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国古代绘画中,相术入会与神怪异象
TUhjnbcbe - 2025/3/29 17:58:00

在中国,皇家祭祀时叩拜先皇画像是很早就有的传统,但是私人肖像成为一个重要的绘画类别则始于16世纪晚期,这是社会经济不断繁荣和自我意识不断提高的结果。

这种早期的大幅真人尺寸画像是典型的晚明正式肖像画,画中人正容瑞坐,画家绘其正面容像,逼真酷肖,身体则完全隐罩在大褶宽袍下。据画中所题,此画是作者在其曾叔祖抑斋先生85岁生日时所绘。

其表现手法以线描为主,只在人物面部特征表现上略采用光线和阴影——这种西方绘画技巧,于16世纪进入中国,但直到17世纪中叶才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绘画中。

明祖德《抑斋曾祖父八十五龄寿像》部

面相学是一种从人物面部特征分析其性格的技艺,在中国被广泛用于算命以占卜吉凶,后也为肖像画家们所用,以尽可能增加笔下人物正面表情的可读性。此幅中被画者的面容可能多少有些理想化的修饰,神态和蔼可亲。他传统袍服上硬挺的衣纹褶皱,与其栩栩如生的面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幅寿像作品的人物,看其服饰,从未担任朝廷官元抑或致仕后服制从家居常服之礼。这是现实人物肖像画的特色。除了现实人物肖像画外,中国古画中还有一种便是宗教人物画。

明吴彬《十六罗汉图》卷明吴彬《十六罗汉图》卷

17世纪,福建画家吴彬迁入南京,以擅长山水和佛教题材画供奉内廷。吴彬终生信奉佛教,是南京栖霞寺在册的俗家弟子。

中国古代民间想象中,托钵僧、术士等往往是活罗汉,会法术有神力,每当政府腐败时,就变成救世主的化身。吴彬对诡怪奇异奇异造型的痴迷,使其绘画呈现出一种乱世末日的颓废之气。

《十六罗汉图》是吴彬传世最早的作品之一,他以造型古怪的拟古之笔绘画人物,对明末人物画家影响深远。画中罗汉形象极具戏剧性,其灵感可能来自于一些流行的宗教题材戏剧或宗教活动的造型。

明吴彬《十六罗汉图》部分

尽管吴彬偏好讽刺漫画风格,但他很注重笔下人物细节的精妙和情感的传神。为了描绘这两个僧人,吴彬对人物造型的细节倾注心力,从布满皱褶的面部肌肉,到粗劲竖立的须髯,以及奇异的发型。

明吴彬《十六罗汉图》部分

吴彬对佛像幽默怪异的描绘很可能是为了提醒观者:高德圣洁是一种内在修为状态,往往被掩藏在一种与之不相协调的外表之下。

吴彬画中的罗汉,无论是久坐、长甲、干瘪还是变形,都只是通过表象的呈现,表达深刻的内涵和指鉴意义,颇为耐人寻味。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古代绘画中,相术入会与神怪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