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骨坏死诊断和指导治疗中的作用主要是尽可能发现早期病变和对骨性关节面是否塌陷做出评价,以及显示坏死区的骨质结构(硬化、囊变等),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由于CT是断层图像,避免了组织重叠,能比X线平片更早地发现骨坏死,可显示早期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反应性硬化边和坏死区的骨质情况,以及轻微的关节面塌陷;此外,通过测量CT值可以判断低密度区是液性成份还是肉芽组织或纤维组织。但是CT的在早期诊断敏感性仍低于MRI和核素扫描,在骨组织坏死的早期阶段,坏死周边未出现硬化边之前或坏死区骨质未见明显改变之前,CT也表现为正常。
骨坏死的典型CT表现:在长骨骨端表现为线状高密度影,多与骨小梁交叉走行,到达骨性关节面,坏死区表现为与正常骨结构区相似、高密度无骨纹理区或囊变硬化混合区,伴或不伴关节面塌陷,多无关节间隙变窄;在长骨骨干,表现为骨髓腔内地图样不规则线状高密度影,其内坏死区结构表现为与正常骨小梁区结构相似,或密度稍增高的无骨纹理区,坏死区为脂肪组织,部分病例可见骨膜增生,发生恶性变者可见软组织肿块形成和大的骨破坏区;在扁平骨和不规则骨表现为有线状高密度影环绕的囊变和硬化区,伴或不伴有骨性塌陷。
双髋关节CT冠状位重建,示双侧股骨头颈内可见匐行的高密度硬化边,包绕无小梁结构的坏死区。
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排螺旋CT的应用使容积成像成为可能,从而可以对病变部位进行任意角度重建,而图像质量保持不变。例如在股骨头坏死的病例中,可以对股骨头进行横断、冠状和矢状重建,甚至三维成像,从而可以对股骨头内小的病灶、关节间隙、髋臼顶及前后柱的情况进行详细评价,为决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分别为右髋关节多排螺旋CT扫描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重组图像,可清晰显示右侧股骨头内碎裂的死骨和低密度区,关节面塌陷,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均匀性变窄。诊断为右侧股骨头骨坏死
总之,CT扫描对Ⅰ期ONFH的诊断无价值,但可更清楚显示Ⅱ、Ⅲ期坏死灶的边界、面积、硬化带、病灶的修复状态及软骨下骨折情况。CT扫描显示软骨下骨折的清晰度与阳性率优于MRI及X线片。在观察有否软骨下骨折时,轴位价值最大,其次为冠状位,矢状位最差。总之,尽管欧美日韩等一些专家因CT有放射性且在其国家费用高,对CT在骨坏死诊疗的作用不予重视,但CT的诊疗价值尤其在II-III期骨坏死的敏感性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