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录制音频节目《中国刑侦大案|尘封档案揭秘》时,64岁的冯基宇觉得自己又年轻有劲儿了。
职业素养与休闲爱好的碰撞,为冯基宇本人与音频节目带来共同的火花:凭借退休前长年拍摄、采访警察的经历,音频主播圈内很难找到像冯基宇这样了解警察的人;早年在天津人艺演话剧的经历,又让他无疑是警务人员中最会讲刑侦故事的。
在喜马拉雅,和冯基宇一般大的老人不在少数,60岁以上的主播已超过5万名。借助音频,他们用悉心整理的人生阅历与世界保持同频共振,并宣告着:人到暮年,依然活得多彩。
赋闲在家,当代老年人“说”出自我
点开喜马拉雅内五花八门的破案类故事,“津门老警察”冯基宇的节目在其中代表着一类重要的存在。
“你听说过凭借一只高压锅就认定的一起没有尸首的凶杀案吗?你感受过一个肢解过肢体的房间会有多阴森恐怖吗?你见到过一桩命案同时掩埋了7具血淋淋的尸体吗?你想象过一个杀手连孕妇体内的胎儿都不放过吗?”
冯基宇的发刊词就写得山雨欲来风满楼。能把刑侦故事讲得风生水起,与冯基宇早年的话剧演艺经历密不可分。生于京剧世家的他从小爱唱,但老天爷不赏这碗饭:年,他被下放农村,声音在那期间变粗了。在万难之际,他的姐夫找来天津人艺的老师,指引他改学唱歌和朗诵。
喜马拉雅主播:津门老警察说案
冯基宇在农村的十年间,文艺十分匮乏,他的戏瘾直到自己被分配到城市的汽车轴承厂后才能大肆释放。“几乎一排戏的时候,每天晚上都要去,工厂在东丽区,活动地点在和平区,每天下班骑车一个小时,排练完再一个小时骑回来。”老冯说,为了方便排练,他申请上早班,从早上六点到下午两点,“就这么大瘾。”
然而好景不长,工厂对冯基宇经常被话剧导演四处借调感到不满。人事档案的关系调动了一圈,编制只能在原点,这让他心灰意冷。直到年,妹妹帮他报名了天津市公检法面向社会的公开招聘,并鼓励他参加考试。
这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意味着不用大学学历,也不用任何经验,考中了就是公职人员。而回顾冯基宇的人生长路,这无意中成为自己把话剧技巧应用于记录警察故事的开端。
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春风,市局跟天津市电视台第一次合办了一个宣传类刑侦栏目叫《津门橄榄林》,冯基宇的老底子让自己春风得意地变身为主持及出镜记者。穿着制服,戴着警衔,时而在要案现场,时而在演播室,成为要案记者的老冯到过数不清的鲜血淋漓的现场,拍下第一手素材,有时他到了,还没到。
警务生涯的32年里,冯基宇采访过百余位警察、记得形形色色的刑侦现场:三伏天里的法医室,尸臭熏得人要吐,但法医连个口罩也不戴,跟闻不见似的;民警因车祸双侧股骨头坏死,但还在坚持上案发现场;在天色擦黑的傍晚和凶手去埋尸现场指认,7具惨不忍睹的尸体被一具具挖出,下山的警员无不脸膛煞白......这些经历都成为讲述刑侦故事的牢固托底。
起初是无心,冯基宇用一口标准播音腔的天津话讲起了职业生涯中见证的无数案子,在当地反响不错。后来被喜马拉雅编辑发掘,他专门开了档普通话的《中国刑侦大案|尘封档案揭秘》。
冯基宇演播的《中国刑侦大案》
把一生的阅历投射于声音的特长和兴趣里,让自己的退休生活依然焕发生机。喜马拉雅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冯基宇”,他们老来赋闲,又像这样“说”出自我:已经岁的退休医生刘光汉,是平台上最年长的主播,他将自己几十年来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上百种疑难杂症娓娓道来,帮助大家解除痛苦、享受生活;67岁的独立学者、《物演通论》作者王东岳通过节目《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获得了万播放,他也是喜马拉雅平台上收入最高的60岁以上主播......
喜马拉雅的老年主播群体中,尽管有余秋雨、易中天等著名知识分子传播中国文化、禅学、经济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但“三百六十行”的经验、并非来自“状元”的阅历分享同样宝贵。就像冯基宇提到做节目的初心:退休老警察是远离专业事务的没落,奋斗在一线的老警察更是无处话凄凉,“很多人干警察好像有瘾。”
在喜马拉雅上的“60岁+”主播中,也有人成功转型为“演播艺术家”。比如,平台上播放量超过4.7亿的有声书《明朝那些事儿》,就出自现年65岁的主播王更新。不少听友在他的节目下留言:“还是王老师的版本最喜欢。”
喜马拉雅主播:王更新
生于年的王更新曾是军区战斗话剧团的一名演员,还在河北电视台做过制片人、主持人。录制有声书时,王更新把自己的声音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包括《明朝那些事儿》在内,王更新在喜马拉雅已演播录制完成六本有声书,其中《锦衣春秋》播放量超过万,另有两本书正在持续更新。
目前,王更新有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