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门诊信息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日9:00-17:00
预约门诊请拨打:-
不久前结束的年女排世界杯中,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成绩夺冠,这样的壮举令人骄傲。
辉煌成绩的背后必然有着汗水和付出,就在两年前,郎平教练才在美国芝加哥接受左髋关节置换术,她的手术和恢复情况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也有不少人好奇:郎指导为什么需要做手术?她做的是什么手术?
今天,医院的骨科主任医师路继科医生将为我们答疑解惑,详细解答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式,以及国内先进的治疗手段。
医院骨科路继科主任作客《名医堂》
什么是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髋关节里面的软骨发生了变性或骨质结构改变,由于软骨慢慢的损伤消失,骨头对骨头对到一起。
没有软骨保护以后,不但关节滑动变得不够顺利,而且软骨下的神经末梢被摩擦会造成疼痛,这就是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影响因素年龄
大部分发生在60岁、70岁以后的老年人。由于髋关节里的软骨发生了退行性变,软骨磨损,就导致了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运动创伤
长期重复跳、蹦等有压力的动作,比如排球运动就可以引起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大部分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都是由于轻微的运动受伤,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受伤以后,慢慢发展成创伤后的骨性关节炎。
先天性疾病
如果患者有先天性的髋关节的疾病,比如说髋关节髋臼发育不良或髋关节的脱位,可能在经过治疗以后已经部分复位,但是到中年或者中年以后发生了骨性关节炎。
这是因为髋关节的杯和臼要百分之百对合,如果对合不好就会造成局部磨损,慢慢软骨就破坏了。
主要表现主要表现是疼痛、僵硬,以及丧失一些日常生活的功能。
疼痛
疼痛从轻微到严重不等,感受因人而异。有的患者晚上睡觉或者走远路都会非常痛。
因为痛而不想动,一些患者会出现心、肺、肾以及消化系统各方面的问题,也有些患者会体重增加。
僵硬
因为软骨没有了,骨骼间缺少润滑,运动范围就会明显减少。
让患者坐比较低的椅子、沙发以及小型车,坐进去或者出来的时候就会很有困难。很难自己穿鞋子系鞋带,穿袜子,剪脚指甲都剪不了了。
跛行
因为髋关节把髋臼杯侧软骨磨损了,股骨头塌陷,腿变短了,走路就会跛行。
僵硬、疼痛,再加上长短腿这几个因素,患者的生活质量就会明显下降。
如何诊断髋关节疼痛一般是在腹股沟。如果患者主诉背上痛,或者腰椎间盘放射下来痛,一般也是髋关节的影响。
在较早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检查中,内旋是主要表现。到了晚期以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有很多临床表现,比如:
屈曲受限或畸形
也就是说,患者不能够完全伸直这个腿了。
旋转明显受限
髋关节因为僵硬,有时候不能够外展,也不能够内收。
腿的长短不一样
有过骨性关节炎的腿有可能明显的比另一条腿短,因为中间的部分没有了。
髋关节的畸形导致活动不自如,也会造成假性的长短不一,临床上需要有专门的骨科医生来检查鉴定。
治疗手段1非手术治疗
早期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包括很多办法。
药物
常见的是非类固醇的抗炎药物。它可以明显的降低髋关节的周围滑膜的炎症,让疼痛明显减轻。
但是这些药物也有很多副作用,包括对胃和对肾功能的影响,有过胃溃疡、胃病、或者肾功能不好的患者是不能用的。
康复锻炼
康复锻炼也就是一般常说的物理治疗,各种波、各种热疗都有助于缓解炎症。
在康复师的指导下,把髋关节周围的肌肉锻炼好,韧带拉松,活动范围慢慢就会增加,疼痛就会减轻。
对于早期的骨性关节炎,康复锻炼中的水疗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
注射
在急性期,可以注射一些玻璃酸钠或者激素来减轻疼痛。
生活方式
患者最好改进自己在活动、运动方面的习惯,不要经常性地长途跋涉或从事有撞击的运动,这样可以延缓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展。
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比如说髋关节镜可以解决例如髋关节的盂唇撕裂,或是骨刺的问题。通过修补盂唇,或是切除骨赘,可以延长正常髋关节的寿命。
小贴士
吃药或是做康复训练,只能起到缓解作用,并不能治愈。
因为吃药是消除炎症,临时让人感觉上不痛了,但实际上病变还在那里。也就是说,要是不注意活动、运动,那疼痛还会回来的。
经过非手术治疗大概半年到一年后,如果疼痛不能够缓解,或者运动的范围明显降低,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建议可以做髋关节置换。
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大约有老年性的5%到10%的人会有这种骨性关节炎的表现。虽然比例很高,但是很多人疼痛不是很严重,也就不需要去做置换。疼痛特别严重的,为了生活质量考虑,可以尽早进行手术。
2
传统手术治疗
传统的髋关节置换,专家在手术前最担心两件事:一是手术之后是不是会有脱位。另一个是做完腿是不是长短不一样。
医生在术前就应当告知患者,做完手术,髋关节大概有3%到5%的可能性会脱位。术后患者不能够坐低的椅子,睡觉时两腿中间要放枕头,也不能翘二郎腿。
这些康复锻炼要有康复师指导,如果要脱位以后有可能要进行翻修手术,手术也比较复杂。
另外,还可能会出现大概一英寸(约等于2.54厘米)左右的长短腿。据骨科文献介绍,如果腿长出来少于一个英寸,都可以垫鞋垫来解决,可是会给患者造成不便。
3
机器人手术治疗
机器人手术可以规避上述的两个问题。
以前大家都听说过很多机器人,最常见的叫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它主要是做软组织手术。而Mako关节置换机器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做骨头做硬组织的手术。
在患者已经确诊为有髋关节的骨性关节炎或者炎症性的,比如说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造成的关节炎,或者是由于其他的骨头无血坏死造成的关节炎的前提下,就可以进行Mako机器人髋关节置换手术。
通过特定的CT扫描,把信息输送到电脑里面,可以预先计划好手术的各项数据,医生在术中进行指导,操作就会由机器臂来完成。
机器人手术的优势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因为术前已经有了详细的计划,术中也有机器人技师来帮忙。机器臂的操作非常精准,不会受到医生心理状态的干扰。
传统手术中,要从小到大慢慢来试髋臼的尺寸;而机器人手术在术前已经计划好,一次性就可以完成。
所以,虽然术前准备时间较长,但熟练之后并不见得会浪费很多时间。如果需要修正数据,机器人也可以很快地更改计划。
Mako机器人手术创伤小
虽然不是微创手术,但是做手术的区域就是机器臂能够到达的位置,不需要过度地去解剖和牵拉,尽量少地损伤周围的组织、肌肉、韧带。
传统手术中,一旦操作有偏差,就会损伤到周围的组织。但是机器臂控制的情况下,这些偏差是可以被避免的。对软组织损伤比较小,术后恢复也就比较好。
Mako机器人手术改善长短腿问题
由于在术前已经设计好两条腿一样长,术中经过医生的调节,实际误差也能控制在1到3毫米左右,比传统手术中的两厘米要小很多了。
正常人中15%到20%的人的双腿可以有七毫米的长短差。因此,如果做完关节置换以后只有一两毫米、两三毫米的长短不同,是感觉不到的。
Mako机器人手术降低关节脱位风险
对于关节脱位,术中的影响因素是假体的位置不对,如髋臼安放时的外展角太大或者前倾角不够,就会引起髋关节脱位。
除了关节安放的误差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影响因素,包括软组织张力不够、术后功能恢复不当,另外神经、肌肉功能等也有影响。
因此,如果患者没有其他神经系统、全身性的疾病,或先天性的髋关节疾病,那么通过Mako机器人完成的手术,脱位率就有所降低。
在假体对合特别好的情况下,理论上寿命也比对合不好的假体寿命要长。
Mako机器人手术术后恢复快
从目前的手术实例来讲,患者在术后不需要有太多顾虑,恢复快,满意度高。但是这仍需要有大批的病例来证实。
医院骨科团队与Mako机器人
机器人手术是一个全新的理念,用机器人来做髋关节置换,它的精确程度、准确程度可以说是超过人类的极限。
很多以前行动不便的患者,完成髋关节手术后可以重返社会,甚至重返工作。可以说,髋关节的置换可以说是过去30年来,在人类应用手术治疗方面非常大的进步。
当然,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以后,可能有更好的技术。到现在为止,Mako关节置换机器人是比较好的一种。
医生介绍路继科骨科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及博士后
◆医院骨科主任◆澳大利亚皇家外科学院会员
◆澳洲医学委员会和国际医学委员会认证的骨外科医生
专业擅长:
◆擅长骨科创伤、肿瘤、髋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及脊柱手术;
◆熟练掌握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创伤及肿瘤、成人及儿童的四肢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等疾病的诊治;
◆擅长老年骨性关节炎,包括全膝关节及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治疗。
执业经历:
◆路医生在澳大利亚骨科协会完成了五年的骨科专家培训;
◆曾在澳大利亚医院担任骨科专科医生,共完成肩、肘/腕/手、髋关节、膝关节及下肢手术千余例;
◆曾在墨尔本、医院工作,积累了十年骨科专科临床实践经验;
◆曾在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医学院骨科工作四年;
◆路医生拥有三十多年的骨科临床实践经验。
本文转载自:腾讯健康名医堂第期
《MAKO骨科机器人来上阵,迈入髋关节微创手术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