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介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新展发光反光第十九届海平线绘画雕塑
TUhjnbcbe - 2025/8/4 18:40:00
    

art

中华艺术宫

发光·反光

新展·海平线

年12月9日下午,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发光·反光——第十九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以嘉宾预览和开幕研讨会的形式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0米层17号展厅拉开帷幕。(以下简称“海平线”)

上海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沈文忠,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郑辛遥,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李向阳、朱国荣,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翔,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立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论与策展艺委会主任李旭,委员马琳、汪涤、徐明松,知名评论专家林明杰、徐可、项苙苹,本届“海平线”策展人李晓峰,联合策展人傅军、黄燕,以及参展艺术家等观摩展览。

三光辉映

呈现长三角艺术发展

海平线

第十九届“海平线”秉持创新与经典统一、现实与理想结合的策展理念,围绕都市文化与文明,兼顾长三角独特的艺术生态,提出了“发光·反光”的展览主题,以期以城市之光、时代之光、艺术之光三光辉映,立体呈现近两年来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艺术重要发展与变化。

经主办方和策展组遴选,安家寰、曹再飞、陈霈、陈彧君、皋翱、洪丹、胡为一、江立宁、蒋吟、金今、李会、李雪、林印吉、马俊营、鸟头(宋涛、季炜煜)、庞海龙、秦岭、史怡然、宋智容、孙源、唐音、田学森、王一、吴谦、夏存、徐卫红、许翔、于雨田、张宁、朱佩鸿(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等30位/组艺术家参展。其中,上海本土艺术家21人/组,长三角及全国艺术家9人;30周岁以下2人,30-45周岁24人/组,46-48周岁4人,平均年龄38周岁。

参展艺术家遴选是以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各艺术委员会和策展组推荐的人选为基础,围绕“发光·反光”主题,学术视野从上海本土及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向全国和国际延伸。最终入选的艺术家阵容整齐,总体都有学院背景,成长经历更加丰富,有相当一部分有海外留学及职业经历,还有一部分已经是业界享有知名度的成熟艺术家。

余幅/组作品

共同探索新观念

海平线

展出的余幅/组作品,以油画、雕塑为主,兼具水墨、水彩、综合材料、装置艺术、摄影影像等多元艺术语言形式,整体呈现了在中西文化交流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上海和长三角地区中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和学术思考,以及在新观念、新手法、新媒介等方面的有益探索。

比如,陈彧君的系列绘画作品是在镜面亚克力上创作而成,通过不同属性的材质、技法、对象、时空以及文化之间的对话、碰撞与交融,来分享个人对乡愁和基因的持续探索;王一的系列绘画及装置作品,将古典绘画技巧与标准化生产的工业材料、现代主义设计和建筑范式结合,形成围绕社会机制与自然元素的抽象化表达。

许翔的实验影像作品《二十四山━方格》运用传统的绘画材料宣纸和墨在纸面上重复绘制方格来呈现影像与绘画之间的关联;马俊营的《丝路新生》系列作品,以中国传统大漆材料和当代漆艺术语言入手,将古今丝路进行跨时空对话与交流;林印吉的系列绘画作品通过尝试很多不同的材质和工序,收获各种意料之外的偶然;陈霈的系列作品借用工业秩序的抽象花纹图案的玻璃,转换传统的经典绘画,等等,都在继承优秀艺术传统的同时,展现了鲜明的、与时俱进的当代精神。

艺术家多维度创作

精彩诠释“发光·反光”

海平线

策展人李晓峰谈到,“‘发光·反光’是第十九届‘海平线’的主题,也是观看本届参展艺术作品的维度,参展艺术家从天文学、物理学,到心理学、社会学,从科技到文化,从自然到精神,用自己的作品对‘发光·反光’做出了精彩诠释。”

比如,皋翱的系列绘画作品以“褶皱和镜面反光”等生活中的平凡客体为表现主体。他认为,“不论是柔软质感中游走的光还是在工业化冰冷反射中的光,都是附着在物体上的情感之光”;朱佩鸿的《spaceo》巨型气模艺术装置,通过对光与空间深入的探索与思考,表达了在无穷宇宙之中色彩能量的膨胀与变化;宋智荣的人物肖像创作《灵性的容器》和《人物图纪》素描集,则从历史人文的角度对“发光·反光”做出自己的解读;史怡然的系列绘画作品,用宛如梦境的现实与感官的错位,呈现出一种超现实主义的诗意;蒋吟的绘画作品对光的探索不仅在于构图、笔触,更体现在媒介铺陈、色彩对比和材料冲突中,且始终贯穿于作品的灵魂之中。“鸟头”以摄影为创作基础,将关于他们自身的成长思考内化到他们的图像语境中,以照片矩阵的形式呈现了自我更新进化的“鸟头世界”。艺术家们用创作表达他们对所在城市的独特理解和感知,在审美取向的共性追求中张扬着个性的艺术语言。

第十九届“海平线”的展呈方式延续往届的做法,为每位/组艺术家提供相对完整的一面展墙或一个空间,从而形成若干个风格迥异的艺术场域。策展人以多变的动线节奏,串联起艺术家们或高昂热烈、或清新明快、或含蓄内敛的艺术表达,同时将影像、装置和雕塑作品穿插其中,构成一曲情绪跌宕的视觉交响乐。多维度的观展体验,传递着与时代之光、城市之光交相辉映的艺术之光,促使观者从感官层面的感受步入理性层面的反思。

历时36年坚守如一

“海平线”迈向艺术新未来

海平线

年6月19日,“海平线86绘画联展”在上海美术展览馆拉开帷幕,自此开启了“海平线”融展览、研讨、传播为一体的全新学术机制。36年来,“海平线”始终聚焦中青年美术家的成长,陆续推出的多位中青年美术家,相继成长为上海美术创作的中坚力量。36年来,“海平线”始终坚守探索性、学术性、时代性的办展宗旨,特别在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在坚守与创新中持续构建学术体系和传播体系,不断扩大和提升辐射面和影响力。

0年第八届开始引入策展人机制,参展范围也从沪籍美术家扩大至在沪工作和生活的艺术家;6年第十一届将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展发光反光第十九届海平线绘画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