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仿真绣和正则绣(乱针绣)的创立及代表作
承接文章的精神,今天的更新不从地域产业划分,不讲四大名绣,而是继续讲人,讲那些为刺绣艺术默默奉献的女性艺术家所创立的刺绣流派及精彩作品,这些作品为刺绣艺术的发展开创了新的纪元。
沈寿的仿真绣
图1,《美国女优倍克像》这是一幅沈寿历时三年创作的仿真绣像,完成于年,系这位著名的刺绣艺术家辞世前的最后一幅精品杰作。运用羼针、套针、旋针、虚实针等苏绣技法结合沈寿吸收的西洋画的光影层次仿真绣技法,将人物肖像绣得出神入化,尽善尽美。作品在美国展示时,女优贝克曾想以高价求购未果,现此历史遗作珍藏于南京博物院。
图2,《蛤蜊图》仿真绣,是一幅35×28厘米的册页,此绣虽然不是绣的人物肖像,但同样以仿真美术绣的技法,把蛤蜊的立体、机理、质感绣得形象逼真。蛤蜊的明暗处理得当,如在大蛤蜊的高光处,以露底留白的方法表现,背景底料的白色都用象征沙滩的棕黄色颜料烘染,巧妙地突出了蛤蜊的生长环境和自然状态,表现了沈寿绣以外的美术理解能力和令人叹服的仿真绣功力。
图3,《耶稣像》这是极为经典的沈寿绣仿真绣作品,是她于40多岁绣的一件成功之作。绣品在“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原画为文艺复兴晚期意大利画家琪特的油画,取材于《圣经》耶稣遇难再生的故事。年沈寿借南通女工传习所筹建中的空隙,回苏州暂住,期间前去拜访著名画家颜元先生,几年前沈寿绣《八仙上寿图》进献刺绣寿诞的图稿就是颜老先生创作的。而《耶稣像》的绣稿,就因这次拜访,得到了颜老的儿子颜文樑的帮助,这位留法的青年油画家从西方名画《荆棘冕冠》中,选择了主要人物耶稣的头像,替沈寿画成绣稿并绘到绣绷上,为沈寿讲解了相应的油画知识要领,沈寿用仿真绣技法绣制,绣好后又请颜文樑稍作修改润色,使得这幅鬼斧神工之绣一举惊世,并几经辗转终于归国,现藏南京博物院。
杨守玉的正则绣(乱针绣)
图1,《少女》此幅乱针绣是杨守玉在一九四七年绣的。她用纵横交错、分层加绣施色的乱针绣自创技法,表现出少女清纯朝气,恬静秀丽的青春形象,绣品色彩柔和朦胧,白皙的皮肤,白色的连衣裙,浅色的背景,衬托着少女花样年华,绣得极为真挚感人,展现了一代才女杨守玉的优良艺术修养。
图2,《美女与鹅》是杨守玉乱针绣代表作之一。取材于希腊的神话故事,画面上一片幽静的森林前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女与一只洁白的鹅相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那么自然、纯真、和谐。美女松柔的长发及细腻的皮肤,在乱针绣长短交错、参差组合,粗细交融的表现下,极富质感、立体,具有光影变化的神韵,展现了“乱针绣”崭新的艺术天地。
图3,《美女与骷髅》是杨守玉的又一乱针绣力作,美女的头发,面部及肌肤都洋溢着青春的健康活力,而背景却以隐约可见的骷髅衬托。作者用这种虚实对比,揭示了一个“生与死”乃生命中自然规律的主题,耐人寻味,当你欣赏了刺绣艺术之美,是否也让你感悟了人生须得珍爱生命的真谛?杨守玉的才识修养在这又见一斑。
杨守玉(公元~)出身书香门第,江苏武进人,是为刺绣创新作出贡献的杰出女性。她从小向表姐学习刺绣,而打下基础,年考入常州女子师范绘画专修科,是著名画家、教育家吕凤子先生的得意弟子,毕业后受聘于吕凤子创办的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院,任绘绣课教师。她在校任教期间,借凭自己文、绘、绣等方面的素养,一边教学,一边对刺绣进行变革创新,由于她的能画擅绣,又有文学功底,她用传统刺绣针法,结合素描笔触,油画明暗对比,色彩光影的特点,终于创出了新的绣法,即以看似长知交叉杂乱无章的线条,通过层层加色来完成绣品,一改传统的排比其线、密接其针的方法,首次作品《老头像》、《儿童》尝试成功,风格新颖,使所有人眼前一亮。这一革命性的创新,可谓“以新意,运新法”,令人赞叹不已。此后,杨守玉在她三十多年的任教生涯中,创作作品迭出,硕果累累,人们对此绣法名为乱针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