏。
▲图三VikMuniz在画展功夫不负有心人,VikMuniz最终在里约郊区,发现了这座对他而言是艺术宝藏的垃圾填埋场。接着VikMuniz开始在这里与其他的拾荒者生活在一起,慢慢的融入他们,体验着生活,挖掘着艺术,并且邀请他们加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VikMuniz的创作方式也是非常简单,他邀请拾荒者做自己的模特,请他们在垃圾场中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直到拍出自己想要的画面,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描绘和创意加工。
▲图四VikMuniz模仿梵高《星月夜》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很眼熟,对了,就是模仿你们知道的那个——梵高的《星月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作品有着跟原作相像的色彩、节奏感、还有……人像?是的,没有看错,那个月亮中确实有一个人像。跟原作还不同的是这个画面是由许许多多的小碎片拼成的,放大蓝色的星空,会看到密密麻麻的块状物品和其他的人像。这些出现的人像都是垃圾场内某些照片的碎片。
▲图五VikMuniz模仿塞尚《玩纸牌者》接着看看这张画(图五),拼接的痕迹更明显,VikMuniz用大量的碎片拼出了印象派塞尚的名画——《玩纸牌者》。这些作品所用的材料都是VikMuniz在露天垃圾场找到的不同类型的垃圾碎片,很完美的废物利用,最终形成了VikMuniz自己的艺术。VikMuniz通过将垃圾拼凑、用垃圾作画,将垃圾与艺术进行结合,组成了垃圾界的名画。可以说是一次恶搞、但更是一某种意义上艺术的突破。还有(图六)VikMuniz模仿马奈的《女神游乐厅的吧台》。
▲图六VikMuniz《女神游乐厅的吧台》我们平时也会在网络上某个大师的作品下看见有人留言说:“画的就是垃圾,艺术就是垃圾”。可现在VikMuniz却在用真正的垃圾“画画”,照网友们那么说,垃圾也可以换算成艺术!你也别以为VikMuniz只会用垃圾模仿世界名画,看下面(图七),他为一名拾荒者创作的肖像画,也是用垃圾场的垃圾碎片拼成的。
▲图七VikMuniz创作的“垃圾肖像”是不是有点不敢相信,垃圾也可以变得这样给力。而且用垃圾拼成的作品并不比真正的油画效果差,有时候视觉上的冲击力比油画更强烈,更有层次感。VikMuniz真的在自己的家乡找到了艺术宝藏,垃圾场内各种材质、各种颜色的垃圾应有尽有,VikMuniz也可以随意取用,更难得的是这些拾荒者也非常乐意配合VikMuniz进行创作,也更乐意自己可以成为VikMuniz画中的一份子。
▲图八VikMuniz模仿大卫的《马拉之死》VikMuniz用垃圾碎片也创作了《马拉之死》(图八),他想向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致敬。他根据大卫的《马拉之死》进行二次的创作,该画的创作过程也被记录下来做成了视频纪录片。随后,VikMuniz的《马拉之死》被人收藏,这幅画总共所用的垃圾也不过1公斤左右,却换来了约27万元的人民币,这些钱被VikMuniz送给了他在垃圾场的好朋友,他希望可以帮助他们改善一下穷苦的生活环境。
在我看来,VikMuniz的这一经历非常有意义,既找到了自己寻求的艺术宝藏,又在自己的艺术之路上突破了自己,最后还做了善事,夫复何求啊!你们认为VikMuniz的这些作品怎么样呢?他做的这些事儿有意义吗?
其他文章:
她的画荣获国际大奖,之后却越画越恐怖,自己都不敢看,你敢吗
冷军画破旧玩具卖万,放大10倍后,网友:这根本不是画
疯狂的画家,在活猪身上纹身,剥下猪皮后装裱,一张可卖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