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热爱自然,喜欢风景画,尤其偏爱色彩和它传递出的情感,那没有理由错过威廉·透纳(WilliamTurner,—)的画作,无论是他的油画、水彩画,还是素描及笔记。
威廉·透纳(WilliamTurner,—)
透纳是英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浪漫派画家,以独树一帜的色彩表现和狂风暴雨的绘画题材而闻名。但他的人生看起来并不像他笔下的海面那么波澜壮阔。
透纳出生于伦敦,14岁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30岁左右,在母校担任透视学教授并开设了自己的画廊,终生未婚,76岁在贫病中离世,身边的人说他性格阴郁、孤僻且悲观。
〔英〕威廉·透纳《运输船遇难》布面油画.7cm×.2cm年葡萄牙里斯本古尔班基安博物馆藏
与他相伴最久的,只有绘画。绘画不仅映射了他的内在世界,更是他全部的外在世界。他独自游历欧洲,草稿本上从瑞士的雪山一直描摹到威尼斯的贡多拉小船。
透纳的风景画通过光和色彩表现出激情和力量,有着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让观众产生一种敬畏的崇高感。
〔英〕威廉·透纳《雨、蒸汽和速度——伟大的西部铁路》布面油画91cm×cm年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暴风雪·汉尼拔大军穿越阿尔卑斯山》是透纳早期最具气势的代表作品,灵感来自他对一次暴风雪的观察,表现了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在公元前年率领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远征意大利的场景。
〔英〕威廉·透纳《暴风雪:汉尼拔和他的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布面油画cm×.5cm年泰特不列颠美术馆藏
透纳没有在画面中表现汉尼拔将军本人,而是表现了汉尼拔大军在暴风雪面前的挣扎和无奈,在肆虐的暴风雪中依稀出现士兵和剑戟的身影,营造出战争的激烈程度。
《暴风雪:汉尼拔和他的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局部)
《奴隶船》是透纳风景画中最具社会意义的一件作品,描绘的是发生在年的真实事件。这件历史事件被托马斯·克拉克森记录在畅销书《废奴贸易史》中,作家的描述给了透纳创作的灵感。
〔英〕威廉·透纳《奴隶船》布面油画90.8cm×.6cm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他用强烈的色彩、充满激愤情绪的艺术语言描绘了这个残忍、野蛮的场面,作品最开始的命名是《台风将至,奴隶贩子将死掉的和将死的奴隶扔下海》,渺小的人物形象和辽阔的大海和天空之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凸显出大自然的无穷力量和人类的脆弱。
《奴隶船》(局部)
透纳特意强调了阳光和水汽,橘红、柠檬黄、玫红、暗紫色构成这幅画的色彩旋律,既有光色的变化奥妙,也营造出残阳如血般的可怖画面,赋予色彩情感的力量。
《奴隶船》(局部)
天才常遇的“瑜亮之争”为透纳的职业生涯增添了不少压力,约翰·康斯太勃尔(JohnConstable,—)一直是透纳的头号竞争对手,且隐隐压透纳一头。他们都擅长风景画,两人的人生经历也有相似之处。
约翰·康斯太勃尔(JohnConstable,—)
康斯太勃尔出生在英国乡村的一个磨坊主家庭,只比透纳大一岁,青年时期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性格喜静,不好社交。尽管当时靠肖像委托订单更容易谋生,家乡的田园风光却始终是康斯太勃尔画面的主角。
直到年,艺术理论家约翰·拉斯金(JohnRuskin,—)前所未有地推崇和赞扬透纳,他的作品,特别是那些本不受重视的水彩画作才得到学界认可。他也因对光线的把握和对色彩的巧妙运用,被后来人奉为印象派的先驱。
〔英〕威廉·透纳《海上渔夫》布面油画91.4cm×.2cm年泰特不列颠美术馆藏
〔英〕威廉·透纳《蓝色里吉山》纸本水彩年泰特不列颠美术馆藏
〔英〕威廉·透纳《暴风雪——汽船驶离港口》布面油画91.4cm×.9cm年泰特不列颠美术馆藏
与康斯太勃尔画面的宁静祥和不同,透纳的风景画有着更为激情的一面,色彩是他作品的主角,模糊的形式和不确定的构图成为他的特色,对现实的关切是他区别于同代人最为重要的特质。
内容选自《最美西方绘画幅》及《油画》年第4期
《泰晤河畔的上层艺术藏品室泰特不列颠美术馆》(作者:周小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