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
TUhjnbcbe - 2025/1/18 17:17: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分享会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8/5469129.html

在四川泸州沱江过河,有一处地方叫小市,明代称小市厢,在泸州城中心半岛沱江对岸与长江汇合处,那时人口约百家,人户稀疏,几百年来沧海桑田,后一度成为川南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和物流中心。

其实在宋朝的时候,河运占据长沱两江交汇之利,这里就已经是商贸往来繁荣之地,明清时期,小市可是热闹非凡。

明代状元杨慎也曾经作诗道:“颜阖欲移家,东陵学种瓜,东津风剪渡,南浦月笼纱。地净怜春草,江清爱晚霞。维摩虽示疾,犹解散天花。”

虽然居住主城,却羡慕小市的人情风貌,引发他移居到小市来种瓜的想法,更是对此地“地净怜春草,江清爱晚霞。”艳羡不已。

所以说到小市,泸州人不免会提及小市那句歇后语“泸州过河——小市(事)”,不免会自豪当年航运的发达,更会遥想佘英等人袍哥人物的豪气干云。

但是还有一个人,值得我们去了解,他就是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中国现代画坛独领风骚的艺术巨匠——蒋兆和。

年在泸州小市卿巷子一处并不豪华的院子,一家破落的书香世家出生了一个男婴,取名蒋万绥,就是后来的蒋兆和。

别看蒋家在泸州当时也算大户人家,可是蒋兆和父亲这家可不咋地,蒋家清初在泸州就颇有名望,到了清末分支也不少了,而蒋兆和没有继承富贵祖荫这么的好运,其父虽为清末秀才,却只是私塾学堂里的一介教书先生,有妻小儿女一家六口要养活,食仅果腹,生活之清苦、窘迫,与当时的乡亲邻人是一样的面貌。

年轻的母亲是一个普通家庭妇女,日子过得操心困窘,性情亦难‘怡人’‘养人’。蒋兆和如有顽皮,遭受一顿责打是免不了的事。更坏的还是,日子简单清苦也就罢了,父亲却吸食鸦片,这对一家人的生活无疑是雪上加霜。在多年苦劝无效之后,心情绝望的母亲服食了鸦片,弃一家人走了。

这些人生不堪的遭遇落到了蒋兆和身上,要说他本来贫寒还好,可是家里偏偏还不是农夫之家,小时候跟父亲学习工笔,居然启蒙后天赋颇佳,因为幼小身体薄弱,又拜着泸州国术大师余良弼门下,学习武术,虽然不能说文武双全,却给他打下了很好的童年基础。

母亲走了,孩子们失去了母爱,又照管无人。而父亲的教书生涯也未维持太久,失了业,回家便卧床不起。蒋兆和就是家里唯一的男娃儿,又是长子,他无疑是要挑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了。

难怪后来在提及自己的人生教养时,蒋兆和写出的是感受凄凄的“三无”:家无余荫,既无严父,又无慈母。

为了生活他不得不离开故土,远去上海,开始了人生的新篇章。

别看他的家庭在童年支离破碎,父亲一身本来的学识却没有埋没和私藏,在儿时尽数交给了他,有了传统文化的基础,也促使他以后在绘画上有更大进步的可能。

外出是谋生,并没有想过成为什么家,所以他把画画一开始当作吃饭的手艺,为了不挨饿,他不仅仅学国画,还学西洋画,并且二者融合贯通,早年在家乡也给人画肖像谋生,后来到上海也制作很多广告画,与其说是画家,不如说是画工和匠人,因为要活着。

但是内心深处的东西是隐藏不住的。从年抵达上海到年认识徐悲鸿之前的这七年间,蒋兆和先后在上海数家大百货公司画过画像,从事过实用性的商业美术广告、橱窗设计与服装设计等工作。虽然只是为生计而作,但幸好是他由衷喜欢并擅长的活儿,他勤快极了,样样工作都尽量做到最好,不见少年的一点懒散与应付。

这也是对他画画打下了坚实基础,并且融入了更多技法。而上海,如同今天泸州人被成都虹吸效应一样,机会自然比在老家多多了。徐悲鸿是他的伯乐,而他也没有让徐悲鸿失望。徐悲鸿对蒋兆和一直看重与提携,也正是因为他的灵气与执着,在没有专门的老师和培养他,完全靠自己的不断吸取和钻研才有了当时候的局面。

然而,吃饱饭的蒋兆和并没有停留不思进取,安于享乐和以名度日。民国时期的中国,比之清朝末年好不了多少,世界纷争,国家也动乱,从少年时的背井离乡到成年后的东奔西走,灾荒、饥饿、压迫、战乱、屠杀,没有一样他没有亲身经历过,真是苦在身上,看在眼里,痛在心头。

他最终把这些,用自己的笔勾勒成了震撼人心的《流民图》,未必他本人乐意,如此而流芳千古,但是他的悲天悯人,确实让人深受感动。

新中国成立后,蒋先生还画了大量古代人物肖像,成为后来几代人童年的记忆,语文课本上的杜甫等人,就是他按照自己形象画的。也有他自己的影子。

作为泸州人,蒋先生当然值得我们骄傲,所以有时候你可以去他泸州小市的故居看看。感受一下这位画家的伟大。从画师到大家,他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用笔画勾勒出人间悲喜。

1
查看完整版本: 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