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男性发生髋部创伤的概率为23.3%,女性为11.2%。髋部创伤的主要并发症有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和骨坏死。据报道,创伤性骨坏死的发生率介于4.8%到52.9%,创伤性骨坏死如果在早期未能得到诊断,最终将导致骨性关节炎。应密切随访髋部外伤患者,以便尽早发现骨坏死。及时治疗能延缓骨坏死进程以及后期的关节炎性改变。一旦诊断为股骨头坏死,如果能保住股骨头,一定要及早采取合适的治疗。
同激素、酒精、结蹄组织病一样,髋部创伤也是骨坏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危险性随骨折移位、粉碎程度和脱位程度的增加而增大。骨折线越靠近股骨头,发生骨坏死的风险就越高。头下型骨折发生骨坏死的危险性最大。报道称,脱位后骨坏死的发生率在10%-25%之间,其变化取决于伴随的股骨头或髋臼骨折的严重程度。85%-90%属于髋关节后脱位,伴或不伴有股骨头损伤。Hougaahou等研究发现在脱位后6小时内进行解剖复位,骨坏死的发生率为4.8%,如果超过6小时,骨坏死的发生率则上升到52.9%。
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出现骨坏死的概率在15%-20%之间,随骨折类型、复位精确程度和复位时间而有所区别。无论是关节囊内还是囊外骨折,都可能发生骨坏死。总的来说,关节囊内骨折比囊外骨折发生骨坏死的危险性要高。考虑到病例失访,以及文献提及的转子间骨折后骨坏死病例,骨坏死的实际发生几率可能更高。
股骨头坏死是股骨颈骨折最严重且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预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常见方法是依据骨折的Garden分型,认为Ⅰ、Ⅱ型坏死率低,Ⅲ、Ⅳ型坏死率高。依次作出治疗选择,对60岁以下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除内固定外,对Ⅲ、Ⅳ型骨折加上带血管或肌瓣植骨术。而对60岁以上患者,Ⅰ、Ⅱ型作内固定,Ⅲ、Ⅳ型则有的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但依据Garden分型预测股骨头是否会坏死的准确性仍可疑,因为临床上见到Ⅰ、Ⅱ型骨折也出现坏死者,而Ⅲ、Ⅳ型也可不发生坏死。因此,探索其它方法更有必要。
研究显示,如在骨折后的股骨头采用造影剂Gd-DTPA静脉注射,T1压脂扫描,可出现三种不同类型图像,Ⅰ型为非增强型,预示将发生坏死,Ⅱ型为带状增强,预示部分患者股骨头坏死,Ⅲ型为整个股骨头增强,预示不会发生股骨头坏死。创伤后行此检查,结果可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创伤性骨坏死和非创伤性骨坏死的治疗方法非常相似。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年龄、性别、坏死范围以及部位。特别是对60岁以上移位的股骨颈患者。如伤后检查预示会发生股骨头坏死,则可考虑选择Ⅰ期人工关节置换术,如预示预后良好,则可选择多根钉内固定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