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作为股骨头坏死最典型的特征之一,也是很多患者的首发症状。面对治疗时,不少患者会把目光投向更加“方便”“省钱”的药物治疗,尤其是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出行就医不便,部分患者会首选吃药来治痛,有的患者反映疼痛减轻,而另一部分患者则反映疼痛依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专家解读股骨头坏死作为骨科难治性疾病,病因复杂多样,不同时期病理变化不同,引起疼痛的原因也各不相同。而药物作为常见的治疗手段,每种药的作用及适应症都不同,所使用的患者发病机制、病理过程、病情程度也不同,因此,药不能乱吃!
01早期疼痛特点及病理分析:股骨头缺血后,骨细胞因缺血缺氧逐步死亡,从而引起股骨头内无菌性炎症、骨髓水肿、股骨头周围滑膜水肿、关节腔积液,同时骨内压增加,造成早期患者疼痛不适,出现大腿根周围针刺样、钝痛或酸痛。
治疗对策:早期股骨头坏死骨质无明显改变,此时治疗的重点在于清除炎症积液、恢复骨内血运,阻断坏死机制。
用药现状解读:一些药物因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作用,对于部分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可以起到疼痛改善的作用,让患者产生“不疼了,病就好了”的思想。
其实真相是:药物仅仅是治疗早期骨坏死引起疼痛的问题,并不是直接治疗股骨头坏死,这种短暂的“不疼”具有蒙蔽性,使保护性痉挛的肌肉放松缓解,使患者更多地使用患病关节,其结果是患肢又遭受过多的应力作用与磨损,反而使坏死加速。
02中期疼痛特点及病理分析:随着骨髓水肿的持续,骨小梁因长期水肿压迫、缺血,疼痛的程度逐渐加重,而且疼痛持续的时间会明显延长。随着骨小梁发生断裂,股骨头压力突然得到释放,患者反而会出现疼痛明显缓解、好转的感觉。
治疗对策:中期股骨头坏死,除了需要对症解除症状,还需要修复受损骨质、重建骨小梁结构、防治塌陷,阻断塌陷机制。
用药现状解读:对于中期股骨头坏死,药物的治疗效果单一,对于骨质修复、骨小梁重建、防治塌陷并无实质作用,但是部分患者吃药一段时间后,会突然出现一个髋部疼痛,继而没几天这个疼痛又会有一个明显的缓解,同时原有的疼痛症状也有一个明显的改善,患者觉得“舒服了”,觉得是吃药起作用了。
其实真相是:中期骨坏死会出现微骨折或开始塌陷,患者软骨或软骨下骨的骨折,会造成股骨头压力突然释放,关节内积液减少、骨髓水肿减轻、骨小梁部分断裂压缩,从而股骨头的强度相对增加,所以疼痛减轻,并不是药物起作用了,其实是股骨头已经开始了塌陷,这个时候更应该提高警惕。
03后期疼痛特点及病理分析:随着股骨头关节面软骨碎裂、软骨下骨开始塌陷,关节活动时“碰撞”增加,导致疼痛又重新开始加重,伴随着塌陷程度的加重,关节活动度越来越差,从叉开腿困难、大腿根内侧筋及肌肉绷紧、疼痛到活动困难。
治疗对策:晚期股骨头坏死已经出现明显塌陷,此时治疗的重点除了修复受损骨质,还要阻止塌陷进一步发展,阻断病情恶化,改善关节功能,延长关节使用寿命。
用药现状解读:当病情到达晚期阶段,疼痛反而又重新加重,不少患者认为是“药吃少了,或忘吃药了,所以疼痛又加重了”,于是又开始服药或私自加大药量。
其实真相是:病情并没有得到完全阻断,病情实质仍在发展和加重,等到股骨头坏死后期塌陷发生,疼痛又会出现。至此,药物保守治疗已经无明显效果。
综上所述:股骨头坏死各个阶段的病理特点不同、每个人感觉神经“体验”不同、坏死后塌陷的进程不同等,所以疼痛并非“千篇一律”,药可千万别乱吃!
对于出现疼痛不适的患者,我们不能盲目“自判”,医院就诊,在明确病情的前提下明明白白治疗,才能长久的不痛、真正的保住髋关节,这是我们最终治疗的目的,也是对自己负责。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