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鲸(年~年),字波臣,福建莆田人,中国明代画家。一生往来江浙一带,为人写真。擅画肖像,在继承粉彩渲染传统技法的同时,汲取西洋画的某些手法,形成注重墨骨,层层烘染,立体感强的独特画法。所画人物肖像强调观察体会,抓住最动人处,精心描绘,尤注重点睛,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如镜取影,俨然如生”之誉,从学者甚众,遂形成“波臣派”。
曾鲸活动于浙江杭州、乌镇、宁波、余姚一带,侨居江苏南京,专门从事肖像画创作,并开创了“波臣派”,是画史上最为杰出的肖像画家之一。曾鲸的成就在于对传统的肖像画法的继承和发展。古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略用淡墨勾出五官之大意,而后全用粉彩渲染,如唐宋时期的代表作品《历代帝王图》、《韩熙载夜宴图》等。自宋·李公麟把白描大大发展以后,元明之际的画家又多采用白描的手法写像,如元代的著名肖像画家王绎的《杨竹西小像》。
曾鲸所开创的画法在于它先用淡墨线勾出轮廓和五官位置,然后注意墨骨,以淡墨和淡赭石按面部结构层层渲染出阴影凹凸,较之前代更具立体感。“每画一像,烘染数十层,必匠心而后止”(姜绍书《无声诗史》)。通过层层烘染使得画面上不着痕迹而浑然一体。画家仅在面部先用细线勾勒,再敷色晕染,更类白描之法。在曾鲸的传世作品中,《王时敏小像》图轴颇为有名,此图乃曾鲸中年所作。先勾出清晰的墨线,再用淡色渲染。衣褶随笔而出,落笔遒劲流畅,点睛生动,神采如生。
曾鲸《王时敏小像》
最能反映“波臣派”代表性风格的是曾鲸作于五十九岁的《张卿子像》图轴。被董其昌、陈继儒称为“奇才”的诗人兼名医张卿子乌巾朱履,左手捻须,意态安详。画像面部先用淡墨多层烘染,再行敷色,赭石中略掺铅粉,耳朵等部位则用较浓的赭色勾提,达到笔墨色浑然一体、形神兼备。
曾鲸《张卿子像》
曾鲸的肖像画法在当时颇为流行,一时间从学者甚众,影响也很大。据史记载,继承他的画法并留下姓名的就有四十余人,如:谢彬、金谷生、徐易、廖君可、刘祥生、沈尔调、张玉珂、陆永、顾宗汉、沈韶、张子游、徐璋、沈纪等,因曾鲸号“波臣”,遂把这支声势浩大的肖像画派称为“波臣派”,其中谢彬当数最得其师衣钵而造诣最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