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科普如何预防股骨头坏死
TUhjnbcbe - 2021/5/16 23:09:00


  据中国红十字会非正常死亡统计显示,中国每年因医疗损害事件造成约40万人非正常死亡(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不安全用药),是交通事故致死人数的4倍。不遵医嘱、不按说明书、盲目用药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用药误区,可能会损害公众健康,甚至造成一幕幕致残致死的家庭悲剧。


  根据全球的药物使用数据,在所有开出的药物中,一半以上配药(销售)不当,而且有半数患者没有正确用药。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


  据红十字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同样相当严重。但是,如果按照美国药物不良反应致死占社会人口的1/计算,我国每年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人数应该达到50余万人。可见,中国红十字会的最新数据还是相当保守的!


  头疼脑热,挂水吃药——这在国内似乎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人均每年8个吊瓶、抗生素药物泛滥成灾……凡此种种,都指向用药安全议题。数据显示,“吃药死”的风险竟然4倍于交通事故,这样的现实确实让人愕然。治病的药,何以成了要命的*?


  □统计数据多数人看不懂说明书


  据数据统计,约九成人群对自我药疗、购药储药和用药禁忌等方面的常识一知半解,其中错误率较高的有:新生儿抗生素过敏,严重可致耳聋;孕妇滥用抗生素,严重可致畸胎;酒后服药,严重可致死亡;依靠药物减肥,严重可致深度昏迷;服药时间不讲究,严重可致消化道疾病;保质期不分情况,硝酸甘油等救命药变无效;牛奶服药,阻碍药物吸收;非处方药标识分红绿,安全性有差异。


  中国科协曾对全国27个省(区、市)城乡居民的安全用药问题进行过调查,发现87%的受访者曾有过自我药疗的经历,69%看不懂药品说明书,36%在自我药疗时出现过失误,其中26%表示因此耽误了治疗。


  □具体危害滥用药致儿童后天耳聋


  针对公众普遍存在的安全用药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于9月1日至10月31日,全面开展年“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今年安全月将侧重于老年人和儿童这样的特殊群体。老年人因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能力减退,所以不良反应率要比年轻人高2—3倍。统计结果表明,我国中老年人平均患有3.1种疾病,有的甚至患有5—6种疾病,每患一种疾病就要服用相应的药物,有的患者甚至服药多达20多种,多种药物可能互相干扰,不但影响了疗效,而且会有较大副作用。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全国老年人口总量突破2亿,老年人安全用药问题也必将越来越凸显。


  儿童群体安全用药问题更为突出。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数据显示,14岁以下儿童占了10.6%,越是年幼的儿童,用药不良反应越严重。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儿童安全用药大调查”数据显示,儿科不合理用药比例高达12%—32%,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9%,新生儿更高达24.4%。比如滥用、错用耳*性药物就是儿童后天致聋的主因,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聋哑儿童总数的30%—40%。


  □滥用激素,有些副作用比疾病本身更可怕!

据北京医院专家贺抗介绍:现在很多患者吃激素就像是家常便饭一样,一疼就吃,一片不管用了就吃2片、3片、5片……时间久了吃10片也不管用了!糖皮质激素虽然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发热、关节疼痛、肿胀和晨僵有迅速而显著的治疗作用。但这类药物不能治愈类风湿关节炎,不能遏制病情发展,长期服用可导致骨质疏松,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抵抗力降低,胃肠道反应,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感染,眼压升高等,而且一旦停药,病情就会加重,很多患者因为停用激素而危及生命!

很多风湿患者本不必残疾的,可是一直吃止痛药,已经麻痹了病变组织,破坏了免疫系统平衡,西药只是单纯止痛、却没有从根本上治愈疾病,这让很多患者产生假象,风湿病不疼了就等于治好了,其实呢,长期服药副作用越来越明显,疾病也慢慢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最终走向残疾。


  □安全用药,什么比患者健康素养更重要


  有专家对去年“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的结果作了解读:据统计,万参赛者中能够答对全部10道题的仅为11%,九成人群对自我药疗、购药储药和用药禁忌等方面的常识一知半解,整体形势令人担忧。另一组互为印证的数据,是中国科协曾对全国27个省(区、市)城乡居民的安全用药问题进行的调查,发现87%的受访者曾有过自我药疗的经历,69%看不懂药品说明书,36%在自我药疗时出现过失误,其中26%表示因此耽误了治疗。


  只是,不合理用药或危险用药的根源在哪里呢?


  对于这个问题而言,说得最滥的,就是患者的健康素养问题。吃药的不把好“进口关”,好像确实难逃其咎。不过,这样的逻辑,显然规避了两个前置性责任:一是医疗部门的职能责任,二是医药交易中的市场责任。


  今年4月,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做好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再一次要求各地医疗部门遏制抗生素滥用势头。有人说,抗生素滥用是患者有选择偏好,但如果医生能科学解释、告知风险,并且将抗生素利润框定在合理范围内,滥用的冲动从何而来?


  今年8月18日,安徽省卫计委发出《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晒”出在门、急诊中53类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清单,如果在此范围内的疾病进行输液,医生需要写情况说明。应该说,这样的尝试,较之于泛泛而谈的呼吁,更有助于逆转用药风险。


  至于市场中流通的各类药品,在缺乏合理监管的语境下,既在救命,也在害命。今年5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来,包括处方药可在网上销售。但令人担心的是,线下的处方药早就是“无处方化”、“去处方化”了,网上当真流通起来,处方还会成为用药安全的防火墙吗?


  就安全用药而言,以上两个问题,似乎比患者的健康素养更重要。若不充分激励医药咨询等行业的发展,若不充分捋清诊疗与用药的错综纠葛,后续的悲剧终究难以消弭。


  骇人的统计结果,最直观揭示了“不当用药”的为祸之深。当医师的诊疗经验、居民的用药常识,落后于现代医药科技的迅猛发展,便注定会诱发一系列“事故”。就这样,知识的滞后或缺陷,一次次转化为对身体的直接伤害。更为悲哀之处在于,我们似乎并不确知,到底该如何逆转此一趋势!诸如“用药安全周”一类的宣传活动,能在多大程度上,填补现代人的认知空白?


  □拯救用药安全,只能立基于多元的市场


  安全用药变得越发困难,此一现象实则很可以理解。众所周知的是,医药科技的发展,必然是一个细分化、精密化的过程。这意味着,医药产业一系列的“新产品”,势必会对保存环境、服用规范、反应条件等指标提出更严苛的要求——久而久之,“药品使用”俨然更具专业主义色彩。普罗大众固有的朴素经验,渐渐失去了最初的实用价值。事实如斯却不自知,“吃药”几乎沦为了未知的冒险,也就难怪一再酿祸了。


  当然,医药市场过快的产品更迭速度,也在无形中推高了用药风险。基于绕开“限价”等功利考虑,很多制药企业放弃生产那些稳定的、为民众所熟知经典药品,转而总是不断更迭配方、“推陈出新”,最终让消费者茫然不知所措。就此而言,所谓“用药知识的鸿沟”,其实是一次“市场营销的阴谋”:抽离那些熟悉的,填充那些陌生的,逼迫着别无选择的民众,在懵懂状态下不惜重金购买“新药”。


  面对纷繁复杂的药品市场,“专业意见”的参与和引导,就显得愈加重要。只是,于此方面,我们仍然欠账太多。在此间,便捷、独立、廉价的医疗咨询服务,几乎无所寻觅。多数时候,医院苦等排号,或者干脆自己买药胡吃……更有甚者,医药一体的大格局,又让本就有限的“医师”化身为药品推销员。由此,其所开药方天然带着一丝可疑的成分。


  一直以来公共医疗,一方面高度垄断,扼杀了民间资本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又线条粗糙,难以满足民间个性化的需求。以安全用药为例,若不充分激励医药咨询等行业的发展,若不充分捋清诊疗与用药的错综纠葛,后续的悲剧终究难以消弭。必须承认,用药知识不足而致事故,根本肇因还在于封闭的市场内,人为形成了一种信息的封锁和误导!

“最大的自私就是无私”。当你将有价值的信息,递给身边的朋友时,你在他们的心里会变得更有价值。

?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普如何预防股骨头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