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中国诺贝尔医学奖第一人
获奖名片:蒿草青青,呦呦晚鸣
评价:假如没有屠呦呦百折不挠的毅力,假如没有屠呦呦默默奉献的信念,假如没有屠呦呦不断创新的精神,便不会出现拯救成千上万生命的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更不会有中国本土科学家登上诺贝尔奖台的无限风光。颁奖词:孜孜四十载,呦呦青蒿情。耄耋之年华,抗疟锦绣天。你以身试药,你不畏失败,你是永不停息的追梦人,你是中医药学的领航者,你是芸芸众生的守护人,你是万千青年的启明星,因为你,诺贝尔奖之归处,是中国。事迹: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年1月开始,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年为确证青蒿素结构中的羰基,合成了双氢青蒿素。又经构效关系研究,明确在青蒿素结构中过氧是主要抗疟活性基团,在保留过氧的前提下,羰基还原为羟基可以增效,为国内外开展青蒿素衍生物研究打开局面。李兰娟:蕙质兰心的抗疫国士
获奖名片:杏林芳韵,载世盛名
评价:忆乱世巾帼战沙场,看今朝院士鏖疫场。本是万家团圆时,怎奈新冠猖獗,万家闭户,草木皆兵。李兰娟院士,高屋建瓴,几度建议:“封一座城池,护一国安康”。为尽快研制疫苗,她率领科研团队,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她与死神共赛跑,为生命挽狂澜。李兰娟,抗疫国士,总是在最危急的时候,用最冷静的头脑,做最正确的决定。颁奖词: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身着白衣,不忘初心诠使命;心有锦缎,妙手仁心济苍生。民之有呼巾帼应,国家有难勇担当。兰馨娟韵看巾帼,杏林春满载世芳。事迹:当新冠病*肺炎疫情的阴影笼罩在年的开年之际,那些逆行的身影尤为引人瞩目,被称为“国士无双”的李兰娟院士就是其中之一。她率领团队援鄂,前往救助-线,在实验室中分离病**株研制疫苗,还多次应邀媒体告知大众防范疫情的注意事项.....满满的行动力让大众安心,也让人们忘了她已经是73岁的高龄。这不是李兰娟第一次被大众熟知,3年抗击非典也有她的力量,时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的她提出一系列防治措施,尤其是对杭州多名密切接触者果断实行“就地隔离”,牢牢控制了初代传染源,才确保了浙江省没有发生二代病人和医务人员被感染的病例。SARS过去十年后,当初在浙江接受治疗的病人未出现股骨头坏死等后遗症,也得益于李兰娟的谨慎,“我们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对激素、抗生素的使用都十分注意,只在关键时刻进行合理应用。”李兰娟说。工作中的李兰娟医者仁心,率领团队创建了人工肝支持系统,让无数病人从此获益。工作外的她是长者慈心,因为从小家境贫困,她接受了社会的支持才走_上行医之路,又深知医学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她和丈夫郑树森捐资设立了人才基金,以奖励、提携中国的杰出科技人才。张继先:疫情上报第一人获奖名片:道义担肩,心怀苍生评价:你迷雾中的哨兵,在暴风雨来临前拉响警报,只为唤醒浑然不知的人民;你是社会公义的守卫者,挺身而出对不公与黑暗说"不”,只为还世界以真相;你是努力闪烁的萤火,在没有火炬的暗夜里发光发热,只为带来点点光明。颁奖词: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于微波处觉察暗涌,于纷繁中静默自守。你是无畏的吹哨人,为了正视现实,为了生的希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以满腔热情温暖一方天地;你是坚毅的逆行者,抛却团圆欢庆,撇去焦虑慌张,凛冬散尽,星河长明,以一己之力守护整个世界。事迹:年12月27日,4位不明病*引起的肺炎患者牵动了张继先的心。凭着"非典"战役的防疫经验,对传染病疫情高度敏感的她立刻意识到:“这里肯定有问题!”张继先立刻将4名病人单独隔离,以免交叉感染。当日,医院院感办、医务部等相关部门作了汇报,由医院上报给江汉区疾控中心。12月31日上午,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抵达武汉,进行相关病*分型检测、隔离治疗、终末消*等工作。下午,武汉市卫健委对外正式发布了第一则通报:武汉地区发现了病*性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离不开及时的判断,张继先坚定地说:“我们现在感觉自己做对了!”年2月4日,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称,决定给予“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同志记大功奖励。一个多月以来,医院救治的“带头人”,一直坚持在疫情防治的最前线。日渐严峻的疫情蔓延形势考验着医护人员的体力与毅力,他们像消防队员那样,奋不顾身地在救火。为了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张继先竭尽了全力,她动情地说:“我这一次把一生的眼泪都用完了。”李文亮:疫情“吹哨人”获奖名片:仗义执言,毅然发声评价:大鹏展翅,翼若垂天,这是国士的担当;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这是侠者的奉献,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生命是脆弱的,李文亮医生没有抵过新冠病*的侵袭,但他的品质如斯,却留给了人们一个美丽的背影。李文亮,生当似鹏起,终当如鲸落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颁奖词:你,以血肉之躯,护国土安危,于碧海长空处,凝聚华夏民族不屈的信念;你,以惊天之哨,引国人警觉,于病*桀桀处,书写炎*子孙血脉的律动;你,以生命之人,筑天人和谐,于水深火热处,奏响东方大地生命的华章。事迹:李医院一位眼科医生,在年12月人们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还有限之时,他便率先披露不明肺炎有关情况。可惜当时正值疫情初期,未知太多,他的预警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此后,医院从事救治工作。年1月8日,李文亮在未做防护的情况下,接诊了一个无明显发热症状的新型肺炎患者。不久,他便出现了咳嗽、发热等症状,并于12日正式住院观察。到2月1日,李文亮才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肺炎,此间他一直在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遗憾的是,2月7日凌晨,年仅34岁的李文亮医生经抢救无效,不幸离开了人世。杨惠云:最美的“战疫”护士获奖名片:仁者大爱,至柔至刚评价:作为第46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的杨惠云,用医者的信仰与情怀,刺破疫情笼罩的长夜。她带领自己的团队同心协力攻克万难,将医患作为战友,视疾病为敌人,把点滴关怀汇聚成汪洋博爱,用点点星光,温暖患者心,“去其疾”,也“赠其光”。
颁奖词:没有硝烟,病*围攻了整座城市,没有震耳欲聋的枪炮,恐惧在疯狂滋长,当防线被节节攻破,一袭白衣正化作战甲,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南丁格尔精神,用仁者大爱担当着为国为民使命。
事迹:病情的变化就在分秒之间,半点的犹豫和迟疑都可能导致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机。每隔十分钟巡视-次病房,一日三餐从无定时,精神高度紧绷,作为西安医院主任护师的杨惠云在驰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的工作中担任副队长一职,疫情工作中的每一-天都像在打仗。杨惠云习惯把病房比喻成特殊家庭,她希望住进病房里的每一位病患,都能得到亲人般的照顾,因为在她看来,医生的工作不同于工厂的流水线,他们的工作对象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故而绝不能机械地、简单地去执行一-个医嘱,而要带着“情怀”与"智慧"去帮助每一位病患。
职业生涯中,她手持这两把“利剑”,在工作、学术、社会服务中“遍地开花”:提出“医护全程诊疗模式”“健康教育互动模式”作为亮点在全国进行推广;参与各类科研课题30余项,在权威期刊发表护理学术论文40余篇;创办“一元关爱”护理基金,组建“阳光天使”志愿者服务队,将点点爱心汇成涓涓细流....把“智慧”与“情怀”化作工作中的养分,杨惠云说到了,也做到了!
供稿:高三七班万双铭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