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钱塘江畔,“永恒的风景——19世纪以来西方油画真迹展”悄然亮相,该展是遇见博物馆推出的馆藏系列展,甄选了其馆藏的件十九世纪以来欧洲绘画精品,系统地呈现了十九世纪欧洲社会自然观的变化。因为摄影和绘画原本就有很多相通之处,我也就格外认真地来回走了两三圈,西方的特色油画的确和水墨水彩的风格大相径庭,所以喜欢画画或者拍照的朋友到此一游,应该都不会感到失望。
虽然这些油画的规格和大小不一,却被有序“镶嵌”于色彩鲜艳的幕墙上,题材的时间线包罗文艺复兴到19世纪,向我们生动展现了西方世界从“旧大陆”到“新大陆”的转变过程。这些“永恒的风景”不仅可以让观众接受到西方艺术古典至现代的美感,也让大家近距离欣赏到自带异域风情的欧洲风光,确实很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作为普通人,平日里一次性接触这么多真迹艺术品的机会并不多,像偶尔的小展或者活动,摆放出来的油画也大多是复制的,更过分的有些还是印刷品。而这次“油画真迹展”就因此显得更加珍贵和难得起来。
因为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欧洲的生产力,所以使得整个大陆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从乡村到城市,从内陆到海洋,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油画展大体上就可以划为五个单元,分别是“假日花园”、“层林光影”、“田园野趣”、“自新大陆”和“雾海启航”。
这些画作是欧洲艺术家眼中的多彩世界,里面既有印象派大师雷诺阿以自己儿子为模特创作的肖像,也有巴比松画派的发起人特罗容创作的田园牧歌,还有连接起巴比松与印象派的绘画大师、莫奈的老师欧仁·布丹笔下的旖旎海岸。一走进展厅,观众就仿佛步入了西方油画的艺术海洋,而它们似乎已经成为欧洲人文和风景的精华,供他人或者他国赏析交流。
(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多多留言,欢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